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績社會生產抑郁癥患者和厭世者?

“如此平庸的我深深地清楚,在我生命的敘事里,我就是那唯一的悲劇的英雄”
結合我自己的經歷,對這句話很有感悟,甚至覺得這或許是一個人自我探索的終極階段。
通過互聯網我看到了極其優(yōu)秀的人,接觸到了豐富有趣的信息,但壓抑的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教育并不能為我提供這些。出于本能的自我保護開始選擇逃避和反抗那些規(guī)訓,轉向在互聯網這個開放環(huán)境中尋找自我。盡管在網絡上獲得了友情和理解,也難以逃脫現實中的人際關系和升學壓力。
在自信與自卑,肯定與否定中,來回拉扯疲憊不堪。終于在激烈拉扯中,突然一切坍塌了,突然意識到我不必做一個好學生,不必要社交,甚至不必活著。終于我從“我不行”走向了“我不必”,也走向了下一個階段,虛無。
感知到了生命的無意義便對死亡的渴望格外強烈,但互聯網這時好像拉了自己一把,因為看到他人的經歷讓我知道自己的虛無并不孤獨,我好像在這種抽象的與人交互中得以生存。趨于本能開始看心理學看哲學,盡管一知半解但我逐漸對“人”產生興趣,試圖在與不同的人碰撞中了解自我。
當我與現實中真實的人接觸,想觀察他人的內心時,我總會先放低自己,好讓他人放下防備表露出真實,可真實不總是美好的。似乎孤獨才是真相,不理解才是常態(tài)。大多數人沒有討論深刻話題的興趣和能力,身邊的朋友也會不斷離去。因為怕痛漸漸沒有勇氣與人碰撞,在與他人失聯時,我便只看得到我自己。我想象中的自己,我想象中他人眼中的自己,我期望的自己,社會規(guī)訓下的自己。
這一次,是在靠近他人則受傷和遠離他人則孤獨的兩個極端之間來回拉扯。在痛苦和無聊中難求片刻平靜。
而視頻最后的這段話,像是在說,平靜就在那一來一回的拉扯之中,生活就在那悲觀和積極的來回折騰之中。每個人的自我既不獨特也不普通,可能“自我”本身也沒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不斷發(fā)問什么是自我。
自這期視頻發(fā)布的一星期里忍不住地反復觀看了很多遍,每次看都有一種強烈但難以言說的情緒堵在胸口。終于決定梳理自己的觀后感,嘗試以自己的思考方式總結自我探索的不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