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緊缺選調崗位分配最全揭秘

最近2023屆成都緊缺選調即將分配的消息頻傳,想必各位學弟學妹們也十分關注。接下來就來仔細了解下歷年成都緊缺選調的分配情況吧!
一、成都緊缺選調整體上岸數(shù)據(jù)
首先從整體上說一下,四川緊缺選調崗位分為省直部門、成都、市州三類,這里有必要將這幾類崗位在分配過程中的情況說明一下,方便大家從整體上把握四川緊缺選調生【當然重點還是放在成都上】。
①省直專人專崗很透明:報考省直部門時可直接選擇具體崗位,這一點與國省考一致,例如:省財政廳綜合管理(一),則錄用后工作單位就是省財政廳工作。唯一的缺點就是省直崗位稀缺招錄非常少人數(shù)少,2023年一共才招錄63人。

②成都盲盒分配太刺激:何為盲盒,看一下職位表大家就明白了,成都的職位表既沒有說明區(qū)縣,也沒有指明單位,何去何從只能看最后階段市委組織部的分配,并且這個分配出奇的晚。

從學校來看,成都歷來都是緊缺選調最熱門地區(qū),招錄人數(shù)也很多,甚至占全部人數(shù)的1/3。哪些學??忌狭顺啥季o缺選調呢,來看一下數(shù)據(jù):
1)清北人數(shù)大幅減少:清北近兩年上岸成都緊缺選調2023屆:2022屆=25:62(預估),2024屆是否重啟分批次招錄成最大的懸念;
2)川渝五校持續(xù)霸榜:2023屆川大、成電、重大、西財、西交一共錄用268人。四川大學繼續(xù)穩(wěn)固榜首地位,絲毫不動搖;受疫情缺考影響,重慶大學上岸人數(shù)大幅縮減,相信2024屆會卷土重來;西南交通大學成最大贏家,應該跟專業(yè)強勢有關,已經(jīng)沖到的榜二的位置。


二、近兩年成都緊缺選調分配情況
成都20個縣市區(qū)+市直一共21個單位。整體可以分為五檔:
1)新區(qū)3駕馬車:具體為高新區(qū)、天府新區(qū)、東部新區(qū),平臺高、待遇最高,甚至可媲美江浙重點城市,但是招錄人數(shù)非常少,2021屆一共錄用50人左右,清北占比高達80%。2022屆收集到的25人中,首批12校有13人,第二批上岸分配有12人。
2)市直1條龍:市直部門平臺更高、待遇較好、錄用人數(shù)最多,2021年錄用接近300人(加清北預估),2022屆收集的有160人,人數(shù)多必然參差不齊,既有市委組織部、發(fā)改委、兩辦等實權核心部門,也有市公安局、規(guī)自局等垂管單位還需二次分配下放各區(qū)縣。

3)一圈主城5虎:具體為錦江區(qū)、青羊區(qū)、武侯區(qū)、成華區(qū)、金牛區(qū)。發(fā)展成熟又安逸,待遇僅次于三大新區(qū),2021屆各區(qū)錄用40人左右,2022屆收集到有72人。
4)二圈7大劍客:具體為龍泉驛區(qū)、雙流區(qū)、郫都區(qū)、溫江區(qū)、青白江區(qū)、新都區(qū)、新津區(qū)。生活成本不高、房價適中、綜合性價比高,其中不乏龍泉驛區(qū)、雙流區(qū)等待遇頂流,2021屆各區(qū)錄用40–50人不等,2022屆收集有82人。【說明:2020年新津撤縣建區(qū)之后,發(fā)展力度很大,在我這里三圈扛把子新津區(qū)正式升級二圈層?!?/p>
5)三圈8大金剛:大邑縣、浦江縣、崇州市、彭州市、都江堰市、簡陽市、邛崍市、金堂縣。三圈層高層次人才少,緊缺選調生職位發(fā)展?jié)摿Υ?,不過待遇在成都相對較低。2021屆分配到三圈層的人數(shù)相對較少,每個區(qū)縣錄用人數(shù)在15-20人之間;2022屆收集到的共有64人去往三圈。

三、成都緊缺選調分配影響因素
既然分配是玄學,就無法給出一個通用的標準,只能根據(jù)這些年份崗位分配的特點總結一些原則,整體上應該是符合的。同時希望大家不要鉆牛角尖,以個例質疑整體。
據(jù)內部消息透露,組織部分配把握的整體原則是:
①學校、學歷、專業(yè)均衡分配,即一個學校盡量分散在不同圈層、不同區(qū)縣,避免扎堆;
②同一區(qū)縣(市直單位)碩研、本科都安排上;
③同一區(qū)縣(市直單位)文、商、理工科均衡分配。
成都緊缺選調分配影響因素主要是:學校、學歷、專業(yè)、排名。
?學校:清北獨一檔,不得不承認體制內最偏愛清北考生,雖然歷年有清北考生分配到二、三圈層,那也是因為清北招錄人數(shù)相較往年翻倍導致。絕大多數(shù)清北考生都分配到了市直、天高東三區(qū)、一圈層。拋開清北,人大、復旦、上交、南大、同濟、浙大分配也較好。川內四所高校,因為招錄人數(shù)多,分配呈棒槌形,上限夠高可直達天新東三區(qū)、下限很接地氣一直是二、三圈層的主力。
?學歷:由于2021屆官方未發(fā)布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一下2022屆、2023屆四川緊缺選調生學歷分布。博研占比大約3%,碩研的占比大約在80%左右,本科生大約16%。因此,博研必須是香餑餑,博士分配一定不會差,基本就在市直部門和一圈層。再來看本科,本科生分配兩級分化比較嚴重,2021屆有一位北大考生分配到了二圈層溫江區(qū),據(jù)說是一位本科生。碩研由于是主力,在各圈層分配還是比較平均的。

?專業(yè):專業(yè)影響因素究竟有多大,考慮體制內主要以綜合性工作為主,專業(yè)性要求并不高。因此我一直認為專業(yè)的作用被夸大了,除非是像財政局、交通運輸局、衛(wèi)健委等部門會側重考慮專業(yè)對口。
?排名:排名以前影響不大,2021年崗位前幾名普遍分配較好,有點點這種感覺:你能考崗位第一/第二,那還挺牛的。先把你分配了,剩下的在按照學校、學歷均衡分配的原則進行。yq之后,高校畢業(yè)生對于體制內工作的主觀意愿更強烈、市州組織部對于選調生的招錄力度更大,因此招考及分配均出現(xiàn)新變化,2021屆之前的參考價值不大,大家要格外關注2021屆的分配規(guī)則和特點,這將直接影響2022屆及之后眾多報考者的命運。

劃重點:
以前四川緊缺選調分配崗位基本不看排名,主要考慮學校、學歷、專業(yè)等。2021年許多考生反饋,排名在分配中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第一,不少崗位按照排名依次市直、一圈、二圈、三圈。
第二,部分普通985院校本科生分配到了市直或主城區(qū),他們都是崗位第一。
第三,如果學校普通,成績又不好,大概率會被分配到三圈層,川渝五所高校都有這個特點。
總結:盡人事(盡量把握所有可控因素,提升筆面成績,不要給自己遺憾的機會),聽天命(分配依舊又較大的主觀因素,努力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最后預祝各位同學都能順利考上自己心儀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