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己去年一次受騙的經歷
上周發(fā)的《孤注一擲》長評里,我提到自己也是網絡詐騙的受害者,許多人都對這段經歷很感(想)興(吃)趣(瓜),希望我能具體展開說說。
其實早在去年年初受騙后的第二天,我就專門寫了一篇復盤的文章,但礙于形象、面子問題(確實太丟人了),寫完后只是分享給了身邊一些相熟之人或者經常聊天的人看,并沒有發(fā)在公共平臺上……
現在我想通了,咱也不是什么不能丟臉的人,被笑話就笑話吧,我在后面還寫了些新的心得,如果能夠幫助大家哪怕只有一兩個人提高些警惕,那便也值了。
以下是2022年2月的“被騙復盤”原文——
我真傻,真的。
以前也不是沒接到過詐騙電話,但大多能在第一時間識破并阻斷,所以真當自己中招后,還是后知后覺地懵了許久。
盡管在情緒上我很想回避甚至遺忘這件事,但我明白事情已經發(fā)生,客觀存在無法改變,現在最好的應對方式是接受它,并且盡可能復盤整件事的經過,突出陷阱和教訓,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
基本經過
2月16日下午,我接到了一個自稱是京東客服人員的電話,對方稱當年我在注冊京東賬號后開通了白條、金條等與學生認證相關的金融借貸服務,目前需要注銷轉換——由于數年前我確實下載注冊京東并購物過一次,而后未再使用,對此沒有印象,所以決定聽下去。
對方要求我加入一個釘釘會議,并告知了我具體的會議號,隨后我們便以釘釘會議的形式一對一進行交流,同時我還分享了自己的手機屏幕方便對方指導我進行操作。
接下去,對方指導我在重新下載回來的京東APP上進行了大量似是而非的操作,收到了包括京東、銀聯、中國結算等多個平臺主體的驗證碼,還讓我關注了中國銀保監(jiān)會,同時多次讓我把看似關鍵實則無用的個人清結、注銷信息,發(fā)到京東的“功能反饋”界面中去。

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和暗示,對方成功令我認為京東上的金條、微信上的微粒貸等年利率在9%以上的金融服務都是需要取消的,隨后對方要求我先后在“微粒貸借錢”功能里借出3000元,轉入銀行卡內,由于自己已經做了相關的申請注銷操作,稍后銀行會以“結清憑證”的名義自動扣除,所有注銷事宜就完成了。

?然而所謂的自動扣款并沒有出現,對方表示應該是先前的步驟出了問題,得把自動扣款改為手動扣款,接著給了我一個賬號進行了轉賬操作。
至此,我已遭受了一次被騙,可對方的胃口還遠不止這點——轉賬成功后,對方稱依然沒能完成注銷,還有其他地方存在借貸服務,這次他把目標瞄準了我的銀行卡,路數大同小異,暗示我正常存在的個人信用貸款服務需要取消,然后進行借款、轉賬作為憑證等操作。

到了這時候,我才漸漸意識到問題并開始推諉,直到反詐中心監(jiān)控到我有異常的資金轉移、打電話介入為止。
雖然我避免了更大的損失,但之前騙子“打樣”取走的3000元,卻成了既定事實。
復盤·教訓
事后想起來,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這起詐騙其實漏洞百出,可在事發(fā)當時,自己也確實是被對方一步步引入了全套中,下面我就提出一些對方成功實行的、影響到我判斷力的注意點。
1、存有自負的僥幸心理。
由于曾經歷并識破過幾次低級的詐騙行為,潛意識里認為自己不會真的被騙,加上騙子一上來所說的事項自己無法在第一時間確定,所以抱著“聽聽看”的心態(tài)進入了對方預設的陷阱。
2、騙子使用的工具、路徑相當“干凈”。
整個行騙過程中,除了對方聯系到我的電話號碼外,全程只用到釘釘、京東、微信、手機銀行等少數正規(guī)APP,沒有涉及到其他任何陌生的軟件工具或網址鏈接,同時對方的普通話十分標準,指導我進行相關操作時也非常流暢,令我不知不覺間放松了警惕。
3、詐騙意圖隱藏得很好。
在開始釘釘會議后,騙子拐彎抹角了很久,一直在帶我在幾個APP上進行繁復的卻沒任何實際意義的操作,而始終沒正面涉及轉賬,如此狀似“專業(yè)”的表現是我逐漸卸下防備的關鍵,對方通過這些行為慢慢塑造起了自己是專業(yè)客服的形象,并讓我產生了“是因為存在問題所以才要進行下一步操作”的印象。
同時,我被騙的3000元是來源于微粒貸上的借款而非自己的存款,正是因為騙子漸漸替我塑造了“借來的款不是我的錢”的潛意識。
4、詐騙過程中善于把握心理。
在整個行騙過程中,騙子非常注意我的情緒波動和需求。
比如剛開始時是以“幫我完成注銷借貸服務”名義建立聯系,顯得很客觀、干練;
當我嫌時間長、不耐煩時,反復表示會有幾百元的“誤工費”做補償,還稱下面是“最后一步”“再五分鐘就結束了”,接著又毫不意外地在下一步出現了問題;
等我終止轉賬操作以及會議后,還會強調是我的銀行賬號存在問題才導致操作失敗、是他們在幫我等等,試圖進一步催生出愧疚感,能繼續(xù)配合他們;
全程說話,不會冷場,一直牽制著我的注意力,以防止我產生思考空間。
結語
以上就是我這次被騙的經歷以及教訓和體會。詐騙分子一直都存在,并且不斷在提高自己的行騙話術和“業(yè)務水平”,我們不能簡單地用過往的印象去輕蔑對待,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真心希望大家引以為戒,不斷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識,讓所有詐騙行為與自己絕緣。
——原文結束,回到當下。
我根據多年以來的個人經歷、所見所聞和耳濡目染,再多說幾點心得體會吧。
1、現實里的電信網絡詐騙其實很復雜,花樣繁多,騙子們手上握有非常多的詐騙話本,還整天在琢磨如何進行升級改良——像上述那份令我上當的話術,如今案例已經比較多了,但去年2月剛冒出來時確實很新鮮,而究其本質,仍是“***影響個人征信”的變體。
那些詐騙話術除了利用人性的貪婪外,還會通過人的恐懼、無知及自負等弱點下手。
我們平時看到的受騙案例,很多都是出于貪財、貪色、貪便宜,但其實針對怕損失、怕丟面、怕麻煩及利用信息差騙人的套路同樣很多。
所以,預防詐騙最基本的一條原則,就是平時遇到意料之外的電話、短信、消息時,別貪、別慌、別怕、別急,無論好事兒還是壞事兒,該是你的總是你的,尤其是涉及金錢等切身利益的時候,多給自己設置一次選擇“確認?取消?”的機會。
2、幾乎所有騙局,當事人事后去看,或者以局外人的眼光去看,都是很蠢的,會疑惑“怎么會上這種當?”但作為一個被騙過的人,我只能說,一旦你不小心接觸到、陷進了對方的那種“氣氛領域”后,人家自然有辦法讓你慢慢變蠢。
這就有點像那句“不怕你贏,就怕你不玩”,網絡詐騙最難的一步就是與潛在受騙者達成有效交流,只要你愿意聊下去,那就是你與騙子之間的博弈了,對方會使出渾身解數讓你上當。
因此,接收到詐騙信息后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別理睬,也別浪費時間去調戲騙子了,雖然九成九的人能以此獲得一點樂趣,但真有那么幾個人最后不小心翻車受騙的……
3、別以為小額就不是詐騙,也別以為自己沒錢就不會受騙。
許多網絡詐騙并不死盯著大額財富,它們通過掃碼了解、注冊會員、盜號借錢等各種方式,只為了騙你幾十上百塊的錢,很多人都是抱著“總不會為這一點錢騙我吧?”“哪怕被騙也就這一點錢”的僥幸心態(tài)而吃教訓,同時因為單筆金額較少的關系,此類詐騙更加“安全”,小本萬利、積少成多。
沒錢卻被騙也是相似的道理,騙子會想方設法讓你借錢給它的,而且許多詐騙往往與各路網貸緊密關聯,經常就是前后手的事情。
4、如今這年代,偷搶拐等明面上的暴力犯罪和惡性犯罪已經很少見了,想犯罪的人幾乎都去搞詐騙了……電信網絡詐騙具備低門檻、低成本、高隱蔽性等特點,搭配不斷更新的信息技術輔助,形成了近些年的井噴之勢。
此類犯罪是不可能滅絕的(就像無法根除人性的惡),無論我們做多少努力都無法改變這一客觀事實,而因詐騙的特性,廣大普通人天然處于被動的守勢,所以唯一能杜絕詐騙案發(fā)生的方法,就是不上當。
我相信,大多數人一輩子都不會被騙,但這只是正常情況下——沒人能保證自己一直處在正常狀態(tài),很可能你起猛了、沒睡醒,在情緒很糟或心情很好的時候,自己的警惕性和判斷力都會下降(我就曾有一次在很高興的狀態(tài)下,做了個事后很后悔的決定),若是此時恰巧騙子來電,那你身上的風險系數肯定要比平時翻幾倍。
就說這么多吧,祝你平安,遠離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