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是武圣嗎?
岳飛是武圣嗎?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zhàn)略家、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文武雙全,不僅個人武力突出,而且練兵、帶兵打仗都是一流,至少在南宋初年沒有人比得上他,因為與朝廷政見不和,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致死。
岳飛因為是在宋高宗趙構的主持下叛定罪名成立被殺的,但很多人知道他是冤枉的,一直到他被殺的20年后,才由宋孝宗下詔平反,并且給了岳飛謚號為“武穆、忠武”,并加封號為鄂王,但岳飛沒有進南宋的武廟。 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武廟”和“武圣”的由來。

武圣這個名詞是與文圣相對的,有文就有武,武圣的概念最初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歷史上在軍事方面杰出的人才所修建的廟宇,最早是由唐玄宗修建的,并在廟中供奉了11個人,也就是武廟十哲,主祭是協(xié)助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功臣姜子牙,同時也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開國之君。
武廟的十哲分別是:秦國武安君白起、漢朝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朝尚書右仆射衛(wèi)國公李靖、唐朝司空英國公李勣、漢朝太子少傅張良、齊國大司馬田穰苴、吳國將軍孫武、魏國西河郡守吳起、燕國昌國君樂毅,這十個人中前五人列在廟的左邊,后五人列在廟的右邊。唐玄宗修建武廟的目的是形成一種祭祀文化,以展示自己尊重人才的形象,用以招攬?zhí)煜氯瞬艦樽约核?,但武廟當時還不叫武廟,叫太公尚父廟,到了唐肅宗時期,封姜子牙為武成王,并將太公尚父廟改名為武成王廟,簡稱武廟,并將姜子牙的地位提高到與文廟主祭孔子一樣的地位,意思是說文學方面造詣最深的是孔子,軍事方面造詣最深的是姜子牙。

到了明神宗萬歷皇帝時期,岳飛被封為“三界靖魔大帝”,而當時的關羽也被封為“三界伏魔大帝”,此時岳飛的封號雖然與關羽類似,但是關羽可是進入武廟成為主祭祀,但岳飛并沒有進武廟,而是在民間有不少岳飛廟,也叫”宋岳忠武王廟“或者”忠武廟“。直到民國時期,袁世凱重建武廟,這才把岳飛請了進來,然而此時的廟主依然是關羽,岳飛只是武廟的員工。后來袁世凱倒臺,武廟從此失傳。也就是說,岳飛從未做過真正意義上的武圣。中國歷史上武廟的主祭司只有兩個人,就是姜子牙和關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