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看這些UP主,怎么能算摸魚呢?
“為什么我很優(yōu)秀,但就是得不到重用?”
“所在行業(yè)不景氣,要不要轉行?”
“到底能不能和同事做朋友?”
“新人工作,如何不被發(fā)現是職場小白?”

在B站的職業(yè)職場板塊,每天都有許多人,交流著與工作有關的困惑。
那些在B站一路高考、考研走過來的年輕人,終于搖身一變成了打工人,開始為找工作面試發(fā)愁。
還好有一群已經上岸了的職場前輩UP主,他們將自己的血淚經驗整理成攻略,用視頻普渡著無數菜鳥打工人。

這些經驗或許有些標題黨,什么“人生真相”“趁早知道”這樣的標簽看起來太過扎眼。
但UP主們總結出的觀點,都是自己親身踩過的坑,句句是肺腑之言。
比如,許多實習階段或剛入職場的朋友很關心,到底要不要為了融入集體去迎合同事的喜好?
二本畢業(yè)逆襲,在互聯網從事內容運營多年的UP主@姜Dora在此?就為25歲的職場人分享了她的職場感悟:
“比起學會經營職場關系,學會經營自己更重要?!?/strong>
姜Dora坦承自己20出頭時,是個非常嚴重的討好型人格。為了和同事們搞好關系,會幫別人點奶茶、拿快遞,如果別人的外表有一點變化,她就會第一時間送上自己的夸獎。

但久而久之,她才發(fā)現在職場上活得特別累,其實被人尊重比被人喜歡更重要。
別人如何對待你,往往不取決于你做了什么,而取決于你創(chuàng)造了什么價值。
她告訴看視頻的職場新人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才是職場中最好的生存方式,你不需要去討好所有人?!?/p>
資深職場UP主@鵝姐職場?是一位前頂級快消管培、互聯網公司增長總監(jiān),B站粉絲33萬,面試過上百人,很多應屆生都會從她的面試分享中汲取經驗。
她播放量最高的一條視頻是“我32歲才明白的6個人生真相,關于工作、社交和自我成長”。
鵝姐給出的第一條建議,就扎了不少人的心。
“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要全面發(fā)展。但這個社會通常獎勵的是,有某個技能特別出眾的人?!?/strong>

鵝姐拿鬼畜區(qū)重要原料、小米創(chuàng)始人雷軍為例,他的英語是任何一個211大學生都覺得自己有資格嘲弄一番的,但是他的英語水平卻沒有阻礙他的社會財富積累。
因為商業(yè)認知能力足夠強,英語差反而成了一種正面特色,使他整個人更萌,和大眾更有親切感了。

而@老蔣巨靠譜?則在34歲之際,為那些正在飽受職場上下級關系困擾的朋友,分享了他認為很重要的一條認知:“把無法改變的人為因素,當作客觀環(huán)境看待?!?/strong>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成年人身上的大多數特質,都是你無能為力去改變的。
你能做的,僅僅是針對他的行為特性,去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

比如你的領導身上有某個缺點,比起抱怨,更好的方式是反問自己“到底能不能忍受他的缺點”。如果能忍受,就積極地去應對,如果不能的話,就重新找份工作。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減少自己的精神負擔,減少內耗。
雖然“聽過很多道理,依舊有可能過不好這一生”,但UP主的金玉良言,真的幫助不少人走出了認知誤區(qū),建立更明確的目標。

除了這些宏觀的職場觀點指引,還有一些職場UP主,一直在做著更為垂直的經驗分享。
比如有些才畢業(yè)不久的年輕人,還沒等深入了解一個領域,就在腦海中萌生了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
面對這些躍躍欲試的朋友,UP主@進擊的沈帥波?往往會冷靜地澆下一盆涼水,同時幫人避開大坑。
他的頻道就像是一臺幻想粉碎機,一直專注于創(chuàng)業(yè)干貨誠意放送。
360行,行行都能給你講一個破產的真實故事,“反向勸退”了不少頭腦發(fā)熱的創(chuàng)業(yè)者。

比如一期講燒烤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視頻里,他講到有朋友還沒開始經營,就買了十幾萬的設備。
朋友重金投設備的本意,當然是想提升產品質量,繼而把品牌做大做強。
但現實是,這些設備80%實際都派不上用場,還直接導致了店鋪因資金不足而遺憾倒閉。
@進擊的沈帥波? 用一句話調侃這種失敗的根源,就是“差生文具多”。

他用講故事的方式,每天分享一個破產小妙招,讓粉絲們看他的視頻時,總像看相聲一樣笑個不停。
比起成功者們的演說,這些失敗者的經驗,似乎也更適配于想創(chuàng)業(yè)的普通人。

那如果你已經順利地成為了一枚打工人,發(fā)掘自己的職場舒適區(qū),就成了一件要緊事。
UP主@王一快?就用兩條視頻分享了自己的“職場摸魚術”。
很多剛入職場的朋友會覺得,把活趕緊干完,剩下的時間就是自己的了。但是王一快用自己16年的工作經驗告訴大家,“活兒是干不完的”。
如果把職場比作戰(zhàn)場的話,那么在不開戰(zhàn)的時候,人就需要躲到掩體里面去,也就是稍微摸魚養(yǎng)精蓄銳一下。

那什么是掩體呢?
比如你有一個特別好的朋友,工作之余發(fā)信息和對方吐吐槽,說說心里話,就能讓心情愉悅起來。
或者某個工作日早點下班,暫時地不去想工作的事情,去打羽毛球、喝杯酒、沖個熱水澡,人就能回血了。
這樣做,就是用合適的方式擁有持續(xù)戰(zhàn)斗力,不讓自己積怨,能有個放松的心態(tài)去面對工作。
看完了以上UP主們的干貨經驗貼,可能應屆生讀者們會覺得,工作好嚇人,怎么有這么多麻煩事要去思考呢?
但其實大家面對工作,不用太過焦慮。
最近就有一條這樣的視頻突然在B站火了起來,UP主@啊咧啊咧啊哈哈?和大學室友分享了兩個人畢業(yè)5年之后依然“沒什么大出息”的經歷。截至目前,這條視頻已經被播放了340多萬次。
兩個女孩都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大學2017屆,UP主畢業(yè)五年存款5000,室友讀研畢業(yè)后,上一份工作是在火鍋店打掃衛(wèi)生。

兩個人雖然貌似過上了一種高開低走的人生,但在視頻里完全沒有愁眉苦臉,一個為了考研努力著,另一個想好好學畫畫。

17分鐘,她們的笑容直接治好了網友們的精神內耗。
從去年3月,UP主@全嘻嘻?也找到了自己北大讀書時兩位宿舍室友@是宇弦啊?和@世中剛剛好?,進行了一番不做定論的成長經驗分享。
北大畢業(yè)闊別十年之后,三個女生又坐在了一起,喝著紅酒,聊起了十年來的工作經歷。
這期視頻,一度上了B站熱搜榜首,播放量270多萬,引發(fā)關注與熱議。

這場細致入微的對談,并不擺出成功者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而是呈現出不同的人生選擇之下,殊途同歸的面向。
同一個宿舍走出來的三個女孩,畢業(yè)后分別選擇了外企、國企和創(chuàng)業(yè)公司。
她們的履歷中不乏兜兜轉轉的經歷,比如換行業(yè)、換城市、工作停滯。北大是她們人生的高峰之一,但同時也必須接受自己的普通,與自己和解。

UP主@全嘻嘻?回憶自己的大學生活,最后悔的就是期間做了七八份實習,盲目地加入了很多社團。
這些實習和社團她并不喜歡,但當時太著急了。如果讓她現在再選擇一次的話,她只會加入一個社團,那就是跳舞社團。

而且由于當時極度追求效率,全嘻嘻沒有把更多的時間用來消化扎實的知識。
等到工作后,她才發(fā)現自己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看待世界的角度。而她現在的媒體工作,越走到后面,越需要的是人文社科的積淀。
至于怎么使用攝像機、怎么PS、怎么做表格這些技能,其實走上工作崗位再學也來得及。
@世中剛剛好?畢業(yè)之后第一份工作是國企。
在確定的規(guī)則體系之下,她感受到了非常明顯的安全感,休4個月的產假也沒有關系。大概這就是別人口中“上岸”的感覺。
但做了六年這份工作后,她發(fā)現其實自己對于“不確定性”也有內在需求,于是離開了當時的崗位。

而@是宇弦啊?的大多數人生選擇則以興趣為導向。
她從商學院畢業(yè),之后陸續(xù)跳了三個行業(yè),分別是航空制造業(yè)、汽車行業(yè)和法律服務。
她曾經gap year一年,日常是看書、在B站發(fā)讀書視頻、買菜做飯,同時做一點翻譯的臨時工。
享受“廢柴”時光的日子里,身邊的至親都會說她在浪費時間,但是她卻覺得這就是自己想要的人生狀態(tài),“別人所謂的巔峰不是我認為的巔峰”。

直到現在,“女生宿舍對談”系列已經更新了12期,有情感支撐的真誠分享,啟發(fā)了很多職場新人去觀照自身。
她們都有遺憾,也都走過一些彎路。但彼此不做過多的評判,只是毫無保留的呈現出一段段經歷。
很多看了標題不經意點進來的網友,體會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而在女生宿舍系列之外,@全嘻嘻?經常會與各個行業(yè)的從業(yè)者進行對談,分享著或“卷”或“松弛”的人生感悟。
其中有一期視頻,@全嘻嘻?和一位回老家當幼兒園老師的老同學@呂太太太陽?對談了一次。
這期視頻,引發(fā)了很多觀眾對于“生活與工作的關系“的思考。
呂太陽曾經在迪拜、香港、北京很多城市都工作過,也拿過3萬的月薪。但當時的她并沒有太多的成長感。
直到偶然去幼兒園觀察的一次經歷,讓她發(fā)現原來和小孩子相處,對她來說是非??鞓返囊患?。
于是呂太陽走入了一個和之前工作毫不相關的領域,回長沙開了一家幼兒園。

或許什么是好的工作,賺多少錢才能幸福,本就沒有統一的答案。
不必為了他人眼光做自己不熱愛的工作,甚至UP主們的職場干貨,也只是為了讓你聽到另一種聲音,從而更好地做出遵從本心的選擇。
畢竟生活不是為了工作,工作卻從來都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歡迎關注@嗶哩嗶哩彈幕網,發(fā)現更多B站新鮮事!
作者? |??滄希
編輯? |??worthend
運營? |??米油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