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一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50周年 載人任務(wù)171天 驚險墜落
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乘員組入駐“天宮”,再次證明了中國在航天領(lǐng)域的實力。這組照片是《大西洋畫報》發(fā)布的美國第一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50周年紀念專輯,本人翻譯并編輯給大家分享。
50年前,即1973年5月14日,美國第一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Skylab)”從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疤炜諏嶒炇摇钡牟考譃閮纱伟l(fā)射任務(wù),由“土星5號”運載火箭送入軌道?!疤炜諏嶒炇摇钡娜屋d人任務(wù)共持續(xù)171天,進行了數(shù)百次實驗。最后一批乘員于1974年離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仍然留在軌道上,但它的墜落速度比最初預(yù)期的要快——1979年,美國宇航局宣布該空間站將重返大氣層,并且無法確定它可能墜落的地點,這成為轟動全球的新聞。1979年7月11日,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點燃了“天空實驗室”的助推器,將印度洋作為濺落點,但這次行動只取得了部分成功,許多大型殘骸墜落在澳大利亞西部。

1974年2月8日,“天空實驗室4號”指令艙在返航前,最后一次繞飛期間拍攝的“天空實驗室”空間站的俯視照片。

這張1970年拍攝的照片,顯示了“天空實驗室”空間站軌道艙(OWS)兩層地板的建造過程。OWS分為兩個主要部分,下層為航天員提供睡眠、食物儲備、生活、衛(wèi)生、廢物處置以及布置一些實驗設(shè)施。上層由大型工作區(qū)、儲水箱、食物冷凍室、氣閘艙,以及涉及流動性、穩(wěn)定性和其他項目的實驗設(shè)施組成。

1973年3月1日,在約翰遜航天中心接受訓(xùn)練期間,第一次“天空實驗室”載人任務(wù)的三名航天員,在OWS訓(xùn)練艙內(nèi)享用特別準備的“天空實驗室”太空食品。

“天空實驗室”的食品托盤具有加熱功能,托盤包括用于加熱單獨食品的加熱元件,托盤上面可以放置食品、飲料和餐具?!疤炜諏嶒炇摇钡氖澄锉仍缙诤教祜w行的食物有了很大改進,不再需要從塑料管中擠出牙膏狀的食品。“天空實驗室”載員艙內(nèi)的廚房設(shè)備齊全,每名航天員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味選擇菜單。托盤外面,從左下角開始依次是葡萄汁飲料、牛肉和雞肉米飯、牛肉三明治和方糖餅干。托盤上,從左后方逆時針開始,橙汁飲料、草莓、蘆筍、豬排骨、晚餐卷和奶油糖果布丁。

1973年5月8日,約翰遜航天中心的阿波羅指揮艙任務(wù)模擬器中,第一次“天空實驗室”載人任務(wù)的三名航天員在發(fā)射前進行訓(xùn)練。

1973年,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即將進行“天空實驗室2”任務(wù)。

1973年5月14日下午,無人駕駛的“天空實驗室1號/土星5號(Skylab 1/Saturn V)”組合體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fā)射臺升空,將“天空實驗室”的部件送入地球軌道?!疤炜諏嶒炇?號”包括空間站軌道艙五個主要部件中的四個,阿波羅望遠鏡支架、多對接適配器和氣閘艙模塊??臻g站的第五個主要組成部分,搭載“天空實驗室2號”航天員的指令艙,于幾周后的1973年5月25日發(fā)射升空。

1973年6月,從地球軌道的“天空實驗室”空間站上拍攝的舊金山灣區(qū)的紅外照片。

1973年9月25日,宇航員杰克·羅斯瑪(Jack R. Lousma)參加了“天空實驗室”的艙外活動。在此期間,他與宇航員歐文·加里奧特(Owen K. Garriott)為“天空實驗室”安裝兩極太陽能防護罩。1973年5月發(fā)射時,原先保護軌道艙的外殼被撕裂,因此需要安裝新的防護罩。

這種“天空實驗室”空間站的照片是在1973年6月22日,從離開“天空實驗室”的指令艙內(nèi),在進行最后一次繞飛檢查期間拍攝的。

“天空實驗室4號”乘員組指令長杰瑞·卡爾(Jerry P. Carr)(右)與航天員愛德華·吉布森(Edward G. Gibson)(左)合影留念,畫面中還有三套艙外宇航服?!疤炜諏嶒炇摇笨臻g站的第三次載人任務(wù)期間,用到了這三套宇航服。

“天空實驗室3號”宇航員杰克·羅斯瑪在軌道艙內(nèi)的宿舍內(nèi)洗熱水澡。淋浴室,從地板上拉起筒狀帷幕,并固定在天花板上。水流通過連接軟管的按鈕式淋浴噴頭流出,然后通過真空系統(tǒng)將水抽走。

1973年8月,“天空實驗室3號”宇航員的個人衛(wèi)生用品柜,里面漂浮著牙刷、牙膏、電動剃須刀和護手霜。

“天空實驗室4號”任務(wù)期間,指令長杰瑞·卡爾似乎在用手指托起宇航員愛德華·吉布森,用來展示零重力環(huán)境的特殊效果。

1973年,“天空實驗室3號”任務(wù)期間,一只十字蜘蛛正在零重力環(huán)境中織網(wǎng)。在為期59天的任務(wù)期間,兩只名叫阿拉貝拉和阿妮塔的蜘蛛被放置在一個盒子內(nèi),盒子外部安裝了攝像頭,用來記錄它們在失重環(huán)境中織網(wǎng)的過程。這個蜘蛛試驗是美國宇航局從全美高中生提交的3400多個方案中,為“天空實驗室”選取的25個實驗之一。它由馬薩諸塞州列克星敦17歲的朱迪思·邁爾斯(Judith S. Miles)提交的。

這張?zhí)栒掌臄z于1973年12月19日,這是“天空實驗室”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載人任務(wù)期間拍攝的。這張照片展示了有史以來最壯觀的太陽耀斑之一,噴出的火焰超過太陽表面58.8萬千米。

1973年9月18日,“天空實驗室3號”任務(wù)期間拍攝的芝加哥地區(qū)照片。

1973年8月,“天空實驗室3號”航天員歐文·加里奧特進行太空行走,從阿布拉望遠鏡支架上取回了圖像實驗裝置。

1974年2月8日,“天空實驗室4號”宇航員愛德華·吉布森的家人在德克薩斯州休斯敦約翰遜航天中心附近的家中慶祝航天員安全返回地球。左起:13歲的珍妮特·林恩(Jannet Lynn),5歲的茱莉亞·安(Julia Ann),9歲的約翰·愛德華(John Edward)躲在玻璃杯后面,吉布森夫人,抱著2歲的約瑟夫·邁克爾(Joseph Michael)。他們身后的墻上,掛著愛德華·吉布森身穿宇航服的照片,以及連接任務(wù)指揮中心的對講機,一家人通過對講機聽到了成功濺落的消息。

1973年7月28日,在對接之前,從“天空實驗室3號”指令艙看到的“天空實驗室”空間站,背景就是地球。

1979年,加利福尼亞州長灘的湯姆·斯旺納(Tom Swanner)在自家房頂上鋪了一個靶心標記,上面寫著“歡迎天空實驗室”。此時,這個空間站即將脫離軌道,著陸地點并沒有確定。

1979年8月,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科學(xué)與工業(yè)博物館舉辦的“天空實驗室殘骸”展覽上,一群參觀者正在觀看“天空實驗室”的氧氣罐,這個氧氣罐于1979年7月11日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