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混音使得人聲能夠聽起來更漂亮的輔助效果」~MitchieM技術(shù)博客
Mitchie M 技術(shù)博客????
原文鏈接:https://mitchie-m.com/blog/daw/vocal-aux-effect/
已獲得Mitchie M老師授權(quán)。
技術(shù)文檔翻譯仍處于測試(BETA)階段,如有描述問題請評論指出。(持續(xù)更新)
如能幫上您的話,希望能收到您的反饋。

這一次,我想試著寫寫關(guān)于「若是想要利用混音使得人聲軌能夠聽起來更漂亮,輔助效果該怎么設(shè)置比較好?」雖然也會有我自己風(fēng)格的地方,如果能作為參考我會感到榮幸。
順帶一提,關(guān)于串聯(lián)效果我以前也寫過一篇文章,大家可以參考一下。雖然內(nèi)容有點舊(汗)

鏈接:https://mitchie-m.com/blog/daw/vocal-mix-effect-plugin/
人聲效果器輔助軌
說起人聲軌的輔助效果,最常用的應(yīng)該是延遲和混響吧。
?
然后,就我而言除此之外,還會加入Early reflection(早期反射聲)和人聲加倍效果器。關(guān)于這個將在以下逐個介紹。
?
延遲
首先是延遲。這主要是,以突出人聲并增加聲音的深度和厚度為目的使用的。以及,通過將延遲音往左右延伸,也可以增加聲音的廣度。
?

說到人聲的延遲,由于存在Long delay,乒乓延時效果,氛圍回響等各種選項,需要選擇適合曲調(diào)的延遲。
?
▼參考事項

最近也存在不加入人聲延遲的歌曲,所以也不是說必須要加入。但是,類似rap這種具有沖擊性的人聲不加入會比較合適,所以根據(jù)使用場景也可試著考慮不添加這個選項。
?
混響
混響和延遲一樣,以增加人聲的深度,厚度,廣度為目的使用。
與延遲不同,混響會增加余韻,讓空間充滿自然的感覺。
?

混響的種類主要有,大堂混響,房間混響,板式混響,但對于以vocaloid曲為主的我而言大堂混響系的使用率很高。就vocaloid的情況而言,由于音質(zhì)與人類存在些許區(qū)別,若是不在混響里使用均衡器的話,聲音變啞說不出話的情況也是很多的。
?
此外,音軌上的音符數(shù)量越多,就越難聽到人聲混響。這并不意味著高質(zhì)量的混響插件會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嘗試使用自己的混響是個好主意。
?
early reflection
?early reflection是指,是指在混響中最先反射并反彈回來的聲音。若是混響插件的話也是有可以設(shè)定early reflection的,但是我的話是將這個early reflection單獨作為人聲的輔助效果來使用的。
?

使用early reflection的目的是,增加聲音的廣度的同時讓聲音變得清晰。
當(dāng)然用延遲也能增加聲音的廣度,但early reflection很快就會有回音,使得其與原本的人聲聽起來幾乎重疊。因此,聽上去像是蔓延中的原音,聲音很清晰。當(dāng)然加入這個也使得混響的殘響感也變得真實。
在加入early reflection的同時,不增加輔助效果器的發(fā)送量是一個訣竅。如果做到隱約能聽到的話,就可以得到自然的廣度。
以及,在同時使用混響和early reflection的情況下,請將那邊關(guān)掉。在曲子中有時會改變混響的量,因此單獨使用early reflection的話,可以在穩(wěn)定的級別添加此聲音。
?
人聲加倍效果器
雖說人聲加倍效果器不是必須添加,在音軌還有空余的情況下,將人聲直接變廣為目的使用。
插件的話我免費推薦iZotope的vocal doubler。

以及,在管弦樂的數(shù)量很多,或者主唱的人數(shù)很多的情況下不用會比較好。
?在獨唱中使用人聲加倍效果器的話,歌曲就會變得突出增加存在感。如果再加上淡淡的效果,就會變得自然。
如果以做到疊加的效果為目的去使用人聲加倍效果器的話,把歌錄兩遍并使用它們不是更好嗎?
?
最后
以上介紹的效果不需要全部都使用。在曲子中,根據(jù)各個部分改變發(fā)送量和廣度,加上變化使用的話會有效果。特別是延遲和混響,當(dāng)你在副歌部分的聲音擴(kuò)散到最廣的時候,氣氛會很熱烈。
?此外,還需要使用低切和均衡器來制作效果,我個人推薦在效果后面插入均衡器插件。

MitchieM P的評論:
輔助輸出的自動化的寫入工作是必要的。

轉(zhuǎn)發(fā)請遵循CC-BY-SA-3.0分發(fā)協(xié)議。
翻譯:桜野秋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