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永駐心靈,心愿屹立不倒
你是否還能唱起自己最初的心愿?
如果我給青春選兩首歌,那一定是:
1996年《心愿》與2017年《起風了》,
橫跨20年的青春歌曲感受竟如此相似。
許多80后、90后、00后產(chǎn)生強烈共鳴。
我聽后也是不斷流淚,內(nèi)心五味雜陳。
不覺回想起了青春的回憶與逝去時光。
《起風了》的創(chuàng)作背景就不贅述了,
《心愿》是王澤于1994年秋天所作。
當時她只有16歲,正處二八年華。
1996年高考后,她聯(lián)合三名好友,
從紙面的歌詞變成了不朽的經(jīng)典。
訴說青春,填詞是文藝又唯美。
“湖水是你的眼神,夢想滿天星辰?!?/p>
充滿希望、朝氣蓬勃形象呼之欲出。
“我曾將青春翻涌成她,也曾指尖彈出盛夏?!?/p>
盛夏就是一個充滿熱情和朝氣的時節(jié),
許多細微美好的事情,都發(fā)生于盛夏。
“晚風吹起你鬢間的白發(fā),撫平回憶留下的疤?!?/p>
歲月能淡化留下的傷痕,也能淡化一切遺憾。
歌詞撰寫有靈魂,歌詞演唱充滿溫度。
學生幸福很簡單,大人簡單就是幸福。
歌聲是發(fā)自肺腑,不禁令人回憶青春。
心愿的歌聲輕盈,夾雜著一絲的憂傷。
她們在展望未來,又害怕青春會溜走。
起風了溫暖成熟,有男聲質(zhì)感的女嗓。
再回首展望青春,其節(jié)奏是跌宕起伏。
藏不住的是喜歡,說不出口的是暗戀。
時間磨平了棱角,歲月又帶走了青澀。
再說為何有那么多人有共鳴呢?
①流淚情緒:
在青春學生時代懷有理想主義,
進入社會就只能遵循現(xiàn)實主義。
若是學生身份,還能依賴著父母。
生活的壓力,都不用你過多承擔。
因為有父母,給你頂著這份壓力。
失去學生身份,就只能自謀生路。
光靠理想忽略現(xiàn)實,能餓死自己。
②懷念情緒:
小時候幸福是一件簡單事。
長大后簡單是一件幸福事。
青春是一首短暫美妙詩歌,
記憶都會為過去蒙上色彩。
在青春時代是無憂無慮的,
老師之恩、同窗之情難以忘懷。
懷念青春,因為自己不年輕了;
懷念青春,因為累于生活壓力;
懷念青春,因為可給自己解壓。
③贊嘆情緒:
歌曲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抒情,
裁縫歌、口水歌已是層出不窮,
歌手假唱、敷衍了事見怪不怪。
許多失去抒情性、只為撈快錢,
真情實感、由心而出就如珍寶。
你無法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
失去了才明白青春的寶貴與不可逆性。
當身處青春時,人總會對未來充滿暢想。
立下簡單樸素的心愿,愿自己不忘初心。
長大后當面對爾虞我詐、利益誘惑之時,
你是否已經(jīng)開始動搖?拋棄立下的心愿?
青春不局限于年齡,貯存一顆青春之心。
需要時就予以打開,給自己一個青春感。
心態(tài)永遠保持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行穩(wěn)致遠,熱愛不冷,心愿屹立不倒~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可以點贊收藏投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