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倫生物學:劊子手

最近快要10版了,大伙預告片應該也都看了。版本反派是泰倫蟲族,哇,帥的不說了。一時間沒忍住開了蟲蟲的坑。泰倫蟲族的很多資料和詞條在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上已經有翻譯了,我看著也很爽,感謝仙貝們的付出。但有關劊子手這一單位的資料則仍缺少較為系統(tǒng)的整理和相關冷門內容的整合,部分內容由于版本前后的矛盾,存在令人困惑的情況。在此,僅以個人角度作出一定的翻譯整理,存在部分對版本內容的主觀取舍、疏漏、對規(guī)則資料表現(xiàn)的主觀描述等,還請多多見諒。
……以上是我兩個月前寫的前言,現(xiàn)在正在校對的是被畢設折磨整整兩個月的我。不僅要糊弄畢設,白天還要去當8小時的制圖奴工……感覺人快沒了,也許到時候畢業(yè)了會好一點吧。飲魂者的翻譯也鴿了,到時候10版大包到手了拆點單位搞謝罪抽獎吧。搞答辯演示去了,勿念。


劊子手是一種龐大且強悍的泰倫生物,被認為是活體攻城錘。它們通常裝備最強大的泰倫活體武器,經常出沒于突擊戰(zhàn)、跳幫戰(zhàn)、大規(guī)模正面沖突以及反裝甲、反工事的場合中。
劊子手擅長進行雷鳴般的沖鋒,龐大的軀體能用來粉碎任何擋路的敵人或障礙。它們不像大多數(shù)泰倫生物那樣極為敏捷,但它們可怖的力量足以彌補這點。劊子手的踐踏沖鋒需要時間來蓄力加速,因為它們需要逐步帶動全身難以置信的異形肌肉來不斷前進。當一只劊子手完成蓄力把速度提升到最高時,地面隨著這個怪物的每一步而震顫,面前的敵人或是四散逃亡或是被踐踏碾碎,只有最為堅固的要塞壁壘或超重型載具才有機會在它的猛烈撞擊中幸存。大多數(shù)對劊子手的擊殺記錄都來自高能武器——例如激光炮、等離子或熱熔武器對關節(jié)弱點的攻擊。劊子手可以無視普通輕型武器的攻擊,甚至常規(guī)爆彈槍的射擊都不會對它產生多少影響。
劊子手自身的智力水平較低,幾乎沒有自我意識。如果脫離蟲巢意志的命令和引導,它們將始終處于沒有思考、橫沖直撞的狀態(tài)。每一種劊子手似乎都能適應大多數(shù)極端環(huán)境,從極地嚴寒到酷熱荒漠都能正?;顒?。
人類帝國與劊子手有記載的初次遭遇是是在馬庫拉格之戰(zhàn)中,與貝希摩斯蟲巢艦隊的戰(zhàn)斗。當?shù)蹏噲D以艦隊戰(zhàn)阻止泰倫蟲族登陸星球時,泰倫蟲族屢次發(fā)起跳幫戰(zhàn),劊子手就是跳幫力量的核心。當時遭遇的劊子手種類被稱為“尖嘯殺手”*,因為它們能發(fā)出令人震怖的刺耳尖叫。這種聲音由它們食道中的一種嘯板組織發(fā)出,該組織可以給劊子手的生物等離子武器充能。研究報告表明,尖嘯殺手種可以在上肢周圍利用電場產生一個熾熱的等離子能量團,并以此攻擊遠處的目標。事實上,劊子手這一屬下包括許多不同物種,能裝備多種活體武器,例如重型毒液炮、重型絞藤炮和巨型死亡噴吐等。

?
物種分類**:
阿比利斯種——一種極端強化遠程攻擊能力的劊子手物種,其兩對肢體均帶有兩條肢體融合成的重型遠程活體武器。其中,最常見的配置是“噴毒獸”劊子手,這種劊子手攜帶兩把重型毒液炮,可以發(fā)射大量超高速毒素破片,能在較遠距離上擊穿坦克或輕松擊殺身穿動力甲的戰(zhàn)士。阿比利斯種往往具有強化感知的突變,具有多對眼球,視覺更為敏銳。但一些黑暗籠罩的世界中也發(fā)現(xiàn)過利用回聲定位的個體。
比利烏斯種——俗稱為“憎惡獸”。這些生物已經由內而外被改造成活體武器庫。它們背部甲殼上布滿皰狀的孢子囊,消化道中遍布大量致命微生物,背部管道中排放出強酸霧氣。這些兇暴怪獸往往裝備有兩把巨型死亡噴吐,使用孢子和強酸的致命連擊打垮敵人的一切化學防護;而更為堅韌的敵人將遭到粉碎鉗的碾壓,并在它的酸顎下徹底溶解。
弗拉尼提種——俗稱為“棘背獸”***。這些生物是活體武器的投射平臺,生長有尖刺背囊用以發(fā)射活體炸彈。這種生物背甲周緣令人望而生畏的凸起棘刺實際上是額外的感知器官。它們是專精狩獵步兵的獵手,似乎以殺戮潛藏的戰(zhàn)士為樂。盡管這種劊子手往往缺少專用于近戰(zhàn)的肢體,但棘背獸在近距離仍然極度危險,以它的速度和體型,敵人稍有疏忽就會被貫穿。
歐佩里莫種——俗稱為“碎石種”。這些生物專精于毀滅帝國重型坦克和防御工事。一只碎石種能輕易撞翻坦克,摧毀陶鋼裝甲。只有重型武器才能在它的加厚幾丁質外殼上留下痕跡。在摩洛克星系,貝希摩斯艦隊投放該種劊子手,它們的踐踏沖鋒擊穿了數(shù)公里的混凝土防御工事。碎石種劊子手裝備有攻城堅爪和生體連枷,在沖鋒時,它們可以撞破壁障,然后以巨大的力量回拉,憑借背殼上的凸起將整座墻壁拉塌。
恐怖穿鑿——這種劊子手是為了大規(guī)模屠殺最堅韌的步兵生物而生,例如瘟疫戰(zhàn)士。劊子手的甲殼凸起上增生了許多蠕蟲蟲巢,而兩對巨型吞噬槍噴吐出無數(shù)腦蛭蠕蟲,能輕易擊穿頑固的步兵構成的防線。

劇毒長鞭——這種生物帶有兩只觸手長鞭,在近距離戰(zhàn)斗中,背部的增生管腺還會釋放出劇毒的孢子瘴氣。盡管它們只有一對活體武器,任何理智的指揮官仍將認識到接近它們是何等愚蠢的行為。

疾走粉碎——這種生物誕生的目的就是摧毀戰(zhàn)場上的每一種裝甲力量。當它開始沖鋒時,很難有什么能將它殺死。它裝備有一對粉碎鉗和巨型鐮刀爪,犀牛、掠食者、奇美拉、李曼魯斯都很難在它的全力沖擊下幸存。

蔓生絞藤——這種生物攜帶有特殊變異的重型絞藤炮,它的破壞力是普通絞藤炮的兩倍。它們與自己的活體武器深度共生,以至于背上長出植物狀芽孢。頭頂額外的眼球是一種強化感知的突變,使它能更精準地消滅整隊的輕裝甲部隊。

尖鳴獠牙——盡管這種生物完全足以撕裂載具,但它們通常會與敵軍的精英步兵,例如終結者或幽冥守衛(wèi)等進行交戰(zhàn)。它們長有四只巨型鐮刀爪,口部突變出額外的尖牙,側腹生有一排肉鉤,讓它們在任何地形中都能成為精英的屠殺者。

死亡甲蟲——這種劊子手非常罕見,對于敵人而言或許是一件好事。它擁有幾乎所有的強力突變,足以做到劊子手生物模式內的一切。死亡甲蟲甚至可以在確認被敵人擊殺后,再次起身發(fā)起沖鋒。它的背甲比起尋常劊子手更為高聳,頭部的標志性尖角讓它異常醒目,其龐大堅韌的體格甚至能和蘭德掠奪者比肩。

*:尖嘯殺手一詞作為劊子手分類的最早資料是出現(xiàn)在4版泰倫codex中,作為對裝備了“近戰(zhàn)強化+生物等離子+一對鐮刀爪+一對鐮刀爪”的劊子手單位的稱呼;但在之前的2版泰倫codex及之后的帝國裝甲第4冊中,尖嘯殺手又變成了劊子手的一種通用俗稱。這里姑且采信前者的說法。

**:分類參考lexicanum的劊子手詞條,但僅保留4版以來圣典、帝國裝甲、4版games workshop官網(wǎng)制作范例、死亡守衛(wèi):異形印記跑團書中有較為詳細描述的種類。4版泰倫codex中除去噴毒獸、憎惡獸、尖嘯殺手、棘背獸,還出現(xiàn)過一種名為Shovel-tusker的劊子手,配置為“毒囊+一對鐮刀爪+一對粉碎鉗+獠牙+堅固外骨骼+強化幾丁質+尾槌”,但因沒有具體描述而沒有收錄。
***:棘背獸在4版wargear書中提到的說法是,帝國衛(wèi)隊對于背部有大量尖刺凸起的一種泰倫巨獸的俗稱,并沒有提及棘背獸是否有近戰(zhàn)武器。而當時4版官方模型展示中,棘背獸帶有一對鐮刀爪……至于弗拉提尼種、通常沒有近戰(zhàn)武器的說法是2011年的跑團書擴展中出現(xiàn)的,比起2006年的wargear書年代更近。因此,盡管直到今天官網(wǎng)上的棘背獸圖片還是帶著一對鐮刀爪,規(guī)則書中鐮刀爪也是棘背獸默認裝備,但這里還是使用了跑團書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