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筆記


春之伊始,萬木生發(fā)。春天“踏”著明媚的陽光,如約而至。
一夜春風(fēng)吹起,那新花萬枝開屏。初綻嫩芽的綠枝紅葉,含苞待放嬌噠噠的蓓蕾,濃郁的春天的氣息逐漸彌漫在整座城市當(dāng)中。
這讓我想起蘇軾的《蝶戀花·春景》。
蝶戀花?春景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譯文】
花兒殘紅褪盡,樹梢上長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飛舞,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不要擔(dān)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圍墻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秋千,少女發(fā)出動聽的笑聲,墻外的行人都可聽見。慢慢地,圍墻里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這是蘇軾寫的不同于平時的豪放,而寫的婉約的詞型。通過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不忘情于現(xiàn)實(shí)世界。他在這首詞中所流露出的傷感,正是基于對現(xiàn)實(shí)人生的熱愛。
個人認(rèn)為,與羅曼·羅蘭的“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rèn)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有異曲同工之妙。
通過一顆杏樹的花朵的褪去凋零,緩緩地冒出了新生“幼小的青杏”。在“退舊迎新”下,沖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之情。
眼睛從杏樹離開,來看整個地方?!耙郎桨?,群鳥繚繞”山好水好鳥也好(?▽?)的景色秀麗的地方。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是詞中最為人稱道的兩句。枝頭上的柳絮隨風(fēng)遠(yuǎn)去,愈來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沒有青青芳草呢。
墻的外側(cè)一條過人的小道,行人匆匆從路中經(jīng)過,偶爾能聽見墻里穿出蕩秋千的繩索聲音,還有一陣陣悅耳的清脆活力笑聲不時從里面?zhèn)鞒?,猜測像是名妙齡女子在蕩秋千。這里,他只寫露出墻頭的秋千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產(chǎn)生無窮意味。
我一直對“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边@句卻很難理解了。在我看來也許是辜負(fù),或者說是內(nèi)心的沒落。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意,習(xí)慣就好,習(xí)慣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