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生活智慧》:貳、為政篇:05、無違 | 曾仕強(qiáng)
為政第二
無違
?
孟懿子①問孝。子曰:“無違。”②
樊遲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duì)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⑤;
死,葬之以禮⑥,祭之以禮?!?/p>
主旨
孔子要孟懿子依禮盡孝。
注釋
①“孟懿子”姓仲孫名何忌,魯大夫,謚“懿”。
②“無違”是遵行禮法沒有任何違背。
③“樊遲”姓樊名須,字子遲,孔子的弟子,小孔子三十六歲。
④“御”指駕車。
⑤“生,事之以禮”是父母在世,要遵行禮法侍奉他們。
⑥“死,葬之以禮”是父母去世,要遵行禮法處理
后事。
今譯
孟懿子向孔子問孝。孔子說:“不要違背禮法。”
后來,樊遲替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說:“孟孫向我問孝,我回答說‘不要違背禮法’?!狈t問:“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說:“父母在世時(shí),要依禮法侍奉他們;死后要依禮法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引述
“無違”的意思,是不要違反父母和子女相處的道理,并不是一定要順從父母的命令,或聽從父母的話。孔子進(jìn)一步解釋為依禮侍奉父母和葬祭父母,便是一切以合理為度。
自我要求
(一)和西方人相比較,我們更喜歡使用復(fù)名詞,而不是單名詞。所以“孝”的后面,加上一個(gè)“順”字。結(jié)果引起很大的誤解,以為順從父母的指示,才叫做孝。
(二)實(shí)際上“無違”的意思,是合理地順從,而不是盲目地順從。不能夠不順,卻不能完全順從,以合理為度。
(三)存心不順從,當(dāng)然是不孝。存心樣樣順從,也經(jīng)常陷父母于不義,同樣是不孝。無違主要在不當(dāng)面頂撞,也不能陽奉陰違。應(yīng)該和緩地向父母說明自己的困難,取得父母的諒解。雙方和諧好商量,便是良好的無違。
建議
對(duì)父母的指示,覺得合理的要順。如果有疑問,最好不要當(dāng)面頂撞,要隔一些時(shí)間,私底下請(qǐng)問父母。彼此進(jìn)一步商議,當(dāng)然更加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