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嵩高靈廟碑》:一個佛道相殺的故事

魏碑分造像記、墓志、碑刻、摩崖四類,這次要聊的《中岳嵩高靈廟碑》屬于碑刻。
1
《中岳嵩高靈廟碑》=《寇君碑》
??

《中岳嵩高靈廟碑》,立于北魏太延年間,現(xiàn)藏嵩山中岳廟。
此碑風化剝損嚴重,一半以上的字都看不清,故宮博物院還有一份明初拓本,能稍微清晰一點。??
《中岳嵩高靈廟碑》又稱《寇君碑》,傳說由寇謙之撰文并書寫,但這一點還有爭議。
不過,說《中岳嵩高靈廟碑》和寇謙之有關(guān),肯定沒問題。
寇謙之(365年—448年),是中國道教史上的名人。
《魏書·釋老志》里寫到他,簡直像在寫修仙小說。??
2
寇謙之修仙傳

話說,寇謙之是上谷昌平(今北京昌平)人,打小沉迷修仙,但一直不得要領(lǐng)。
直到后來,他碰到一個被貶凡間的仙人——成公興。??
成公興先是帶著寇謙之去華山,給了他一種藥,寇謙之吃后,沒了饑餓感。
之后,成公興帶著寇謙之去嵩山,給了他另一種藥,但這次,寇謙之不敢吃了。
原來,成公興第二次給的藥是“毒蟲臭惡之物”。
看到寇謙之不敢吃,成公興嘆了口氣說:看來,你成不了仙了,不過你可以做帝王師。??
之后,成公興被兩個仙童帶走,重返天庭。
寇謙之在嵩山繼續(xù)修煉,于是,他又有了新的奇遇。??
北魏神瑞二年(415年)十月二十二,太上老君降臨嵩山。
北魏泰常八年(423年)十月初五,太上老君玄孫李譜文降臨嵩山。??
這兩位上仙傳給寇謙之許多法術(shù),授予他“天師”頭銜,并交給他兩個任務:
第一,整頓道教;第二,輔佐北方的太平真君。
3
誰是“太平真君”?

以上事跡,雖見于正史,但過于離奇,很可能是寇謙之給自己搞的人設(shè)。??
帶著這樣的人設(shè),寇謙之能更好地改革道教、和政府搞好關(guān)系。
公元424年,寇謙之在北魏首都平城(今大同)建立天師道場,后人稱寇謙之改革后的天師道為新天師道或北天師道。
公元440年,北魏太武帝改年號為“太平真君”;公元442年,他又親至道壇接受符箓。??
自此,道教正式成為北魏國教,寇謙之正式成為北魏國師。
可以說,太武帝和寇謙之是各取所需,太武帝要寇謙之加強政權(quán)合法性,而寇謙之要政府幫忙作推廣。
有了這些背景知識,再看《中岳嵩高靈廟碑》就容易多了:
圣上以睿哲之姿,應天順民紹龍洪緒,是以即位之初天清地寧,人神和會。
有繼天師寇君名謙之字輔真,高尚素志,隱處中岳卅余年,岳鎮(zhèn)主人集仙宮主表奏寇君,行合自然,才任軌范,於是上神降臨,授以九州真師,治理人鬼之政,佐國扶命,輔導真君,成太平之化……
4
太武帝滅佛

不過,太武帝和寇謙之各取所需,就苦了佛教徒了。
中國佛教史上有所謂“三武一宗”法難,其中三武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是指后周世宗,這四位皇帝都曾開展過滅佛運動。??
關(guān)于太武帝滅佛,《中岳嵩高靈廟碑》也能提供佐證:
劉石慕容,及以苻氏,叼竊一時,朱紫雜錯,邪偽紛然,謠俗之惑,浮屠為魁,祭非祀典,神怒民叛,是以享年不永,身沒未幾,厥宗噬膚,旋踵滅?,?州分崩,百余年間,生民涂炭,殆將殲盡。
劉,指匈奴人劉淵的漢趙政權(quán),石,指羯族人石勒的后趙政權(quán),慕容,指鮮卑慕容的各種燕,苻氏,指氐族人苻堅的前秦。
按《中岳嵩高靈廟碑》的說法,就是因為沒和神仙搞好關(guān)系,讓佛教大肆發(fā)展,這些政權(quán)才會早早完蛋。??
從這種觀念出發(fā),北魏太武帝自然會走上滅佛、以道教為國教的套路。
但當時的太子對這套說法不以為然,這也為佛教之后的復興埋下了伏筆……??
文字 | 咸魚癸
想學習書法或想了解關(guān)于書法的更多知識請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大凝書房」
或直接添加微信教務長3(大凝愛書法的全拼小寫:daningaishu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