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近年來陽明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訪復旦大學哲學院教授吳震

2020-10-19 22:23 作者:peachy桃子同學  | 我要投稿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肖昊宸? ?時間:2016年9月

21世紀以來,陽明學研究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特別近幾年來,在推動傳統(tǒng)文化研究和中國文化走出去、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新形勢下,儒家文化精華部分日益受到社會上下的重視,而陽明學作為儒家思想發(fā)展的精神財富,也正受到廣泛的關注。圍繞新世紀以來陽明學研究的成果以及未來發(fā)展方向,記者對復旦大學哲學院教授吳震進行了采訪。

  中國社會科學網:可否請您介紹下近十幾年來陽明學的主要研究成果?

  吳震:應當說,有關陽明學的研究專著、譯著以及普及讀物正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xiàn),到了目不暇接的地步。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首先是資料整理方面,然后是研究論著方面。在資料整理方面,自上世紀90年代,《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續(xù)修四庫全書》等大型“四庫系列”得以整理出版,在這些叢書當中,匯集了不少陽明學者的資料,有許多是此前難以找到的原著刻本,因此對于從事陽明后學研究的學者來說,無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陽明學文獻的整理方面也有重要突破,如新近出版的新編本《王陽明全集》6冊共54卷,其中的《補錄》部分達到12卷,收集了近30萬字的陽明佚文,首次為學界提供了一部詳盡的王陽明“文本”,此外,束景南教授剛出版了60余萬字的《陽明佚文輯考編年》(修訂版),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陽明后學文獻叢書”已經相繼出版了二輯,共有近20種文獻的整理出版,這是王陽明研究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樁大事。有了這些“新資料”,我們就有了拓展新課題、發(fā)現(xiàn)新問題的基礎。我相信,今后有望在掌握這些新資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全面深入地推進陽明學及其陽明后學的學術研究。

  其次,近十年來的陽明學研究無論在基礎性研究還是在理論性研究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從陽明學研究當中拓展出陽明后學研究這一新領域,例如,吳震《陽明后學研究》(2003)、彭國翔《良知學的展開》(2003)、林月惠《良知學的轉折》(2005)、吳震《羅汝芳評傳》(2007)、張衛(wèi)紅《羅念庵的生命歷程與思想世界》(2009)、吳震《泰州學派研究》(2009)、錢明《王陽明及其學派論考》(2009)、張衛(wèi)紅《鄒東廓年譜》(2013)、張宏敏《黃綰生平學術編年》(2013)等等,都為這一新領域的研究開拓積累了基礎、展示了方向。

  再其次,在理論研究方面,自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陳來《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1991)、楊國榮《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1997)早已成為“經典”之作。陳立勝《王陽明萬物一體論:從身-體的立場看》(2008)則從“身體觀”的角度出發(fā),對陽明學做出了嶄新的思想考察。最近我出版了《〈傳習錄〉精讀》(2011)一書,緊扣《傳習錄》的義理脈絡,從經典詮釋的角度,對陽明學研究做出了新嘗試。此外,今年剛出的一部最近成果則是張衛(wèi)紅的《由凡至圣:陽明心學工夫散論》一書,這也是一部值得重視的理論性論著。

  總之,上述這些研究成果表明,陽明學研究領域有三個主要特點:研究專題性更強、思想分析更深入、研究視野更開闊。這些都是十多年前所不能想像的,可以說是極大地豐富和推動了陽明學的基礎性和理論性的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網:陽明學的影響是國際性的,還有不少海外研究者在從事相關研究。請問在這方面可有新的成果值得關注?

  吳震:值得一提的是,瑞士哲學家耿寧在大陸相繼出版了兩部中文論著:《心的現(xiàn)象——耿寧心性現(xiàn)象學研究文集》、《人生第一等事:王陽明及其后學論“致良知”》(2013),他的這項研究可謂別開生面,既注重陽明心學本身的思想義理、歷史脈絡,同時又有西方哲學家獨特的問題意識以及審視角度,它的出版在陽明學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也值得引起我們的充分重視。順便一提,在東亞陽明學研究領域也有新動向,張崑將《陽明學在東亞》(2011)、韓國學者崔在穆《東亞陽明學的展開》(2011)可謂是開拓性的成果,可以期待今后在這一研究領域有新的發(fā)展。

  中國社會科學網:能否從這些成果看出陽明學研究的新取向?

  吳震:至于陽明學研究的路徑是否有新取向,這是一個值得省思的問題。從完成時態(tài)的角度看,近十年來的研究充分表明在拓展新資料、挖掘新問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長進,表現(xiàn)出陽明學研究更學術化,這無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從未完成時態(tài)的角度來展望,陽明學研究還大有拓展的余地。因為陽明學思想體系并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也不應自我封閉,而應當向其他領域開放。因此,哲學的、思想的、社會的歷史研究方法在保持自身的相對獨立性的同時,盡可能打破近代以來人為設置的界線區(qū)隔,特別是在當今文化多元、學術研究日益全球化的發(fā)展背景下,如何讓傳統(tǒng)的人文學科既能保持一技之長,又能積極展開彼此之間跨學科的對話和互動,已然是不可回避之事,值得引起充分的關注。同樣的道理,在陽明學研究領域,我們的研究不能強調排他性,任何封閉、排他的哲學史或思想史都是人為預設的結果,歷史上并不存在非歷史性的所謂哲學史或思想史。唯有以開放的心態(tài),與思想史乃至政治史、社會史、文化史互學、互鑒,才能有力開拓陽明學研究的新境界。


近年來陽明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訪復旦大學哲學院教授吳震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望城县| 曲麻莱县| 婺源县| 纳雍县| 长乐市| 康平县| 南江县| 安平县| 营山县| 竹北市| 兴城市| 和林格尔县| 高雄县| 平武县| 武川县| 开江县| 景谷| 多伦县| 儋州市| 石景山区| 凤城市| 陆川县| 本溪市| 和田县| 贵港市| 墨江| 合阳县| 上犹县| 崇左市| 上栗县| 建始县| 廉江市| 滕州市| 东莞市| 田东县| 阿图什市| 无极县| 伊宁县| 凤翔县| 上饶县| 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