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1
3歲前在浯溪河鄉(xiāng),完全不記得。媽媽說那時候在中心小學住,麻麻亮她早起要去上課,就把我放鄰居家床上,讓我繼續(xù)睡。爺爺那時候在中學教書,提到偶爾帶我去課堂,我剛學會走還比較擅長爬。有時候他聚精會神講課,沒注意到我爬到講臺下面或者學生課桌下去玩兒了,逗得班里大家哈哈大笑。這些有畫面感的回憶是后來聽媽媽和爺爺講述的。
3歲多,隨著爸媽調換工作,我們一家3口搬去了隔壁的太平橋鄉(xiāng),度過了7年一直到小學4年級結束。那里有我對這個世界最初的記憶,上幼兒園,上小學,和伙伴們一起玩耍。太平橋有一條主街,買東西、下飯館、辦事情、搭汽車等都在那條街上。街道一端連接去老官坪、三陽、深水港、桃源縣城的路,另一端經(jīng)過中心小學,能去跑馬嶺、盤塘鎮(zhèn)。主街垂直經(jīng)過一條河,不確定但河上那座橋應該就叫太平橋。那時被大點孩子欺負的時候,他們會朝我喊‘毛毛毛,看大橋’,完了開心大笑。想來當時我是有些不開心的,但小孩子的煩惱去得快。河與主街交叉的一個角是當?shù)氐闹袑W和聯(lián)校所在地。爸媽調到太平橋鄉(xiāng)就是在那里工作,我們7年也一直都住在學校里面。
學校依山旁水,沿著河道是幾個籃球場和一個大操場。在長方形地塊的另外3條邊分別是辦公樓/教師住宅,教學樓,住宅/臨街商鋪。學校大門對著主街,緊鄰沿街商鋪。進入大門就能看到下沉的那片活動場地,我印象中很大,沿跑道走個來回腿發(fā)糯,但爸媽說其實不是,操場比標準400m的小很多。可能因為當時自己小只,在記憶里世界被成比例放大。地塊沿河的長邊有花叢草叢和低矮的樹,沿教學樓是一排筆直高聳的杉樹。穿行過操場,來到靠里的辦公樓/住宅,就有我家最早的住房了。因為操場下沉,去我家要先上一層樓高的臺階。樓房是8,90年代那種兩層,長廊式公共陽臺的建筑,類似于教學樓,只是房間更小。家里布局已經(jīng)不大記得了,相冊里還有一張我端碗吃飯黑白的照片。倒是有一張靠窗的小書桌仍有印象,我常在那里寫作業(yè)。那時候有鼻炎,喜歡聳鼻子,媽媽不允許我那么做,在書桌旁批評過我。
過去太平橋不久,我開始上幼兒園,它占據(jù)中心小學的一個角。爸爸同事的女兒張珍是我的老師,小班大班共兩年,都濃縮到一架原木色風琴和那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里了。媽媽說我第一天去幼兒園哭個不停,但當張老師邊唱歌邊拍手試圖吸引小朋友們注意力的時候,我也馬上跟著節(jié)奏邊哭邊拍起來,還都能踩上點。偶爾回憶,她總說我從小就有音樂天賦。
過年的時候,我們會回老家浯溪河鄉(xiāng)浯溪河村。寒冬臘月,有門外白茫茫大雪覆蓋的田野山丘,有屋內溫暖燃燒通紅的炭火圍爐。我小點的時候三毛丫丫還沒結婚,和我們一起過年。她在南方打工,總會給我?guī)⊥婢撸裆湘湕l的小青蛙、迷你對聯(lián)什么的。物資匱乏的年代,看到那些東西,我都帶著驚奇歡喜的目光。后來丫丫出嫁了,過年就剩嗲嗲奶奶爸爸媽媽和我5個人。大隊里爸爸最早一批買電視機,過年在老家那幾天,吃過晚飯,陸陸續(xù)續(xù)就有鄰居來家里看電視。不大的堂屋要擠十幾二十人,好不熱鬧。我不知道電視放的什么,也不太認識叔叔阿姨,只記得有個啞巴叔叔常和我打手勢交流,奈奈在一旁翻譯,我有點膽小害怕,但他很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