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短視頻是如何讓你陷入無腦循環(huán)的

__________________
拓撲學模型:莫比烏斯環(huán)
存在之邏輯Logic of Being。純有(純粹自我肯定,沒有差異)=純無。一個規(guī)定性純粹的存在,推到極致會走向它的反面,它就是一個規(guī)定性,但它不規(guī)定任何東西,那就是沒有規(guī)定性。我們對這種辯證 法的把握是通過觀念辯證法去把握的,我們人類的層階比這種存在之邏輯要高級,所以可以理解它, 這種存在之邏輯是最低級的辯證邏輯。一個最單純的、最抽象的規(guī)定性把它堅持到極點會走向它的反 面,而這個運動是會無限循環(huán)的,莫比烏斯環(huán)只有一個面,它無限循環(huán),而且單純只有一個邊界,也 就是它只是一種單純的規(guī)定性,是差異本身,不是兩個東西的差異,是自己和它自己的差異。
當看短視頻時,基本就是被這種存在之邏輯所俘獲的,通過莫比烏斯環(huán)的辯證法,俘獲你的愛欲。在 里面你會覺得你是超出這個視頻的,不是我被這個視頻俘獲,而是我控制了這個視頻、在榨取里面的 快感、有趣的梗,在短視頻里好像把握到了某個對立,實際是虛假的對立 。
《蜜雪冰城》把很可愛、低幼的角色推到極致??闯勺杂蛇x擇的,實際是快消品消費、商業(yè)屬性很重 的東西,但是通過機械化的”甜蜜蜜”,也不告訴你買什么。這實際是個快消品宣傳,但是這里面刻意 去商品化,把無商品化推到極致,僅僅唱歌,無腦”甜蜜蜜”,在內容上充滿孩童的友愛(最不涉及錢的),但是推到極致,會讓主體反而覺得是成熟的產品,讓你覺得在消費時不需要考慮食品衛(wèi)生、冷鏈、員工服務、品控..,都可以讓你在我童話般的世界里保持孩童的夢想,恰恰是低幼與成熟之間的 辯證法運行起來了,可以放心大膽的、徹頭徹尾的、無腦循環(huán)的去幼稚,就是因為我成熟,我能鑒別 什么是好什么是壞的,把它的品牌形象塑造成一種”你可以在我這里做孩童,因為我會給你最成熟的商 業(yè)承諾,你吃我的東西不會有任何問題,我的價格也不會昂貴(就算昂貴,成年人買一個童年的夢想 啊)”。特意用圓圓的頭、公主棒、小王冠,3個去性化的小伙伴(偏男、偏女、偏中,性別化被抹平 了),你在體驗這種孩童的幼稚的內容時,你會看到成年人的差異在里面,會看到成年世界的性差異、 王權象征、品牌宣傳..,都是有成年世界的創(chuàng)傷在里面的,但是把幼稚、可愛推到極致,那么就好像你超越了這些低幼,我能感受到它產品的成熟,然后再用成熟的考慮回過頭看整個視頻中成熟的要素 (暗含等級制、性差異、品牌形象的透露、心理/精神/品味消費的承諾、成人世界身份差異),這個視頻這樣轉起來,就是因為它在給你極端低幼的東西的時候,你體驗到里面成熟的考慮,然后再把成熟的考慮推到極致的時候,又能感受到天真(一廂情愿去相信一個商業(yè)品類去商品化、宣稱整個消費體系不以商業(yè)/成人世界游戲規(guī)則來對待消費者)。出售一個幼化的心理狀態(tài)給他的消費群體,成熟到極致就 只能去一廂情愿的相信了、對陌生品牌產生認同 。
短視頻會一遍又一遍看,就是你的意識會下意識的玩這個辯證法,”這個好幼稚哦”,但是一廂情愿, 我就愿意去幼稚,這代表我的成熟,我可以收放自如的幼稚,這種收放自如本身會變成一種成熟狀 態(tài),但這種成熟不停收放循環(huán)后又變成一種幼稚,”我愿意玩這個呆板、無意義的、成全一個品牌它愿 意討我樂呵”,這就變?yōu)槿我?任性/孩子氣,成熟到極致、收放自如到極致就變成一種游戲的姿態(tài),然后可以不停循環(huán),不停切換2種意識狀態(tài),就會不停看。所有短視頻都有這個機制,為你允諾了主觀的自由,你不停處在兩極”震蕩”,實際是莫比烏斯環(huán),錯誤的以為你作為觀看者具有一個在兩極之間 做自由選擇的權利,觀看者有某種自由,看同一組畫面/情節(jié),既可以把它看的很蠢、也可以把它看的 聰明,就是這種不確定、曖昧不清制造了某種深度、它好像有它特殊的意義。一方面讓你覺得主體有 一種自由去抉擇是蠢還是聰明,另一方面你會覺得不是純粹的蠢也不是純粹聰明,因為這時候蠢和聰 明是一回事,辯證法上推到極端就是同一個東西,脫離了本質的維度。
黑格爾的存在之邏輯,再進一步進入本質(符號學的維度)的邏輯,但是這個本質的維度在這里被阻滯了,本質的邏輯在拓撲學上的對應物是交叉帽,其實就是把存在之邏輯/莫比烏斯加倍(四維空間把2個 莫比烏斯環(huán)用同一條邊拼起來),這個交叉帽在空間上是閉合的,不是一條線在連續(xù)它自己,而是一個面在連續(xù)它自己,交叉帽的邏輯就是本質的邏輯。意味著前面說的兩極震蕩中間形成一個縫隙、深度,這個縫隙就是本質化,這個維度是需要打斷的,不能循環(huán),要斷裂,這里需要一種失敗,比如這 個情境就是蠢,交叉帽中間的中斷只能通過主體性來給予,主體性按照自己的符號學姿態(tài),比如說”本質上這就是蠢”,要做一個判斷,不能處于兩極震蕩中,如果陷入莫比烏斯環(huán)的無限循環(huán),是無法進入 交叉帽/本質的邏輯,中間的阻斷就是 A=A 的、通過某種最低限度的主人話語,要通過自己的情景。短 視頻中我們普遍采取了拉開距離的姿態(tài),普遍認為我們是不會受傷的觀眾,有屏幕外的安全距離,看 它自己架設的符號系統(tǒng)無限循環(huán),如果要阻止它的循環(huán),那么可以讓它到我的世界里、架設在我的世界,就可以阻斷它了,把視頻里的情境再情境化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就可以阻斷掉它了。
莫比烏斯環(huán)的結構在我們主體里跑的特別順暢,代表人的意識結構本身的結構和它很類似。克萊英瓶在黑格爾那邊就是觀念的邏輯,基本可以說是人類整個的意識結構,克萊因瓶在三維很類似莫比烏斯,但是它是通過交叉帽的變化(四維),不是線或面的循環(huán),這里是一段空間的循環(huán)。莫比烏斯環(huán)的點的運動是可以實現在克萊因瓶上的,所以這些短視頻里的愛欲機制是可以在克萊因瓶/意識結構上不停跑的,它會有快感是因為覺得每次通過了一個真實的界面,其實這個界面不存在,每跑一次莫比烏斯環(huán)/看一次短視頻,就自我感覺好一點,可以在一個二元對立里主體擁有一種自由,這一刻看成蠢、 那一刻看成聰明、這一刻看成溫馨、那一刻看成恐怖、這一刻看成可愛、那一刻看成低俗,每一個都 好像有個一自我的節(jié)點被觸及、有個自我自由被這種運動維系在那邊,而實際上這個界面不存在,因 為四維空間中作為四維流形,沒有這個界面,這個界面就是主體性/自我意識 。
__________________
評論區(qū):就是梗文化。玩梗的人以為自己拉開了距離,自由把握了二元對立,這個又后現代了,那 個又解構了,結果自己在二元對立滑動游戲里無限循環(huán),成為最不自由的人。玩梗從最早的網上沖 浪開始,發(fā)展到主播時代里爆發(fā),現在甚至是主播都是虛擬的,直接讓人把玩現實與虛擬的二元對 立,陷入終極解構循環(huán)。脫離循環(huán)的辦法就是站住一個立場,表明態(tài)度,攤牌,不要用調侃去消解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