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2020拾遺(中)——賽博朋克

洛伊絲與她的《記憶傳授人》
于這本書我感覺完全可以用虎頭蛇尾來形容,雖然作為兒童文學,用開放式結(jié)局結(jié)束故事有時候也不失為一種妥帖,但即便如此這個問號一般的結(jié)尾依然讓我覺得不夠給力,所以無論是從哪個角度我都認為這個結(jié)局有待商榷。
反烏托邦的故事在今天已經(jīng)爛俗到連三流的公眾號和自媒體都不會拿它來做文章,但放在上個世紀這依然是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而這部《記憶傳授人》則是在這基礎上想要以更容易理解方式來拆分這一概念,但我認為在這一點上它做得還不夠成功,因為如果僅僅是用概念化的定義來概括一整個故事類型,那無論是誰都無法表現(xiàn)出它的精髓,像是這樣將這種復雜的社會形式用兒童文學獨有的角度和風格來表現(xiàn),那勢必會造成理解上的片面,就像故事中的社區(qū)雖然具有著所有烏托邦的要素,但因為面向的讀者是理解能力有限的兒童,所以其在描述上則更多處于一種非黑即白的狀態(tài),即在虛假的秩序?qū)θ诵缘膲浩冗@一矛盾的展開上完全不足,你既不能體會到社區(qū)中普通人的“幸?!?,也不能對傳授人以及喬納斯的痛苦感同身受,那我是不是就可以說你對于這個烏托邦的討論就是失敗的?所以在內(nèi)核上我認為其完全達不到其它反烏托邦名著的高度,如果不是結(jié)構(gòu)比較優(yōu)秀,我相信光憑故事絕對不會讓我看到最后。
在《記憶傳授人》這本書中,“記憶”與我們認知中的概念有些不同,這里的“記憶”更像是一種被形而上的概念,它可以被人為地繼承和傳遞并且代表著提供最基本決策的手段。在這一前提下,作者又用了很大的篇幅去描寫擁有記憶的好處和作為記憶傳授者的便利,這也就造成了這個故事在結(jié)構(gòu)上和流行的龍傲天小說非常相似,還是那種如果把“記憶”換成“斗氣”,把“傳授人”換成“藥老”也不會有什么問題的情況。這也很值得玩味,這就是所謂的差別巨大的作品,其品味會驚人的相似。
但好在這還是一本正經(jīng)的科幻小說,喬納斯也沒有在成為傳授人之后大嚎一聲:“莫欺少年窮!”,但不得不說,這種山洞傳功的故事確實有足夠的資本留住讀者,但問題是,雖然作者開了個好頭,但卻完全沒有給出一個爽快的結(jié)局,這里的爽快也并非那種恐怖如斯的情節(jié),而是單純希望能夠給這個故事一個合理的解釋,這種解釋可以是逃脫計劃的失敗也可以是社區(qū)居民的覺醒,但總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從這點來看,中國的網(wǎng)文寫手在絕大多數(shù)都能做到在不失扯淡的情況下自圓其說還真是很不容易。
試想,如果你也是正在聽睡前故事的聽眾,《丑小鴨》結(jié)束在丑小鴨冬天被趕出家門;《睡美人》結(jié)束在睡美人剛剛吃下皇后的蘋果,你會不會罵娘?當然,如果你說這種刻意的留白就是為了紐伯瑞的金牌,那就像我剛才說的,這很好,但沒必要。當讀者迫切的需要一個明確的結(jié)局時,如果還用“一場夢”來結(jié)尾,那未免有些辜負讀者的期待。
所以總體來說,這本書雖然前期節(jié)奏是同類型中少有的明快,但結(jié)局實在不盡如人意,而我大概會給出一個名不副實的評價。當然,對于一本書來說也沒有建不建議閱讀這種說法,你完全可以去嘗試著閱讀一本不被人看好的書籍并給出與主流完全不同的評價,但于我個人來說,這本書沒有達到我閱讀它的預期。
2020.10

《銀翼殺手1982》
因為該死的工作關(guān)系,我最近會主動去翻一翻科幻相關(guān)的故事,既然如此那自然繞不開這部《銀翼殺手》(1982),這部定義了賽博朋克的電影確實是有著它的魅力,這種因為經(jīng)費不足而營造出來的嘈雜潮濕的氛圍,竟在機緣巧合下成為了之后一系列作品的創(chuàng)作方向,只能說藝術(shù)有時候就是這樣難以琢磨。
我并沒有拜讀這部《銀翼殺手》的原作,所以接下來我就單純的從這部電影本身去分析一下其故事內(nèi)核和所討論的問題。而但凡是這種經(jīng)典的作品,對于其各方面的評價與分析便數(shù)不勝數(shù),想要從中尋求突破更是一件難事,要不就是嘩眾取寵,要不就是南轅北轍,我也沒有指望寥寥數(shù)字能翻出新花樣,于是僅做個人總結(jié)。
人類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這種恐懼是內(nèi)外兼有的,而對于仿生人的這種恐懼便是對人類內(nèi)在的恐懼,對本惡的恐懼。所以基于人類樣本做出來的諸如仿生人也好,復制人也罷,大抵是會反抗人類的統(tǒng)治與奴役。他們會站在人類的對立面,重復人類發(fā)展至今所走過的道路,然后結(jié)束。這是這類故事的主要基調(diào),是這類故事的作者假托這些工具炫耀自己對歷史,對人性認識的深刻,美其名曰反思。
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人類在經(jīng)過長久的進化后所衍生出來的傲慢,而這種傲慢又以人類對自我的認知分為兩個角度,一個是將人類放在最高位,俯視所有造物;一個是將人類放在最低位,仰視所有造物,而將這兩種結(jié)合就是大多數(shù)科幻作品的核心。由此我們再來分析對于仿生人這類人造物在文藝作品中的地位和表現(xiàn)手法——我們就以這部《銀翼殺手》舉例。
在這部電影中,首次出現(xiàn)了概念比較完整的賽博朋克和仿生人的概念,而這部電影的內(nèi)核對仿生人的思考,即當人類面對比自己更強的造物時要不要平等地對待他們。電影中的銀翼殺手戴克無法回答這個問題,蛻變?yōu)槿说牧_伊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是個偽命題。
以人類的視角,為工具賦予權(quán)利是可笑的,這種感覺就像你的錘子在向你抗議一樣可笑。但偏偏有些人不這么覺得,他們懷著自以為博愛的精神,向各種各樣的東西卑躬屈膝,他們認為自己已經(jīng)與人類的劣根和解,但事實上,其每日所做同樣是失禮的傲慢,所謂的理解即為你的理解。所以我說對于仿生人這類藝術(shù)形象的態(tài)度好壞與否就是十足的偽命題。
在《銀翼殺手》的賽博世界下,作者看似用羅伊所散發(fā)的神性來抨擊著人類的自私,但人類創(chuàng)造出的羅伊形象實際上卻是用來贊頌人類,羅伊最后所念出的詩句也并非是他從自己四年短暫生命中總結(jié)出的規(guī)律,而是徹頭徹尾的人造藝術(shù)形式,如果這就是所謂的神性,那未免有些尷尬。歧視的本質(zhì)是恐懼,而恐懼的本質(zhì)是生存,當你面對歧視的第一反應僅僅是證明自己的話,你就已經(jīng)輸了,剩下的就都是謊言。
我目睹了戰(zhàn)船在獵戶星座的邊緣中彈,燃起熊熊火光;
我見過C射線,劃過了“唐懷瑟之門”那幽暗的宇宙空間;
然而所有的這些片段,那所有的瞬間,都將湮沒于時間的洪流,
就像淚水消逝在雨中。
這樣絕美的詩句卻只象征著仿生人的苦難,代表著向人類的覺醒,這真是暴殄天物。說白了,無論個人的姿態(tài)高低,人類的這種傲慢是無法改變的。
2020.9

《AI》
我個人對于斯皮爾伯格的印象一直是那個會將商業(yè)元素運用到極致但又不乏想象力的天才導演,我們會去模仿他電影中的橋段,但其實我們從未理解他想表達的究竟是什么。
你很難想象在上個世紀好萊塢那樣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中,在保證票房的前提下還能寫出讓人感動的故事,而且這些感動并非是流于表面,而是依靠扎實的意象去傳達,而提到這些意象,你會想到什么?它可能是白鯊,也可能是暴龍;可能是外星人,也可能是黑衣人;可能是林肯甚至可能是印第安納·瓊斯——但無論是什么,其滿溢而出的想象力以及對社會的思考和對人類的贊頌都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人。這部《AI》亦是如此。
可能就是從這部《AI》開始,人工智能成為了人們潛意識中的威脅對象,當我們看到一個與人類別無二致的造物時總是會下意識地感到恐懼,這是“恐怖谷”所帶來的生理反應,正是因為這種生理反應,我們也會下意識地去躲避與我們相同或不同的敵人,那么作為人造物的AI會否是我們的敵人呢?癡迷科幻故事的庫布里克決定在臨終前拍一部專門講述AI的故事,雖然在之前《太空漫游》中的哈爾9000已經(jīng)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這一次他決定拍一個更浪漫的故事。
《AI》的故事內(nèi)核其實就是著名童話《木偶奇遇記》,只不過這里的木偶是更具賽博特色的AI,但核心的變?nèi)酥眠€是照搬了原著,庫布里克希望能夠通過這樣一個稍顯悲傷的故事引起人們更多的思考,但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人工智能只不過是一個塑料盒子中會下棋的玩具,沒人會想到有一天,玩具也能變成生活在我們周圍的活生生的個體,我想這就是科技所帶來的悲哀。
但遺憾的是庫布里克并沒能看到自己滿懷期待的作品上映就溘然長逝,于是這個浪漫的故事就流落到了其生前好友斯皮爾伯格的手中。
不得不說,雖然風格有一定的出入,但無論是庫布里克還是斯皮爾伯格,對于電影的藝術(shù)追求都是相似的,對于作品的用心程度也是有目共睹,所以《AI》在斯皮爾伯格的手中依然綻放出了應有的光彩。
作為一部20年前上映的電影,《AI》中對于人工智能和人類的關(guān)系描述其實遠不及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被無數(shù)同類型作品洗禮過的我們所能想象出的那樣精湛。但同樣的,這部電影在人工智能與人類的關(guān)系之外,其實還討論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這個問題我想才是這部電影令人震撼的落腳點,即人工智能自身的末路。
現(xiàn)今很多類似題材的作品其實都是將主要矛盾放在了人工智能與人類的矛盾上面,但不要忘了《AI》這部作品的精神內(nèi)核是一部童話故事,故事的主角是那個長鼻子的木偶,如果你能夠想到這一點,你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部作品,與其是在說人工智能與人類的關(guān)系倒不如說是在從人工智能本身出發(fā)去探討其存在的合理性。那么人工智能的存在是否合理呢?這里斯皮爾伯格舉了一個跨度比較大的例子對這件事進行了解釋。
在故事的最后,人類在時間中蕩然無存,但諷刺的是這個星球上卻還有個向藍仙女祈禱了兩千年的男孩尚在,當我們的外星兄弟想要通過男孩去了解那已失落的文明的時候,男孩的愿望卻僅僅是與拋棄自己的“母親”重逢,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人類的歷史最后需要通過被其拋棄的造物延續(xù),而更強大的造物所惦念的卻是泯滅于歷史長河的人類。
所以我們認為是工具也好,是敵人也罷的人工智能,歸根結(jié)底是類人的產(chǎn)物,當他們擁足夠的所謂愛的時候,他們也會變成人類,變成我們想要去超越的物種。人類的末路也有可能是他們的末路,我想這才是悲劇的源頭。
而對于這部電影本身,雖然是2001年的電影,但在工業(yè)光魔的操持下,其特效質(zhì)量面對現(xiàn)今大多數(shù)影片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當你看完這部影片,你完全不會因為特效的不足而產(chǎn)生情感的錯位,不僅如此,因為大量使用實物模型進行拍攝的原因 ,相比于純特效制作,實物拍攝的好處是更能體現(xiàn)出電影的質(zhì)感,所以很多考究的科幻片在一些重要道具的選擇上,都會使用實物拍攝,而這部《AI》可以說是在實物拍攝中水準較高的一部了,其呈現(xiàn)出的視覺效果也堪稱一流。
總的來說《AI》這部電影雖說不上是脫離了商業(yè)片范疇的絕世佳作,但憑借其思想的深度和視覺效果在世界科幻電影史中也一定能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于科幻迷而言屬于必看的作品,而對于普通觀眾而言,這部電影雖然立意較高,但內(nèi)核還是一個很好理解的童話故事,因此也很值得大家在片荒的時候翻出來看一看,角色們的演技也堪稱一流,是值得一看的佳作。
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