《人性的枷鎖》21-26
? ? ? ?《人性的枷鎖》二十一到二十六。更理解了作為孩子或者說人性的一種想法。
? ? ? ?菲利普在英國已經(jīng)壓抑得待不下去,經(jīng)過他的抗爭玻金斯校長和牧師終于同意他去德國讀書。玻金斯最后夸獎菲利普的聰明和對他的重視,其實這里菲利普已經(jīng)快要動搖了,但是因為不想被他人嘲笑他的懦弱,所以他拉不下面子說留下來,他心里想得校長再多勸一句他就順坡下驢放棄離開的想法,但是校長的耐心也已經(jīng)見底,菲利普還是要走了,這時候他有一種迷茫并沒有覺得反抗之后的暢快。所以人的相處也是博弈,有時候不要輕易放棄表達別人在你心中的重要地位,多夸獎。同時也是有分寸,點到為止,各人都有各人的路要走。其實想呢,就算玻金斯校長多說了一句菲利普被打動留下來,那他會不會后悔,隨著時間過去,他心里也會有一根抗爭但沒成功的刺,心中難免留下怨懟。
? ? ? ?菲利普在德國的生活總體來說是實現(xiàn)了他不想被別人管束的愿望的,有起床的自由,有自己做事的自由,而且文中對于德國小鎮(zhèn)環(huán)境的描述也特別讓人印象深刻。美麗的大自然真的是很好的治愈良藥,菲利普看到這樣陌生美麗的風景覺得他太幸福了。當你自身和現(xiàn)周遭的環(huán)境已無法讓你輕松的時候,不妨換個地方換換心情去看看地球的美妙,這也會讓人心曠神怡。
? ? ? ?菲利普的幾位老師都很有來頭。讀到介紹幾位老師和菲利普所住的公寓同住者這里比較大的感受是,想到一首詩“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每個人都能對文學社會政治有自己的看法和作為,都讀過很多書對各種典故如數(shù)家珍而有很深的古典內(nèi)涵。這點讓我很驚嘆,反映出來作者的圈子其實一開始就圍繞著知識分子,他周圍的人動不動就是劍橋牛津,比較差的退路就是回英國當一個大學老師,甚至菲利普如果留在原來的學校他也會自然而然地上劍橋,他們都已經(jīng)是很高的階層了。其實菲利普還是幸運的,雖然父母去世但還有親戚撫養(yǎng),也基本愿意尊重菲利普的意愿,愿意給菲利普讀書的機會和時間,菲利普在這里也學得很多,讀更多優(yōu)秀名著,念更多語言法語德語等等,這其實是一個受教育程度非常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