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樂育南路:尋找明清老城西門舊址
在咸陽市區(qū)的中心,繁華的樂育南路上,豎立著一塊不起眼的石碑,上面寫著“西門舊址”四個大字。放眼望去,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曾經(jīng)的“西門”在哪里呢?
樂育南路位于咸陽電影院十字的南側(cè),北接人民路,南連渭陽路,全長大約600米。這里是咸陽市區(qū)內(nèi)最熱鬧的地方,道路兩側(cè)坐落著紅旗商場、華聯(lián)大廈、百貨大樓、人民商場和金元商場等一大批商業(yè)中心。
我家住在樂育北路,對樂育南路很熟悉。過去,這里是通往渭濱公園的必經(jīng)之地,我經(jīng)常沿著這條路前往公園玩耍。小時候,跟家人逛街,在旁邊的嘉惠商場買東西,也會從樂育南路的大門進出。但是,一直沒有注意到路邊的這塊石碑!
大約十歲左右,我和小朋友們,喜歡一起在清晨前往渭濱公園鍛煉。天還沒亮,街上空空蕩蕩,路過樂育南路時,我們便注意到這塊石碑了。它位于樂育南路西側(cè)的商鋪門口,矗立在人行道邊緣,正面朝著機動車道,所以不太引人注意。
這是一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標志碑,由咸陽市人民政府豎立于1992年2月20日,象征著咸陽明清老城“西門舊址”的具體位置。1994年1月21日,咸陽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這些重要的舊址便可以得到比較好的保護。
在石碑的背面,有一大段文字,介紹咸陽老城的歷史和西門的基本情況。最初,西門被稱為“望賢門”,后來又被改為“西寧門”和“綏益門”。
石碑正面
石碑背面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四年(1371),咸陽縣城從杜郵館(渭城區(qū)渭陽鄉(xiāng)任家嘴東)遷至此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撫軍謝蘭、道臺劉志主持擴建后,咸陽縣城基本形成固定的格局,南北寬約550米,東西長約1650米,城墻高約8.5米。
如今,樂育南路就是曾經(jīng)的西城墻遺址。明萬歷、崇禎和清乾隆年間,對城墻進行重修,工程量非常浩大,修建有炮臺、馬道、水溝等眾多附屬建筑。
西門舊址
樂育南路
西門舊址位于樂育南路和西寧街的交匯處,也被稱為“西門口”。過去,我一直很疑惑,以為西寧街跟“西寧市”有什么關(guān)系?其實,它就是因“西寧門”而得名,取“西部安寧”的美好寓意。
西寧街全長約300米,東接中山街,西接樂育路。道路不寬,車輛不多,兩側(cè)曾經(jīng)都是臨街的商鋪和低矮的民房。在2009年前后,這里的老房子全部被拆除,修建起商場、小區(qū)和鐘樓廣場。
西寧街西口
西寧街東口
后來,為了方便交通,促進城市發(fā)展,在西寧街的南側(cè),又修建了一條道路。此路長約250米,西端與西寧街相距約100米,跟安定路形成一個十字路口;東端與西寧街相連,形成一個五岔路口。這兩條路與樂育南路,圍成一片三角形區(qū)域,便是新建的鐘樓廣場。
其實,修建一條道路,本來無可厚非。但是,有一件事兒,讓我非常反感:也不知道是誰的餿主意?把這條新路命名為“西寧街”,真正的西寧街,卻沒有名字了!
新路西口
新路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