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拉肚子或許是乳糖不耐受
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疾病總是最不討人喜歡的那一個。
其中,呼吸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疾病占兒科疾病中的絕大多數(shù)。而乳糖不耐受則是消化系統(tǒng)的常見非感染性疾病,也是嬰幼兒非感染性腹瀉的常見原因之一,有研究報道嬰兒乳糖不耐受發(fā)生率為46.9%一70.0%。
究竟什么是乳糖不耐受,寶寶乳糖不耐受我們只有更換奶粉才能解決嗎?今天,重慶佑佑寶貝婦兒醫(yī)院就來好好聊聊這個問題。
乳糖不耐受屬于食物不耐受的一種,各年齡階段的人群均可以出現(xiàn),其根本原因在于“乳糖酶”的不足。
人群中乳糖酶的活性是由基因決定的,根據(jù)基因表型可分為3種類型(表型):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出生時就缺乏)
原發(fā)性乳糖酶缺乏(出生時正常,隨年齡增長活性下降)
繼發(fā)性乳糖酶缺乏(因后天原因導致,去除原因后可恢復)
正常情況下,足月新生兒出生時就能產(chǎn)生充足的乳糖酶以幫助其對乳糖的消化吸收。
而在2-3歲過后,由于基因表型的不同,不同人群間則表現(xiàn)出不同的乳糖酶產(chǎn)生情況,例如大部分歐洲人群生命周期中均可以產(chǎn)生足量的乳糖酶,但是絕大部分的亞洲及非洲人群則表現(xiàn)出活性逐漸降低的特點,這即是原發(fā)性乳糖不耐受。
而部分嬰幼兒在輪狀病毒腸炎過后會出現(xiàn)乳糖不耐受的情況,這即是腸道炎癥過后繼發(fā)疾病的表現(xiàn)。
乳糖不耐受的主要癥狀:
進食乳糖含量過多的食物后,出現(xiàn)1種或多種包括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等;腹瀉多以帶有或不帶粘液的稀水狀大便為主,常伴泡沫及酸臭味;
部分嬰幼兒可因脹氣出現(xiàn)不明原因哭吵和食欲下降。

乳糖不耐受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輕則只出現(xiàn)輕微癥狀,重則可嚴重影響患兒生長發(fā)育甚至危及生命。
“乳糖” 主要來源于能為人體提供維生素D和豐富鈣質的乳制品,是人體重要的供能物質。對于以母乳、配方奶為主食的嬰幼兒來講尤為重要。
在正常情況下,乳糖在小腸內(nèi)被分解成為葡萄糖被吸收。
而因各種原因缺少乳糖酶后,未被消化的乳糖則到達結腸,成為腸道菌群良好的培養(yǎng)基。腸道菌群會將乳糖分解成為H2、CO2、乳酸、有機酸及其他物質。
其中H2和CO2會導致腸道脹氣,過多氣體的積聚就會刺激腸道,從而產(chǎn)生脹痛的感覺。
同時,乳酸、有機酸會降低腸道PH值,刺激腸道蠕動,從而產(chǎn)生腹瀉。
乳糖不耐受的處理措施
第一,減少乳糖的攝入
對于哺乳期的母親來講來講,乳糖并非唯一的糖類來源,因此,牛奶、芝士、冰淇淋及蛋糕等富含乳糖的食物應該盡可能減少攝入。
配方奶喂養(yǎng)的嬰幼兒則盡可能選擇不含乳糖的奶粉。
第二,增加外源性的乳糖酶
雖然這一觀念并沒有得到統(tǒng)一的認識。但外源性的乳糖酶攝入對于部分嬰幼兒來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尤其對于母乳喂養(yǎng)的嬰幼兒,若有明確的乳糖不耐受可以進行嘗試。
第三,類似于脫敏治療的方式
目前同樣有研究表明,逐漸增加乳糖的攝入,可以增加腸道的耐受性,起到同樣的作用。
總之,對于不明原因脹氣、哭吵,伴有泡沫酸臭大便的嬰幼兒,要警惕乳糖不耐受的可能,臨床表現(xiàn)嚴重者應及時就醫(yī),由醫(yī)師評估并指導治療;癥狀不重者可參照上述原則處理,密切觀察孩子臨床表現(xiàn)變化情況,尤其要觀察孩子精神、食欲、尿量等,警惕有無脫水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