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六自
1.?我今天想講一下子,是我總結(jié)的“六個自”,自己的自。第一個自叫自省,省這個字,就是省,省會的省。自省的這個字——省,好多朋友以為是反思,或者是自我檢查,或者是自我批評,或者是自我批判。有一點道理,但不是這個意思,沒說透。自省的意思是什么?因為一個人一旦完成自省的時候會非常開心、高興,甚至是……
2.?省悟,是你看到長久以來,從出生那一天,你見到你的媽媽、見到你的爸爸、見到你的親人、見到社會、見到老師以至于成長這么多年之后,其實在你內(nèi)心深處形成的習性。用習性這個詞可能你感受不了太深吧,我有的時候愿意將它作為另外一種陳述,我管它叫“初始的人格設(shè)定”或者是“初始的人設(shè)”??赡苈牪欢?/span>
3.?比如說我的潛意識里邊對我的初始的人設(shè)可能是,比如說我來自北京,我可能是盧總,因為我從事商業(yè)活動,所以印名片別人叫我盧總;我可能從事一些教學工作,也有朋友叫我盧老師;我跟許多朋友做討論,我也寫文章寫很多東西,也有人叫我先生。時間久了,在我內(nèi)心深處對我自己就有盧總、盧老師或者盧先生的潛意識里邊的人設(shè)。
4.?當別人誤解了我,把我當伙計、當外賣小哥,當別人認為我什么都不懂,沒學問或者學問有局限,或者有錯誤的時候,我會本能地開始表達一種不滿和憤怒,是一種本能。你知道粉碎初始人設(shè)多難嗎?但你知道不粉碎這個初始人設(shè),你根本就換不了跑道,你根本就不可能脫離初始人設(shè),去做一個你從未想象過的事情、事業(yè)或者是什么東西。“自省”是看到自己的初始人設(shè),看到自己長久以來形成的習性。
5.?因為你內(nèi)心的躁動是你初始的人設(shè),或者是叫潛意識、或者是習性,對外部事物——所謂的外緣,本能的反應。請相信:多數(shù)人做任何決策,當然包括投資決策,只是基于本能,而這個本能恰恰是基于那個并不靠譜的初始人設(shè)、并不靠譜的習性。很多人將之當成知識,他認為“我知道”。知道的不是真相,不是正心以中獲得的本質(zhì)規(guī)律、內(nèi)在邏輯,而是初始人設(shè)加習性。這很糟糕,因為你如此去“知”,其實是錯的。
6.?一個自省的人、砸碎了所有初始人設(shè)的人是不大容易動怒的、生氣的,因為他那個“怒點“或者是敏銳點已經(jīng)極度地升高了。就是你弄不了他很不開心,因為他不在乎“你在乎的他的那個人設(shè)”,潛意識里邊的東西。他把浮在表面上的砸碎了,把潛意識里邊也砸碎了。其實他才是一個無負累之人、沒有習性的人,他是用心來感知這個世界,所以他更接近真相。所謂“正心以中”就是這個意思,更接近真理、本質(zhì)、規(guī)律。
7.?第二個“自”叫自律。所有了不起的人都是能夠嚴格自律的人,一個不能嚴格自律的人是很難有成就的。什么叫“不能嚴格自律”?我們管它叫任性。這個“性”是什么性?是習性,是被初始人設(shè)和習性牽引著、漂浮著、隨波逐流,而非自己的、主觀的、我的主體性的動作和反應。無論是大乘和小乘,無論是……
8.?無論是戒定慧,大乘的戒定慧,小乘的止觀慈,都有一個“戒”字,有一個“止”字,那說的就是律。有人說戒和止太難了,有36戒,有18止,戒不了,止不了,如何說自律的“律”呢?我個人認為大家把事情想反了?!奥伞边@個字意味著選擇,因為就算你去掉了習性和初始人設(shè),你潛意識的東西剝掉,你時間和空間都有局限性,你可以知的東西很少。
9.?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邊,你要知、你必須知的東西就是一個選擇,而你將大量的時間放在你不需要知的東西。你知道現(xiàn)在是一個信息時代,你打開手機,你打開電腦,你打開電視,你走出門去,你跟朋友吃飯,你到單位,你所有的知、大部分的知,不能說毫無意義,也不能說有多么大的危害,但它大部分的東西可能與你前行的目標沒有必然聯(lián)系。所以自律實際上是有效的選擇,有效的選擇非常重要,不然你會漏掉蛛絲馬跡。
10.?第三個“自”是自主。自主,有了自省、自律之后,就有了自主了,它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自主的意思就是我不會輕易地接受或相信別人的結(jié)論。最近國際市場巨變,香港的朋友、也包括北京的一些朋友,找我多一些。他們在問,就是盧先生你較早就已經(jīng)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就是類似于我們短股長金這樣的結(jié)論,既定方針這樣的結(jié)論,類似于我當年關(guān)于兩化的敘述、關(guān)于對市場的認知,其中專業(yè)從事投行分析師的朋友驚訝。
11.?因為我由于工作原因,我可以看到一些大行的報告,因為我也是某行的客戶,所以我能看到一些東西。很多人把一些東西當成很神圣的東西、當成真理,但我看完了往往會一笑。因為我從來都把他們當成銷售經(jīng)理的銷售軟文,我不認為他們可以比我們更知道這個世界的本源、規(guī)律和真相,我不是這樣認為。他們可能由于人多,獲取的資訊更為細致,更為系統(tǒng),
12.?可能在某些方面比我們強,甚至他們在很多時候會成為我們認知世界的材料,甚至他們的結(jié)論也是我們認知這個世界的材料。因為他們要做trading,他們銷售的過程中里邊的一些思路本身,對這個世界、對這個投資的方向都會形成深刻的影響,所以我們會很注意地去看這些東西。你記著,是自主,有了主體性,這世界在你眼里從此就不一樣了。誰想忽悠你,跟你說什么,其實忽悠不動,因為你早有自己的一整套的邏輯看法、獲取資訊的方法。所以你只是用于印證,多數(shù)時候甚至你也不想跟他們說什么。
13.?這是第三個字,自省、自律、自主。第四個“自”是自生。既然你已經(jīng)有了自省、自律、自主,那么總是要做事的。生,是生命的生,是生產(chǎn)的生,是生發(fā)的生,總是要做些事情。我今天講的這個道理不光是用于投資,可以用于一切事情。自生,實際上是選擇你外緣契合的一個角度,展開你的生命、展開你的生活、展開你的生產(chǎn)活動。自生不是一定要偉大的,一定要多么了不起的。不是的,是你的內(nèi)心與外緣相結(jié)合的那個點。
14.?今天不能把這事講得太喧賓奪主了,因為今天還得講點國外市場的事情。好,第五個“自”,我管它叫自慧,“慧”就是智慧的慧。其實你能把前四個咬著牙做下來,到了第五個你就真的會產(chǎn)生,我說的慧是當然包括智慧,但這里邊這個慧,不是單純的指智慧的慧。我借用了小乘的邏輯,就是戒定慧的慧。戒定慧的慧,有以心觀望而有所得的意思。
15.?到了“慧”這個層級,實際上是已經(jīng)是一個修為或者修行層面的一個結(jié)果了,它不是一般意義的長了點“智”——智慧,不是,不是。到了“慧”這個層級,基本上大部分的事情的處理應該是游刃有余了,應該是由這個必然王國進入到自由王國,就會舒服很多很多很多了。生“慧”的人,其實你看得到的,你無論是他的狀態(tài)、眼神、語言,你能體會得到的。他和“那個”是不一樣的。我今天不做解釋,將來我們有時間再去講這六“自”,最后一個字我管它叫“自化”。
16.?自化的化,是化學的化、化掉的化。其實這個“化”字,既有生又有死的意思,化生化死,有滅的意思。因為化是對人生的理解、對事業(yè)的理解、對財富的理解,最后都是一個“化”字。多數(shù)人是被動的“化”,我們當然是主動的“化”。一個懂得自化的人,無所羈絆,沒有拖累,是大自由。如果有一天你狂喜或者是法喜,那是因為你終于從自省走到了自化的境界,那個時候你自由了。
17.?好,回到今天的主題,說了這么多,實際上是調(diào)整你的心性、調(diào)整你的心態(tài),不然你會在習性中認知,會在自我人設(shè)中認知。這個時候的認知實際上不是你在思考,是一種簡單的化學反應,是你的習性對外緣的反應,是你的初始人設(shè),潛意識里邊的初始人設(shè)對世界的反應,你的喜怒哀樂都在里邊了。但那個東西不是“中”,不是究竟。前些日子有朋友問我,先生總在說“中、中、中”,什么是個“中”?。?
18.?不太好說,當年龍樹菩薩談中觀的時候,“中”很容易讓人在直覺上形成上下之中、左右之中、前后之中,它是一個方位的概念。但我們所說的心學里邊的“中”不是這個意思。準確地講是空有之中,是真空妙有的意思,那才是“中”,是真理、是本源、是……。好吧,又走遠了。行,今天的前面的關(guān)于“心”的鋪墊就講這么多,我想你們反復聽這一段會處理你們心中的糾結(jié),會在認識的時候回到寧靜的狀態(tài)、寧靜的狀態(tài),清澄、清澈、寧靜、明亮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