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7:馬失前蹄
初平三年,劉岱不聽鮑信的勸阻,和黃巾軍交手,結(jié)果捐軀。鮑信等人開始迎接曹操做兗州牧,曹操接受了,和鮑信的作戰(zhàn)中,親眼見證了鮑信的犧牲,曹操只能用木雕代替他的身體入土。最終,曹操費盡力氣,鞏固了兗州牧的位置,如收納青州兵。
劉岱欲擊之,鮑信諫曰:“今賊眾百萬,百姓皆震恐,士卒無斗志,不可敵也。觀賊眾群輩相隨,軍無輜重,唯以鈔略為資,今不若畜士眾之力,先為固守。彼欲戰(zhàn)不得,攻又不能,其勢必離散,后選精銳,據(jù)其要害,擊之可破也。”岱不從,遂與戰(zhàn),果為所殺。
——《三國志·魏武帝紀》
信乃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太祖領(lǐng)兗州牧。遂進兵擊黃巾于壽張東。信力戰(zhàn)死,僅而破之。購求信喪不得,觽乃刻木如信形狀,祭而哭焉。
——《三國志·魏武帝紀》
冬,受降卒三十余萬,男女百余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
——《三國志·魏武帝紀》
一年后,曹操解決了名士邊讓,因為邊讓表現(xiàn)出對曹操的不謝,曹操懷恨在心,就借坡下驢,把他解決。這件事讓兗州人心思變,迎接呂布入主。
恃才氣,不屈曹操,多輕侮之言。建安中,其鄉(xiāng)人有構(gòu)讓于操,操告郡就殺之。
——《后漢書·邊讓傳》
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逸,以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于徐方,地奪于呂布,彷徨東裔,蹈據(jù)無所。
——陳琳《討曹檄文》
興平元年,曹操的父親和弟弟遇害,曹操發(fā)兵進攻陶謙,送走了不少百姓,這更加讓張邈、陳宮這些人失望,繼續(xù)支持呂布任兗州牧。曹操后院起火,只能放下徐州,謀求保全兗州。
興平元年,前大尉曹嵩及子德從瑯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謙素怨嵩子操數(shù)擊之,乃使輕騎追嵩、德,并殺之于郡界。
——《后漢書·應(yīng)劭傳》
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三國志·魏武帝紀》
會張邈與陳宮叛迎呂布,郡縣皆應(yīng)。荀彧、程昱保鄄城,范、東阿二縣固守,太祖乃引軍還。
——《三國志·魏武帝紀》
另附,迎接呂布的陣容有陳宮、張邈、張超、許汜,這位許汜正是日后陳登和劉備瞧不起的名士。
備問汜:“君言豪,寧有事邪?”汜曰:“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色,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dāng)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
——《三國志·陳登傳》
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興平元年,太祖復(fù)征謙,邈弟超,與太祖將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共謀叛太祖。
——《三國志·張邈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