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宇宙探索編輯部》
真的很喜歡這部電影!也是我看電影第一次忍不住摸黑掏出本子想馬上記下點什么的神作????

獨特的視角,公路片的敘述方式,非典型的科幻,和INFP式的哲學(xué)性思考。
這是我看完《宇宙探索編輯部》之后腦海中浮想到的一些印象標(biāo)簽。
整個片子帶有一種很濃郁的荒誕浪漫色彩,也有不少黑色幽默和哲學(xué)隱喻。它巧妙的鏡頭語言將大熒幕前的我們也作為參與者之一,跟隨他們一起尋找外星人的蹤跡。
故事的背景其實很平常,那些風(fēng)景,人,都是日常中隨處可見的。
但有這么一位認為“除營養(yǎng)所需的六大物質(zhì)外的食物都是浪費,除繁衍以外的?生谷欠都是不必要的”、對宇宙和外星人的探索瘋狂著迷的民科,做著大家所不理解甚至非常荒誕的事情。
這不是普通的電視雪花點,
而是宇宙誕生時的余暉。
一直堅持“科學(xué)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他,始終保持無比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力,抱著探測器四處尋找。即使生活拮據(jù),可面對探索所需要的花費卻毫不遲疑,即使可能被騙。甚至和他一路的人也有認為他不切實際的,總在做些沒有名堂的事情。
影院里我聽見坐我后排的大叔一直在笑他,他也覺得他傻,不切實際。
人總是對生活習(xí)以為常,總對反常的人投以異樣的眼光。但我卻覺得若沒有像他這樣“荒唐”的人,世界會少很多色彩。從某種角度來說,的確和精神病人有些許相似——異于常人的思考、行為方式和奇幻的想象。他是純粹的,以至于忘我到了一種“癡”的地步。我真的很喜歡這樣的人。
數(shù)學(xué)就是太確定了,
我學(xué)不懂。
——但詩始終赤裸真誠。
另一個重要人物,操著四川話,頭頂一口鍋,每天的工作就是去村里廣播站念新聞讀詩。他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奇怪。卻也極其純粹。不大對味兒的形容:他像一首從新華字典里各處尋幾個詞拼湊出的讀不懂的荒誕詩。
探測儀,鍋,酒,藥……這里邊兒的人物似乎都有一個他們自己每天都必帶(/戴)的東西。不知道這是不是特意的細節(jié)設(shè)置,我覺得其中有些或許都已經(jīng)成為了他們存在于世的必需物,是他們與世界聯(lián)系或探索世界的一種重要媒介,是他們?nèi)ゲ粩嗟夭煌5貙で蟠嬖谝饬x的重要支撐。
和那個與基因鏈相似的糾纏著的形狀的隱喻很像——
宇宙其實就蘊于我們的身體里。
如果宇宙是一首詩,那么我們就是組成宇宙的一個個詩句。
我們“在宇宙之詩中讀懂存在的意義”。
所以當(dāng)最后唐志軍問出“人類存在于宇宙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后,聽到孫一通“這兒就是盡頭,不必再往前走”的回應(yīng),而倏忽明白了:
轉(zhuǎn)身便可見整個宇宙的輪廓。

(岔一句,影片最后部分有一瞬間有點像《瞬息全宇宙》中貼著眼睛的兩顆石頭對話的那段所帶給我的感覺,很喜歡??…)
很多細節(jié)都忘了,就暫時寫到這兒,之后有時間重刷的話俺再補補感受??
All in all,《宇宙探索編輯部》讓我想起了我看第五、六代導(dǎo)演作品時的感受,真的很喜歡那種富有哲理和寓意性的、而故事的發(fā)生又是在很“塵埃般的生活”里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