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之兩極地區(qū)知識梳理
兩極地區(qū)
一、南極地區(qū):
1、位置:緯度位置:南極圈以內(nèi)(有極晝、極夜、極光現(xiàn)象)
海陸位置: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圍(在圖上確定位置)

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南半球,跨東西半球。
位置重要性:從未來南半球各大洲間橫越南極的空中交通看,南極洲是唯一的中間基地。

2、地形:海拔最高,高原為主,冰雪覆蓋,中高周低?!案咴箨憽薄ⅰ氨┐箨憽?。(冰雪層厚2000米,若融化,海平面會上升150米)
3、氣候:酷寒、干燥、烈風。(緯度高、海拔高、西風漂流、高壓中心、冰雪地面)
酷寒原因(最低溫達? ?﹣80°C? ??左右)??
(1) 緯度高:太陽高度角小,路程長,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多。
(2)為陸地:冬季降溫幅度大。
(3)海拔高:空氣稀薄。
(4)冰雪地面:強烈反射太陽光,吸收少。
(5)西風漂流:繞南極順時針旋轉(zhuǎn),阻隔了南極與其他大洋的熱量交換,且為寒流,降溫減濕。
(6)空氣干燥:水汽少,保溫作用差。
干燥:(1)嚴寒,蒸發(fā)少,水汽少? (2)寒流(西風漂流)減濕作用。
烈風:(1)高壓中心,強烈下沉;? (2)地形中間高四周低。
4.資源:
礦產(chǎn):煤、鐵(維多利亞地---煤;文森峰---鐵)、錳、石油等。
?淡水資源:大量的固體冰川。
? 生物資源:磷蝦、企鵝、海豹、鯨等。
5.科學考察:
(1)時間:11月----次年3月(極晝期、暖季)(天文觀測除外)
(2)科考站:長城站(60°W,60°N); 中山站、昆侖站(都在80°E上)。昆侖站海拔最高,為內(nèi)陸冰蓋最高點。
(3)科考價值:資源(資源寶庫)、環(huán)境(保存著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是天然實驗室)
(4)準備工作:防干∕防曬(臭氧空洞,紫外線多)∕防風∕防寒∕防反射(冰雪地面,反射刺眼)∕顏色準備(白色衣服看不到)
(5)南極條約:和平目的;禁止軍事活動;禁止放射性廢物處理和任何核爆炸。


二、北極地區(qū):
1、位置:北極圈以北(對照地圖,確定三大洲位置)
? ?范圍:北冰洋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三大洲陸地和島嶼。


2、氣候:
氣溫:極晝期0°----6°C;極夜期﹣40°——﹣20°。
? ? ? ? ?降水量:100----250mm。
3、資源:
礦產(chǎn)----煤、石油、天然氣、鐵、有色金屬
生物----北極熊、北極狐、海象、海豹、雪兔
4、北極科考:
時間----4月至10月(極晝期,暖季)
科考站----黃河站(2004年建)
中國在北極科考原因:
(1)中國大陸直接受北極地區(qū)氣候影響;
(2)北極地區(qū)的資源屬全人類,中國有責任,也有能力;
(3)中國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對北極地區(qū)自然資源有需求;
(4)北極地區(qū)是科學研究領域的理想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