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拿碩士學位的方式,也許更適合在職的你!
不知從何時開始,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熱衷于考研。2023考研報考人數(shù)達到474萬人,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照如此趨勢,今年可能會突破500萬。
在這群考研大軍中,有一群人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們大多已經(jīng)工作5-10年甚至更長,且大多在職。
被應(yīng)屆畢業(yè)生“降維打擊”
是種怎樣的體驗!
不得不承認,工作幾年后,無論是在學習能力、學習時間、學習精力上,多少都會有些心力不足。所以在選擇學習方式時,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同等學力申碩”,這種對在職人群更加友好的學習方式。
當然,網(wǎng)絡(luò)上對于“同等學力申碩”含金量和難度的爭論一直沒有停下,五花八門且相互矛盾:“含金量低”、“單證不認”、“有錢就能拿證”、“不好畢業(yè)”......
爭議重災(zāi)區(qū) :
同等學力申碩含金量如何?
為什么更適合在職人學習?
通過同碩拿碩士學位難么?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解答一下,同等學力申碩的含金量怎么樣,到底值不值得報考。
同等學力申碩含金量如何?
1、學位證書認可度:
同等學力申碩屬于非學歷教育,最終頒發(fā)的是碩士學位證書,也就是常說的“單證”。就學位證書而言,與全日制的碩士學位證書毫無區(qū)別,具有等同的含金量和社會認可度。
所以,同等學力申碩獲得的學位證書,國家認可,學信網(wǎng)可查,在職稱評定、職場晉升等領(lǐng)域上,可以起到提升競爭力的關(guān)鍵作用。
2、職業(yè)能力提升:
不少人在進入職場后,才發(fā)現(xiàn)競爭無處不在。而深度學習+行業(yè)人脈圈,是保持競爭力的關(guān)鍵。這讓本就偏重于在職人群的同碩學習方式,更具優(yōu)勢。
為什么更適合在職人群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在職人群的特點:
(有點扎心......)
專業(yè)知識淡忘、學習時間不定、學習精力有限
(以上特點不適用于所有人,請根據(jù)自身情況參考)
所以,適合在職人的學習方式是什么呢?
1、學習強度由緩到急,慢慢進入學習狀態(tài)。
2、學習費用不能太貴,隨著收入的增加,家庭的支出往往開銷更大。
3、學習難度不要太大,畢竟很多人都說,自己這一生學習精力的巔峰,就是在高考的時候。
那么,我們再來看看
同碩的學習方式有哪些特點呢?
1、申請制入學
同等學力申碩的招生方式為申請制入學,簡單來說就是先學后考。只此一項就滿足了在職學員對學習強度的要求。通過學習慢慢進入狀態(tài),而不是一上來就迎接一個淘汰率很高的考試。
從學習方式上說,同碩的學習時間更加靈活。畢竟考研那將近一年的備考周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熬得住的。
2、學費適中
相對于動輒花費十幾甚至幾十萬學費的MBA或留學來說。2-5萬左右的同碩費用,對于普通家庭來說,負擔要小很多。
(學習費用請以具體學校、具體專業(yè)為準)
3、難度適中
申碩考試國考一般考兩科——學科綜合水平考試和外國語水平考試。因為不是選拔性的考試,兩科考試通過即可;而外語的考試難度,選擇英語的話難度在大學英語四級到六級之間,不考口語聽力。這兩科的考試成績可以保留,一般有四次考試機會,也就是說四年內(nèi)累計通過即可,給在職同學留出了較大的彈性空間。包括后續(xù)的論文,答辯等,難度也比較適中。
同碩好不好拿碩士學位?
一般來說,同碩的學習要經(jīng)歷兩大難關(guān):
國考
即全國統(tǒng)一水平考試,一般在每年的5月。難度上面已經(jīng)說過,就不贅述了。
論文及答辯
需要在國家承認的官方雜志或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并撰寫最后的碩士論文并通過答辯。
綜合來看,學習難度既不像網(wǎng)上傳的“給錢就能拿”,也不會高于全日制研究生。但與其它方式相比,這樣拿碩士學位的方式,也許更適合在職的你!
私信留言,咨詢在職研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