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的姐姐》有感:“生兒子就那么重要嗎?”“性別歧視是否能夠消失”
(內(nèi)含劇透,劇透的句子可能與原句有出入,記憶力不好,請見諒,純屬個人觀點(diǎn),不喜勿噴)
父親打著年幼的安然大罵道:“為什么你要穿裙子,裝一下瘸子不行嗎!”
安然背對著姑媽說道:“表哥拿我當(dāng)沙包打拳,姑父偷看我洗澡”
“我本來報的臨床醫(yī)學(xué),卻收到了護(hù)理學(xué)的專業(yè),他們改了我的專業(yè),說女孩子就應(yīng)該早點(diǎn)掙錢”
姑媽看著老舊的俄羅斯套娃回憶道:“我考上了西師俄語學(xué)校,同一年你爸爸考上了中專,家里只能供一個,然后你奶奶說肯定是要供兒子上學(xué)的,你想都不要想”
“半夜我被蚊子鬧醒,看見你奶奶給你爸爸切西瓜,還說:快點(diǎn)吃,別讓你姐看到了”
“我本來要去俄羅斯創(chuàng)業(yè),卻因?yàn)槟隳棠陶f你爸爸生了女兒,就回來帶你了”
還有那個孕婦,明明已經(jīng)有了兩個女兒,在明知保小自己幾乎沒有活的概率的時候,還是說“我要生……”,而她的丈夫和婆婆在明知死亡率那么高的情況下,貪婪的冷酷的讓她生男孩,我滿腦子都是安然(張子楓飾演)那句話:“生兒子就那么重要嗎?”
還有開頭警察得知安然是車禍死亡的兩人的女兒的那一句:“他們的手機(jī)里只有他們和小男孩的合影,你是否可以出試一下身份證件,讓我們核實(shí)一下”
就很諷刺,原來性別歧視一直都在。
女兒就扔到親戚里面去養(yǎng),兒子就自己當(dāng)寶貝,或許在一些細(xì)節(jié)中媽媽對女兒也不錯,但是還是受到了“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
否則也不會出現(xiàn)更改志愿專業(yè)的事情以及手機(jī)里沒有一張女兒的照片。
還有一個小細(xì)節(jié),就是那個安子恒(弟弟)說的那句話:“爸爸說家里一切都是我的,你必須聽我的”,還有親戚們說:“如果你不養(yǎng)他,就把房子還給他!”似乎所有人都覺得房子是必須留給這個男孩的,可是明明房產(chǎn)證上寫的是“安然”的名字,就是無論安然買房與否都是合法的事情。
可是卻因?yàn)樗麄儭爸啬休p女”的思想偏見,就道德綁架安然,你不養(yǎng)弟弟就是你沒有良心。
其實(shí)電影名《我的姐姐》,但是我覺得,其實(shí)劇中所謂的“姐姐”,指的是女性,因?yàn)槟闶墙憬?,所以你要讓著弟弟,因?yàn)槟闶桥?,你就要早點(diǎn)賺錢。
我還記得,姑媽那句“我是姐姐,從生下來那一天就是,一直都是”,我個人覺得這就是一種性別歧視的感嘆,我出生就是女孩,而因?yàn)槲沂桥?,所以有些時候我別無選擇。
我聽著姑媽說的那幾句俄語“你好”“再見”“我愛你”等幾句俄語然后擺弄著套娃,我覺得如果沒有“重男輕女”的性別歧視,她的未來應(yīng)該會很好吧,如果是她的幾句俄語是她回憶也在感嘆自己的青春,形成反差的是,樓下喊了一聲“老板娘”,她從記憶中脫身,再次變成了現(xiàn)實(shí)生活中那個老板娘。
似乎老一輩的思想都是這樣,重男輕女,兒子最大,不只是“姐姐”,甚至“妹妹”也是。
我的舅舅總是受到我姥姥的偏愛,我似乎總能聽到姥姥給母親打電話,說讓母親幫舅舅找個好工作,遇上什么事說你得幫幫你哥,還有買車也好處理亂七八糟的事物也好,總是電話打個不停。
我曾像劇中姑媽的女兒一樣發(fā)出過抱怨:為什么天底下有你這樣的好人?
而她卻沖我大喊了一句:“他是我哥”
似乎這是親情的牽絆?不,我覺得在有些時候也算是道德綁架。
電影最后的結(jié)尾雖然沒有正面描寫,但最有可能的大概就是,安然沒有去北京,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她留下來,是因?yàn)楹偷艿苤g有了感情羈絆,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她是否也算是和姑媽一樣呢?放棄了自己的理想,被束縛在這里。
個人觀點(diǎn),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