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
?
維多克 ·弗蘭克爾 著
呂娜??????????? 譯
?
?
?
?
目錄
一、? 書摘及本章主要內容
二、? 本書主要內容概述
三、? 讀后感
四、? 本書最值得記住的15句話
?
?
?
?
?
?
?
?
作者介紹:
維克多·E ·弗蘭克爾(1905-1997),醫(yī)學博士,維也納醫(yī)科大學神經與精神病學教授,擔任維也納神經綜合醫(yī)學院的首席專家長達25年。他創(chuàng)立了“意義治療法”及“存在主義分析”,被稱之為繼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之后的維也納第三心理治療學派。他擁有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達拉斯大學和匹茲堡大學教授職位,并在加利福尼亞州圣迭哥國際大學教授意義療法。弗蘭克爾共出版了39部作品,并被翻譯成34種語言。他的作品《活出生命的意義》的銷售超過千萬冊,獲選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
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跡。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chuàng)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
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并在幾個月后領到飛機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這本書曾經感動千千萬萬的人,它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這部作品銷售已達1200萬冊,被翻譯成24種語言。
?
一、書摘及本章主要內容
(一)、前言書摘
1、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就像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一樣,就像很多掙扎在底層的人們只知道是為了撫養(yǎng)小孩長大、為了給老人送終才一直堅持活著)
2、擁有強烈求生欲望的人不一定能活下來,活下來不僅要求生欲望強烈,還得運氣足夠好,否則會身染惡疾或被焚燒爐吞噬而難逃死亡厄運!(運氣確實很重要)
3、奧斯維辛的經歷不啻于一場噩夢,但這段不堪回首的事反而強化了弗蘭克爾的核心理念:生活并非弗洛伊德聽宣揚的那樣,只是簡単地祈求快樂,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導的那樣,只是為了爭權奪利。人們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這也是人們一生中被賦予的最艱巨的使命(這與馬斯洛人生需求五層次理論殊途同歸)。弗蘭克爾發(fā)現可能找尋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苦難本身毫無意義,但我們可以通過自身對苦難的反應賦予其意義。弗蘭克爾指出,“在苦難中,一個人可能仍然保持勇敢、自尊、無私,也可能為了自我保護在激烈的斗爭中喪失了人的尊嚴而無異于低等動物”。他承認在納粹集中營里,只有少數人可以像前者那樣活,“而且,僅僅這樣一個事例就足以證明--人的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其外在命運的”。(極少數人可以改變,說明能改變只是特例,不能改變才是常態(tài))
4、弗蘭克爾最具持久力的觀點,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fā)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
5、如果認為做人的尊嚴依存于別人對自己的尊重,沒有尊嚴,精神也隨之崩潰。對此,弗蘭克爾會爭辯說:“只要我們擁有自主選擇如何應對處境的自由,我們就不會一無所有?!保ㄞD變觀念,換個角度想問題就會豁然開朗,如蘇軾的詩:花褪殘紅青杏小。萬事萬物都有新陳代謝,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6、生活是充滿意義的,人們要擯棄環(huán)境的侵擾,學會追尋生活的意義。(然而大部分人渾渾噩噩地活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天天奔波勞累,從來沒有思考過生命的本質和生命的意義)生活是有終極目的存在的(生活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別扯了,別驕傲自大、自以為是了,人類不過是地球上的一個物種而已,存在的意義大概就是參與生物鏈循環(huán),維持地球生態(tài)穩(wěn)定而已)
?
本章主要內容:介紹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
自序 書摘及主要內容
1、??? 不要只想著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物,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于某一偉大的事業(yè)時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幸福總會降臨的,成功也同樣:常常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我希望你們的一切行為服從良心,并用知識去實現它。總有一天你會發(fā)現,當然是相當長的時間之后——注意,我說的是很長一段時間后!——正是由于這種不關注,成功將降臨于你。(保持利他思維,成功會到來)
2、??? 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為惡劣的情境下。(實在不敢茍同,江蘇徐州鐵鏈女事件,那個惡臭老光棍娶不到媳婦就拐賣婦女,把拐來的婦女像狗一樣拴起來還把婦女的牙拔掉,這樣的惡臭卑鄙下流齷齪男人就應該早點死,或者不應該生出來禍害他人。)
?
本章主要內容:創(chuàng)作此書的緣由及目的,
?
第一部分 在集中營的經歷
書摘及主要內容
1、本書不是名人的受難記,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為人所知、沒有記錄在案的遇難者所遭受的磨難和死亡。書中講述的正是這些普通的囚徒,他們沒有戴著表明身份和特權的袖箍,時常遭到囚頭的輕視。
2、我們這種人之所以能夠存活,純屬幸運和上天的庇佑----不管你怎么說---我們當中最優(yōu)秀的卻沒有我們這么幸運。(這是實話,人們的境遇之所以層次百態(tài),就是因為運氣的不同)
3、陀思妥耶夫斯基:人是可以習慣任何事物的種群。人的生存能力很強。
4、人在非正常環(huán)境下的非正常反映是正常的。
5、冷漠、遲鈍、對任何事情都不關心是囚徒第二階段心理反應的表現,這些癥狀最終會使他們對每天每時頻繁發(fā)生的酷刑折磨無動于衷。正是由于這種冷漠外殼的包裹,囚徒們才能真正地保護自己。囚犯們一門心思就想活命的緊張狀態(tài)迫使他們的內心精神世界退步到原始水平。(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無動于衷、漠不關心是心靈的保護殼,苦難沒有真正進入到內心、滲透到心里就不會侵蝕內心,擾亂內心的秩序,帶來痛苦)
6、集中營普遍存在“文化冬眠”,但政治和宗教除外。隨處可見臨時湊在一起祈禱的情景,這些又累又餓,衣衫襤褸的人蜷縮一團,口中念念有詞。(因為政治會解救肉體生命,宗教會救贖精神靈魂。就像陜北黃土高原,每逢大旱,村子里就會舉行求神拜佛活動,祈禱神靈降雨。求神拜佛是對現實實在沒有辦法了,走投無路后的唯一寄托)
7、有豐富的精神生活且比較敏感的人在這里會承受更多痛苦。(未開智或愚鈍之人確實過得比較快樂,就像《平凡的世界》里描寫的孫少平一樣:誰讓你讀了那么些書,又知道了雙水村以外還有個大世界……如果你從小就在這個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現在就會和眾鄉(xiāng)親抱同一理想:經過幾年的辛勞,像大哥一樣娶個滿意的媳婦,生個胖兒子,加上你的體魄一定成為一名相當出色的莊稼人。 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這種不能為周圍人所理解的苦惱……既然周圍的人不能理解他的苦惱,少平也就不會把自己的苦惱表現出來。)
8、愛是人類終生追求的最高目標。拯救人類要通過愛與被愛。
9、回憶往事所產生的內心波瀾有助于囚徒填補精神空虛、孤獨和思想貧乏。
10、幽默是靈魂保存自我的另一件武器。大家都知道,幽默比人性中的其他任何成分更能夠使人漠視困苦,從任何境遇中超脫出來,哪怕只是幾秒種。
11、他是唯一個不看人下菜碟、能做到均等分湯的廚子,他也從不照顧自己的朋友或同胞。其他廚子不是這樣,他們給朋友或同胞撈土豆,只給其他犯人從上面舀清湯。(看人下菜碟,人性的丑惡之處,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公平公正的人,親戚朋友從他這里得不到好處就會背地里罵他,這幫人格局小,只注重自己的那點利益,從來不為社會公眾考慮,但是真正的君子,真正有大格局的人會理解這樣公平公正的行為)
12、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去評判別人,除非他捫心自問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不會那么做。(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達勿施于人)
13、在強制性的集體生活中,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在眾目睽睽之下,這就讓你有一種不可抗拒的逃離人群的沖動,哪怕只是一小會兒,人們天生需要隱私和獨處。
14、給重病號吃上半片阿司匹林,病情極重的病號不給藥,因為吃藥也不管用了,這么點藥還是留給那些還有希望好轉的病人好了,對病情輕點的,也不給吃藥,只能鼓勵他幾句。(戰(zhàn)場原則)
15、集中營的犯人害怕做決定,也不敢采取任何主動行為,這是因為他們強烈地感覺到一切皆有定數,不要試圖去影響命運,而應該聽從命運的安排(被命運無常嚇傻了)。此外,犯人們對一切都漠然處之,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情緒。有時,你得在瞬間做出意味著生死的決斷。犯人則更愿意讓命運替他做這個決斷。在決定是否逃跑的時候,犯人這種逃避責任的心理表現得最明顯。
16、我發(fā)現人的決定是多么無常,尤其是事關生死的決定。(在生死面前,人做什么都是徒勞無功的)
17、饑餓和缺覺會使人對事物喪失興趣,變得易怒。(本來就餓且困,所以易怒,加上被貶低的自卑情結以及本來不如自己的人竟然搖身一變成了管理自己的人,不服氣的心理原因促使犯人們開始跟本來不如自己的人找茬,本來就易怒,現在找茬吵架極容易發(fā)生群毆事件,而群毆事件經常發(fā)生人們已經司空見慣了,所以造成惡性循環(huán),不停地發(fā)生群毆事件。)
18、曾經把自己想象成是“人物”,而現在我們的待遇形同豬狗,所以絕大多數犯人產生了自卑情結,覺得自己被極大地貶低了。人們對于自身內在價值的認識寄托于更高、更精神性的事物上(那是什么?解放全人類嗎?),這種精神性的事物不會被集中營生活摧垮,但又有多少自由的人擁有這樣的自覺,更不用說囚犯?
19、當局經常借檢查衛(wèi)生之名虐待犯人。他們常常要晚到幾個小時,有時還根本不來,我就得整理床鋪,揀拾稻草,呵斥那些蜷縮在板床上、隨時可能毀掉來之不易的整潔的可憐蟲。(對這情景深有同感,上級領導說要來檢查工作,我們提前一天就開始準備各種材料,打掃各處衛(wèi)生,從當天早上就開始嚴陣以待,結果上級經常遲到或直接不來了,浪費人大把時間,魯迅說過,無緣無故浪費人時間跟謀財害命沒有區(qū)別)
20、人的到底是不是條件和環(huán)境因素偶然的產物?人是不是逃不脫環(huán)境的影響?人的行為、人對給定環(huán)境的適應中有沒有精神自由呢?面對惡劣環(huán)境,人有沒有選擇的余地呢?從集中營的經驗來看,人可以克服冷漠,克制暴躁,即使是在可怕的心理和生理條件下人也能夠保持一定的精神自由和意識獨立。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最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huán)境中選擇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
21、犯人最終成為什么樣的人,仍然取決于他自己內心的決定,而不單單取決于集中營生活的影響。因此,在心理和精神的層面,基本上任何人都能夠決定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即便在集中營,他也能保持自己作為人的尊嚴。陀思妥耶夫斯基說過:“我只害怕一樣--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比淌芡纯嗟姆绞绞且环N真正的內在升華。就是這種精神的自由--任誰也無法奪走--使生活變得有目的、有意義。
22、積極的生活能夠使人有機會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實現價值,而消極的生活能夠使人滿足于對美、藝術或者自然的追求。不止創(chuàng)造和享樂才有意義,遭受苦難也有意義。苦難、厄運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剝離的組成部分,沒有苦難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胡扯,困難和厄運不過能使人的生命變得厚重,有內涵,不那么單薄那么輕飄而已,哪至于生命就不完整了?)
23、即便在最困難的環(huán)境下人仍然可以做一個勇敢、自尊和無私的人。否則,為了活命,忘記自己的尊嚴,變得無異于禽獸。(所以沒有尊嚴沒有質量的茍活不值得嗎?俗語說好死不如賴活著。作者簡直前矛后盾,一會兒說偶然的生命不值得活,一會兒說沒有尊嚴的生命不值得活,一會兒又說,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
24、看不到希望就不會去追求生活的終極目標,就開始墮落了。
25.正是在極端困苦的環(huán)境下,才有實現精神升華的機會。(這樣的機會我可不想要,沒有那個悟性,不僅實現不了升華,還徹底對生活喪失了希望,最后變成了天天混吃等死或尋死覓活的狀態(tài))
26、集中營里絕大多數犯人都相信生命的真正機會已經過去了,但實際上仍有機會和挑戰(zhàn)。(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想做什么就動手去做,只要開始就不會每天都處于糾結、后悔和遺憾中)
27、人的獨特之處在于只有人才能著眼于未來,在極端困難的時刻這是他的救贖之道。(向前看,寄希望于未來才能有心勁兒熬過眼下的艱難時刻。一旦對未來喪失希望,就會放任自流,淪為行尸走肉,對一切都無所謂)
28、突然失去希望和勇氣會導致死亡。沒有希望,沒有目標,沒有活下去的動力會導致人體免疫力降低,進而導致體弱多病。
29、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尼采
30、對生活喪失希望的人,我們可以這樣勸說他們:我們期望生活給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對我們有什么期望。(呵呵,活在別人的期望中遲早會把自己累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了)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責任與接受所有的挑戰(zhàn),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每個人每個階段的任務都是不同的。(生命的底色就是承擔責任,可見生命實苦)
31、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獨特的,你和你的命運無法跟任何其他人進行比較。(道理都懂,可這世間有誰不會跟其他人進行比較呢?恐怕只有魯濱遜吧,離群索居之人沒有可比較的人)
32、如果你發(fā)現經受磨難是命中注定的,那你就應當把經受磨難作為自己獨特的任務。你必須承認,即使在經受磨難時,你也是獨特的、孤獨的一個人。沒有人能夠解除你的磨難,替代你的痛苦。你獨特的機會就依存于自己承受重負的方式之中。(因為這磨難只有你在承受,別人不能感同身受,你要在磨難中成長,變成更好的自己)
33、一旦我們明白了磨難的意義,我們就不再通過無視折磨或心存幻想、虛假樂觀等方式去減少或平復在集中營遭受的苦難。經受苦難成了一項我們不能逃避的任務。因此,必須直面所有的苦難,不能軟弱,眼淚是無用的,但也不必諱言流淚,因為眼淚見證了人承受痛苦的巨大勇氣。(魯迅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34、那沒能殺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壯--尼采? (只要還活著就有希望)
35、你所經歷的,世人奪不去。
36、在任何團體里,都能發(fā)現人的仁慈,哪怕這個團體整體上應該受到譴責。團體的界限會有交叉,我們不能簡單地下結論說哪些人是天使,哪些人是魔鬼。(一個團體里有形形色色的人)世界上有(且只有)兩類人--高尚的和齷齪的。任何地方都有這兩類人,人類社會的所有團體中也都有這兩類人。沒有哪個團體純粹由高尚的人或者齷齪的人組成。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存在純粹類型的團體。
?
第一部分主要內容:講述了犯人們在集中營所經歷的非人折磨和令人震驚的非人待遇。(世界上怎么會有集中營這樣的存在,到底是誰想出來的?簡直卑鄙齷齪下作到極點了,簡直不是人能干出來的事情)
?
?
第二部分:意義療法
書摘及主要內容
1、心理分析注重內省和溯源,而意義療法著眼于未來,著眼于人類存在的意義以及對這種意義的追求,同時意義療法還對所有的惡性循環(huán)群系和反饋機制進行散焦,這樣就破解了患者的自我中心癥結。努力發(fā)現生命的意義正是人最主要的動力。(應該是探索生命的可能性才是人最主要的動力吧)
?
追求意義
1、大部分人都想找到自己活下去的目標和意義。
?
意源性神經官能癥
1、意源性神經官能癥的發(fā)生不是由于欲望與本能的沖突,而是由于存在本身出現了問題。其中,追求意義過程中遇到挫折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并非所有的沖突都是神經官能性質的,一定程度的沖突是正常的、健康的。
2、人對于生命價值的擔心乃至絕望是一種存在之焦慮,而絕非心理疾病。
3、意義療法的目的是幫助患者找到他生命的意義。意義療法把人看成這樣一種存在:他主要的擔憂是實現某種意義,而不僅僅是滿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調和本我、自我與超我之間欲望的沖突抑或適應社會和環(huán)境,在這一點上,它與心理分析分道揚鑣。
4、世界上再沒有別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義更能有效的幫助別人活下去。
5、我們應毫不猶豫地以患者有待完成的潛在意義去激勵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喚醒他內心潛在的追求意義的意志。治療師要想促進患者的心理健康,也不應當忌諱讓患者重新關注生活目標以使他內心產生相當程度的緊張。
6、人實際需要的不是沒有緊張的狀態(tài),而是為追求某個自由選擇的、有價值的目標而付出的努力和奮斗。他需要的不是不問代價地消除緊張,而是某個有待他去完成的潛在意義的召喚。
?
存在之虛無
1、存在之虛無的產生是由于人類經歷了雙重喪失。一是在人類歷史之初,人喪失了賴以指導其行為并因此產生安全感的某些動物本能。二是喪失了作為其行為根基的傳統(tǒng),喪失了告訴他必須做什么的本能,喪失了告訴他應該做什么的傳統(tǒng),這樣他要么隨大流,要么活在別人的期望中。
2、哲學家叔本華有一句名言,他說:生命就是一團欲望,欲望滿足就會無聊,欲望不能滿足就會痛苦,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左右搖擺。人注定要徘徊在焦慮和厭倦這兩級之間。
3、尼采說,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
生命之意義
1、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這個問題就好比問一個棋手:“告訴我,大師,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離開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對手,壓根兒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甚至連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這樣。你不應該追問抽象的生命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來一次。這樣,每個人生命的任務就是特定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是特定的。人不應該問他的生命之意義是什么,而必須承認是生命向他提出了問題。簡單地說,生命對每個人都提出了問題,他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問。對待生命,他只能擔當起自己的責任。因此,意義療法認為,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
?
存在之本質
1、意義療法試圖使患者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因此必須使他決定自己為什么負責、對什么負責以及對誰負責。要讓患者自己決定是否應該將生命的任務解釋為應該對社會或自己的良心負責。
2、意義療法既非說教亦非祈求,既不是道德勸戒也不是邏輯推理。用一種形象的方法來比喻就是,治療師扮演的角色好比眼科專家而不是畫家。畫家試圖向我們表達他自己所見的世界是什么樣子,而眼科醫(yī)生試圖讓我們自己去觀察世界實際上是什么樣子。意義療法師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視野,使他意識到其生命潛在的所有意義。
3、我們說人要擔負起責任,要實現生命的潛在意義,是想強調生命的真正意義要在世界當中而不是內心去發(fā)現。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總是指向某種事物或某人。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于某種事業(yè)或獻身于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4、按照意義療法,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fā)現生命之意義:(1)通過創(chuàng)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yè);(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tài)度。第一種就是成就或成功,其意義顯而易見。第二種和第三種需要進一步解釋。找到生命之意義的第二種方法是通過體驗某種事情一如真善美一通過體驗自然和文化或體驗另一個人的獨特性一一就是說去愛某個人。找到生命之意義的第三種方法就是忍受苦難。
?
苦難之意義
1、??? 我們一定不能忘記,即使在看似毫無希望的境地,即使面對無可改變的厄運,人們也能找到生命之意義。當我們無法改變客觀現實時,比如患了不可治愈的癌癥,我們就面臨著自我轉變的挑戰(zhàn)。(這個時候真沒必要活著了,如果自己有錢,請得起護工,掏得起醫(yī)藥費還好,自己沒錢,連累別人活著,給別人造成負擔和困擾,活成別人的累贅就真沒用意義,生命的意義最起碼是不拖累別人)
2、??? 你很愛的一個人離開了這個世界,你無法接受,你痛不欲生,但是想一想,如果是你先離開了這個世界而TA卻活著,那TA該有多難受呀,所以你活著,TA離開了,你代替TA承受了這錐心之痛,這就是你愛TA的一種方式。一旦找到了痛苦的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比如你在心里祈禱,我現在心甘情愿的受苦是為了家里人不再受苦,這個時候你忍受痛苦就有了意義。
3、??? 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那即使在遭受痛苦人們也可以找到其意義,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消除痛苦的根源,遭受不必要的痛苦,與其說是英雄行為不如說是自虐。
4、??? 沒有意義的苦難不該忍受,偶然的生命不值得活。
5、??? 人類就能把握痛苦的意義嗎?你們肯定人類世界就是宇宙進化的終點站?人類世界之外難道就沒有另外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里,可以找到對人類痛苦的終極意義的答案?”(總有些愚蠢的、自以為是的、傲慢的人類自認為人類是宇宙的主宰,自認為人類永不會滅絕。真不知道這幫蠢貨哪兒來的自信,問過地球嗎?問過宇宙嗎?還女性不生孩子會導致人類滅絕?Exceause me?人類滅不滅絕豈是人類自己能決定的嗎?蠢而不自知人類。)
6、??? 人不是去忍受生命的無意義,而是去忍受自己不能以合理的方式去把握生命之無限意義。
7、??? 我覺得生育不是生命唯一的意義,因為要是那樣的話,生命本身就沒有意義了。本身沒有意義的事情,僅僅通過使其延續(xù)下去,并不能賦予其任何意義。
8、??? 上帝保存著你所有的眼淚,因此你所有的痛苦未必都是沒有意義的。
9、??? 跟恐懼能帶來你所害怕之事一樣,強迫性的愿望反而使你極為盼望的事情變得不可能。
10、?? 矛盾意向法:例如失眠癥患者,晚上不要想著如何睡著,而是想著今晚一定不能睡著,一定要熬到天亮,這樣堅持一周失眠癥就治好了。用矛盾意念法治療預期焦慮很有效果。預期會達到什么成果,但是現實卻沒有達到,那就激發(fā)自我審視能力,學會自嘲,干脆將預期降到最壞的結果,坦然接受。一方面正是恐懼導致了所害怕的事情的出現,另一方面,過度渴望使其所希望的事情變得不可能。
11、??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因為人總是要受到生理、心理和社會制度等一系列客觀條件的制約)
12、?? 人不過是生物、心理和社會條件的產物。(人不過是地球這個大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一環(huán)而已,其作用就是鏈接地球生態(tài)鏈,使其平穩(wěn)運轉)
13、?? 人最終決定著自己的命運。人不是簡單地活著,而是時時需要對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斷,決定下一刻自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14、?? 如果人不能負責任的生活,那自由會墮落為放任。
15、?? 我們首先看看“悲劇性的樂觀主義”該怎樣理解。簡單地說,它指的是即使身處“三重悲劇”當中仍然并且一直保持樂觀的情緒。而所謂“三重悲劇”在意義療法中包括了以下三種因素:(1)痛苦;(2)內疚;(3)死亡。在上述情況下,人怎樣才能樂觀地生活下去?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利用任何給定的處境,面對災難而保持樂觀。人類總是有能力(1)將人生的苦難轉化為成就;(2)從罪過中提煉改過自新的機會;(3)從短暫的生命中獲取負責任的行動的動力。
16、?? 對意義的認識在我看來就是,在給定情境下,能夠做些什么。
17、?? 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主要途徑:第一創(chuàng)造或從事某種工作;第二經歷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第三處于絕境的無助受害人,面對無法改變的厄運,仍能自我超越,并借此改變自己。
18、?? 首要的是改變我們遭受磨難的境遇,其次要知道如何承受不可避免的痛苦。
19、?? 不能改變處境,那就改變自己面對處境的態(tài)度。
20、?? 完全解釋一個人的犯罪相當于開脫他的罪過,不是把他看成是一個自由而負責的人,而是有待修復的機器。即使是罪犯自己也厭惡這種解釋,反而更愿意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在伊利諾伊州監(jiān)獄服刑的一名“罪犯”給我寫過一封信,譴責“罪犯從沒有機會為自己辯解。人們總是為犯罪者提供無數個開脫自己的理由,當社會應該為犯罪事件負責時,受害者卻往往成為了替罪羊。
21、?? 生命的短暫性正是提醒我們盡量過好每一天的警示器。時刻反思、自省,切勿犯重復的錯誤,浪費生命。(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22、?? 所有偉大事情之難以實現,一如其難以找到。
23、?? 雖然世界的狀況不妙,但是如果我們都不努力做的最好,那它只會越變越糟。
24、?? 因為有了奧斯維辛,我們知道了人能夠做什么。因為有了廣島,我們知道人正處于什么樣的危險之中。
?
?
后記
1、?? 主動承擔起生活的責任,回答生活向我們提出的問題。
2、?? 為什么一些人覺得自己如此空虛?(起碼這些人意識到了,有些人一輩子都渾渾噩噩,從來沒有思考過人生,從來沒有意識到生命究竟是什么,更不會覺得空虛)這就是個人如“何看待各種挑戰(zhàn)與機遇的態(tài)度問題。積極的態(tài)度既可使人備感歡樂與滿足,也能使人經受苦難和挫折,積極的情緒、期待和態(tài)度能夠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消極的態(tài)度則會加劇痛苦,削弱快樂、幸福和滿足感,甚至導致抑郁或疾病。悲觀主義者好比一個恐懼而悲傷的看著墻上的掛歷每天都被撕掉一張,掛歷越變越薄的人,而積極的應對生活問題的人好比一個每撕掉一張就把它整整齊齊的摞在一起,還要在背面記幾行日記的人。
3、?? 人最終是自主決定的,他現在成為什么,在天賦與環(huán)境的限度內,都是自主決定的結果。人不是簡單的活著,而是時時需要對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斷,決定下一刻自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