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芬底特星生態(tài)系統(tǒng)系列]光合異蟲——微小游葉苔蟲

參考原型:赫德蝦,異蟲
微小游葉苔蟲
平均成體全長2.7-3.4cm
極限全長27cm
平均成體體重0.021g
分類:泛動物界,隱脊索動物超門,原腔動物類,輻稱動物門,聚粒動物超綱,葉聚苔綱,合菌苔形態(tài)類,苔蟲目,節(jié)苔蟲下目,游葉苔蟲科,游葉苔蟲屬,微小游葉苔蟲
同屬近親:37種

游葉苔蟲屬是游葉苔蟲中最特化也是最獨特的一類物種,最重要特色在于,它們并沒有明顯的世代交替,它們的繁殖體和正常體幾乎完全沒有區(qū)別,只是體型相對更大,作為少數(shù)終身都可以活動的葉聚苔,它們的存在充分體現(xiàn)了游葉苔蟲的特色,也是非常充分地體現(xiàn)了在水中浮游這樣寬松的生態(tài)位上葉聚苔所能做到的極簡結構和高效的繁殖結構,那么為什么它們這種結構就會有高效的繁殖呢?因為它們兼容了雌雄同體和繁殖體繁育模式,徹底取消了固著體形態(tài)的生長過程。

它們在新生半個月以內就能長到2cm左右,開始繁育,無論時間點,只要任何兩個個體互相接觸并且釋放自己的游離細胞,它們就會將各自轉化成繁殖體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內部的各種結構,組織和細胞將會逐漸溶解為有機質,這些有機物營養(yǎng)將會供給其內部的游離細胞減數(shù)分裂,形成胚胎并逐漸發(fā)育成幼體。在這些幼體長到可以自由行動的時候,它們將會爆體而出,游向周圍的環(huán)境空間。在此之后,游葉苔蟲將會通過光合作用攝取能量,同時,充分利用自己的游泳能力來在追尋較高養(yǎng)分水域的同時避免被上層的其他生物遮蓋,以此來盡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光合效率和營養(yǎng)所得,這也是游葉苔蟲在這些大片水域的光合浮游生物中占優(yōu)的重要原因。

它們在黑暗森林沃魯目中的大水域中廣泛存在,其深度跟年齡的關系非常明顯,這是因為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積攢體內的營養(yǎng)物質,同時,一路盡可能的驅光游泳往水面前進,因此,較大的成體會相對來說更加偏向于水面,尤其是那些非常不湊巧,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變化為繁殖體的那些巨大版的成體更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非常接近水面的區(qū)域。而一旦成為繁殖體,為了供給體內的胚胎生成和發(fā)育,這些動物將會完全放棄游動,同時高速消耗體內原來儲存的營養(yǎng),讓它們的密度明顯提高。因此,這些繁殖體將會沉入較深的水域,這樣的循環(huán)將會不斷持續(xù)。這種獨特的模式也很大程度影響了以其為食的各種中大型動物。當然,這種獨特的可以游泳的光合動物還有很多非常神奇的特點。比如游葉苔蟲在沒有眼點的情況下是如何感光的,這個基礎的問題到目前還沒有答案。這種極其常見的光合動物還留有很多的問題有待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