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兩款科幻美式3D射擊游戲,又是賽博,又是異形,難死我了

那一年,我還在上小學,應該是國慶節(jié)的假期期間,去了豆瓣胡同老姨家。
每年的節(jié)日假期,都會去姨家親戚們聚齊兒。孩童時期我非常喜歡這樣的家庭聚會。
表妹見到我很高興,雖然聚少離多,但只要見面在一起玩得就很開心。
她高興的跟我說“哥,我爸買了個游戲機,你玩過嗎?”
我聽到后,心里以為是媽媽在單位跟同事借的游戲機。就是卡帶上帶三個撥鈕開關,通過撥動不同的開關,形成不一樣的組合來換游戲的游戲機。
小時候玩的游戲機類似圖中這款吧
(我一直以為是雅達利游戲機,但在查找以前所出的2600 5200 7800三款機型沒有一款是我小時候玩的樣子,就連手柄我都忘了什么樣了。但游戲我看到的卻是和小時候玩的畫面一致??磥砩秸鳈C,幾合一的卡帶早在任天堂紅白機之前就已經(jīng)有了)

“玩過啊,我在家里就玩過,嗯,一盤卡可以選擇八種游戲吧?”我說道。
“是嗎?我家的那個游戲機卡帶里也有八種游戲呢,晚上吃完飯咱們一起玩吧?!北砻谜f。
我心里對這個并沒有太在意,以為跟我自己在家里玩的游戲機是一樣的。
但沒想到的是,在吃過晚飯,叔叔(表妹的父親,因為他和我們玩得開,并且很幽默,所以我們叫著親,并沒有當姨夫看,一直沒有改過稱呼)把游戲機拿出來時,我知道我錯了,這是我在放學后跟小伙伴們一起在包機房里玩的同一種游戲機,紅白機!
叔叔連接好游戲機打開電視,我看到了卡帶上面彩圖顯示著八種游戲,再看卡背面有游戲名稱:“水管一代、水管二代、轟炸隊、挖金塊、氣球島、街頭小子等。等叔叔把卡帶插進主機后,我熟悉的超級瑪麗的畫面映在電視上了。

那一宿,我們玩的很開心,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里面有的游戲還支持雙人雙手柄攻關,比如氣球島,兩個人操作兩只氣球小鳥,來踩別的小鳥頭上的氣球,并踢入水中,最后變成兩個人的決斗,互相閃躲攻擊讓大家緊張又歡笑,偶爾會被水中的魚吃掉,這隨機發(fā)生的事件也給大家一種意想不到的驚喜。另一個是街頭小子,你打頭我攻擊腹部,把對方打進未蓋井蓋兒的井里,樓上扔花盆不小心挨了砸,或者警車經(jīng)過被逮捕,這更是讓大家歡樂加倍。

過后再一想,水管一、二代分別對應的是馬里奧兄弟和超級馬里奧兄弟。
卡里的一款游戲,當時并沒有給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但是在后來幾次去姨家玩游戲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這款游戲也很好玩。

游戲開始是一架白色戰(zhàn)斗機在星空背景的甲板上起飛。隨之而來的敵人是一排“小斧子”,然后是“銅錢”再往后還有“仙貝”等其他各種各樣的飛行物。
星空下,會有基地背景,碉堡要塞類的元素是可以擊毀的。當這些元素擊毀后,會形成一個大窟窿。

中間還有屏幕四角出來聚在一起組合的小boss,說是小boss,完全是個披薩盒子,挨打的份兒。

每到一定流程,會有boss出現(xiàn),像個大餅干,依舊是被挨打的份兒。

如此循環(huán),敵人會變了顏色,走位及攻擊方式也會與之前或快速或變化,隨機出現(xiàn)的基地碉堡要塞也變了顏色。
這個游戲讓我覺得好玩的原因是在多個敵人攻擊時自己下意識的神走位,躲過了就開心,并且自己在增加僚機組合后子彈稍稍加強了一些開始擊毀各敵人和碉堡時,乒乒乓乓的聲音以及滿屏幕基地被毀的窟窿,我腦子里一直認為這款游戲的名字是卡帶背面寫的“轟炸隊”

那時候也不懂英文,(你現(xiàn)在也不懂???!)多年后,在尋找這款游戲在網(wǎng)上找到時終于知道游戲的名稱是《STAR FORCE》是Tecmo“脫褲魔”這個公司的早期作品。
其實,我自己覺得這游戲的很多敵方角色很像各式各樣的餅干,干脆別叫星際力量了,就叫“餅干大戰(zhàn)”吧。
曾在3DO上玩過一款真人扮演的射擊游戲,《MAD DOG》瘋狗,全程真人影像,說來奇怪,個人覺得這個游戲只是第一次見到很新鮮,實際玩的時候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樣,通過背版就可以通關。所以對這個游戲沒什么可說的,但游戲以真人影像的方式還是讓我記住了它。

當時在游戲柜臺前挑了一款游戲,應該也是在雜志上介紹過的吧《CYBERIA》生化悍將。

將游戲啟動,先是一塊綠如翡翠的長方形3d大板在太空中被激光掃射在上面刻字,不一會兒形成了開發(fā)商的logo “INTERPLAY”

游戲進入前先要輸入存檔名稱及選擇游戲難度和謎題難度。

進入后在一片碧綠的海面上一艘氣墊船疾馳而來,鏡頭一轉一個戴著大框墨鏡的主角出現(xiàn)在畫面中,酷酷的。

到了某基地,以主角的視野見到一個眼鏡男嘰里呱啦的說了一陣后,就可以操作下船的主角了。
剛剛操作這個主角,還不能得心應手操作他。已經(jīng)讓我興奮的怪叫起來。給哥哥嚇了一跳。在我當時的感受是不知道按了什么鍵就見到游戲畫面中的人物可以流暢的像真人一樣走動,一點都不像3D畫面里的人物(那時候并不知道有動態(tài)捕捉這一技術)

在走到某個岔口,一個金發(fā)女說了句什么,我們不知道怎么操作,就在這里不停的重復著失敗讀檔……我跟哥哥急的不知道怎么辦。
后來摸索著才知道,按方向鍵轉身后,劇情會讓主角把武器子彈卸下扔給金發(fā)女才會正常通過。

之后就是兩人狂跑,然后騎上摩托式的炮臺在海上站樁式的攻打飛來的敵機。這一場戰(zhàn)役印象中打了很久很久,經(jīng)常會被敵人擊沉。

這場站樁式的槍戰(zhàn)打完,中間的劇情忘記了,眼鏡男后來駕駛封面那款頗具科幻感的三角形的戰(zhàn)機開始激烈的空戰(zhàn)。
這時候的游戲方式類似《VR特警》《死亡之屋》類的操作,所有的畫面是劇情推進的,就是飛機如何飛行是電腦控制,你不用管,你只需要負責移動光標射擊屏幕上四面八方出現(xiàn)的敵機即可。
時不時四面八方飛來的敵機,讓我手忙腳亂,但在游戲中射擊時,展示飛行中的畫面沖擊感魄力十足,在游玩過程中,時不時切換由第一人稱變?yōu)榈谌朔Q飛機穿梭橋下山谷等畫面,更是讓我玩得熱血沸騰。
就這個看似簡單,對我來說實際難到摔手柄的游戲,我打了無數(shù)遍,卻始終沒有通關。當然我是動作苦手人士。畢竟不是鼠標控制,在3DO手柄十字鍵上瞄準精度上真的很難駕馭。
有時間有心情的話,我還是想在PC上用鼠標試試是否能通關這款游戲。
哥哥的同事,曾購買了一臺歐版的DC,拿到單位宿舍在休息時與同事們一起游玩。

歐版的DC和日美版最大的不同是蚊香標志是墨藍色的。
我個人認為DC上移植的《死亡之屋2》還是很完美的。

相比土星版的1代,那簡陋的滿屏鋸齒馬賽克,跟街機版簡直是兩款游戲。

2代的畫面真的很精細,感覺沒比街機差多少。當時玩第一關時,還真被這無頭拿著大斧子的怪物驚著了,身穿鋼甲,子彈打上嘡嘡嘡的,質感逼真。

哥哥說,他這位同事就可以用手柄在選擇hard難度的情況下通關《死亡之屋2》在我看來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先不說用手柄左手控制準星,光說右手不停地點按發(fā)射鍵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吧?又RELOAD又射擊,又沒有連發(fā)鍵,全靠手指高頻率地按鍵,有幾個人能應付得來呢?
曾經(jīng)在街機廳看見一個學生,用光槍把2代一幣通關就已經(jīng)覺得很了不起了,更何況是用手柄打這款游戲呢?
96年3月份的《家用電腦與游戲機》雜志中,曾介紹了一款太空科幻第一人稱的恐怖射擊游戲《太空異形 血天使的復仇》

雜志介紹這個游戲有一整頁,游戲截圖很少,文字介紹居多。我馬上去各個電玩店里去尋找這款游戲。終于找到了。


原名應為太空棄船,EA出品,在剛開始EA的logo出現(xiàn)后,一個異形就用利爪將其撕碎了。

異形是藍色身子,有尾巴,除了雙腿,還有四只爪子,張牙舞爪,這樣子讓我想起了螃蟹。(鐵血戰(zhàn)士說,不像我不像我……多丑?。┑@異形頭部和背部,有些發(fā)紫灰顏色的皮膚又讓我覺得很惡心。
游戲是一款第一人稱3D射擊游戲,畫面風格很DOOM。穿著機甲在密閉的空間里像是迷宮一樣探索迎擊異形。
左下角的雷達,會實時觀察異形的行蹤以及隊友的站位。

畫面血腥,如果擊斃異形,就會看見滿地的碎zhi與墻壁上所濺的肉漿……那異形還是蜂擁而至,我很少能堅持到最后。

游戲上來是兩個門,選擇左邊的門類似VR訓練模式,我在這個選項可以探索一部分迷宮。


總覺得迷宮像是一個地下圖書館或者酒窖,當然不是真的有書和酒。

這是機甲戰(zhàn)友,身后的背景很像書架子吧?
在訓練模式中,偶爾可以見到別的隊友出現(xiàn)在別的區(qū)域被異形攻擊,這時候要幫助隊友,如果置之不理,之后你也容易被異形干掉。

選擇右邊的門后,會在屋里見到統(tǒng)帥和其他戰(zhàn)友,這時候總覺得滿畫面充滿著宗教的儀式感。
據(jù)說每次戰(zhàn)役過后,可以升級自己的軍銜,并可達到最高統(tǒng)帥,可是我卻連第一關都過不去。
每一次選擇這個戰(zhàn)役模式,在一上來就可以安置各個機甲的位置,我以為可以選擇操作第幾個機甲,但沒能成功過。
我經(jīng)常第一個岔路口都沒出去,就被一個接著一個的異形的敵海戰(zhàn)術給耗死了。
游戲中的各個機甲有自己的攻擊武器,攻擊方式有槍、火焰噴射器等和近距離的格擋或電鋸或電棍等武器。

經(jīng)常子彈無法擊斃的異形沖到眼前就只能用電棍來格擋和肉博了。運氣好的話可以電倒異形,但這種攻擊方式撐死了只能連續(xù)用三次,之后可能是無法充能,就被異形的爪子撓死了。

這么看來還是左門的訓練模式有意思,因為可以探索迷宮,并且時不時地傳來隊友無線電的聲音,或輕松聊天,或報告現(xiàn)場情報,甚至有被異形所殺的慘叫聲等,在密閉空間里的氛圍感十足。
這個游戲,后來看了看資料,貌似戰(zhàn)錘40k跟這個游戲有這千絲萬縷的關系,后期這款游戲也推出過策略戰(zhàn)棋類等游戲,因為后期沒有玩過戰(zhàn)錘,我對這個就不評判了。

戰(zhàn)錘系列衍生出很多分支,我看見那桌面紙牌棋類游戲,真覺得太牛了

當然,如果真的跟戰(zhàn)錘有關系,也許這篇長文的題目就會改為《戰(zhàn)錘40k的前身,30年前的3d射擊游戲是什么樣子的?》了。
上述這兩款游戲,應該都是先出的PC版吧,然后移植到了3DO上,再往后土星PS平臺貌似也有。

說說這個封面,當年買3DO的D版光碟的封面只是上圖的上半部異形的圖片,后來在網(wǎng)上查找這些游戲的原版光碟時,發(fā)現(xiàn)都是豎條版的,不是平時看到的CD盒大小的包裝,看來得有收藏歐美原版游戲的朋友給科普一下了。
雖然沒有打通,現(xiàn)在看來生硬,晦澀,甚至可能無趣。但在這個次世代先驅的游戲機上,在那個年代,能玩到這兩款游戲,還是讓我的記憶里的某一個角落永遠存在著它們的影像。
因為那個年代游戲與現(xiàn)在相比,相對較少,精品也不多,即使玩D版也不像現(xiàn)在滿游戲庫中成批成批的游戲可供選擇。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這兩款游戲確實不算優(yōu)秀,但,我想經(jīng)歷過那個年代的朋友會有體會,即使再無趣,難度再高,我們還會坐在電視或電腦旁將那些游戲一遍一遍的重復攻關,即使只是那一小段流程,也是重復重復再重復地樂此不疲,這也是年少時覺得時間總是那么多那么緩慢,現(xiàn)在卻已經(jīng)靜不下心來沉浸在某款游戲中了。
游戲生涯中,總會因為某種原因,或這款或那款的游戲沒有通關,但這并不影響它們在我心目中的精彩。就像小人書連環(huán)畫現(xiàn)在沒有多少人會喜歡了,但不妨礙它在我心中與如今的繪本、漫畫同等的偉大有趣一樣,都是時代的產(chǎn)物,它們都是我難忘的趣味情懷。
忘不了和家人們一起游玩FC時的快樂,那種合家歡的快樂也許再也體會不到了吧?忘不了叔叔玩超級馬里奧在蘑菇王國那多連跳通關讓我們一起鼓掌。忘不了我在同頭頂位置往問號箱上跳躍登箱讓家人們驚呼絕技時驕傲的心情。TV GAME那種全家人參與的歡樂蜜月期也許只有任天堂在那個年代能帶給我們。當然,WII和SWITCH也是如此,也許他們會給現(xiàn)在的孩子烙上難忘的回憶吧?

這是今年春節(jié),我侄子、外甥女和她爸爸四人一起玩switch上的《基佬大作戰(zhàn)》歡聲笑語,也許有一天他們會想起這一年的春節(jié)有多么開心吧?
最后放個小彩蛋,感謝你閱讀到現(xiàn)在,幾張游戲開頭的藝術畫,很有氛圍感。來結束今天的回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