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的大腦
人都有一個對象a,這沒有什么奇怪的,奇怪的是,人都只有一個對象a。從待選擇的欲望的對象,到唯一的被選擇(最高)欲望的對象,完成了從肯定性到否定性的辯證統(tǒng)一(“唯一”意味著,肯定那個唯一的,否定以外所有的)??赡苡腥藭闷妫瑸槭裁词俏ㄒ?,而不是多個,這是因為,人類本質上都是懶惰的實用主義者,在獲取一個就能夠完全支撐自我的情況下(缺口被假性填補上以后),就沒有動力去尋找下一個了,除非上一個發(fā)生實在界的破缺。就這樣,一個又一個創(chuàng)傷被繼承了下來,然而主體對此的“歸因”卻一個一個更替,而不是,同時更替為多個。大腦是懶惰而貪婪的,它遵從的不是客觀邏輯,而是“最小成本讓自己處于穩(wěn)態(tài)”的邏輯,因此,相比于“只要解決了a,b,c等等,就能xxx”,會更偏向于“只要解決了a,就能xxx”。太簡單條件,賦予了大腦“我的問題能夠簡單得到解決”的暗示,人們從這種自我暗示中甚至感到慰藉與放松,仿佛那個問題暫時性地消失了一樣。它永遠都不會去接受那個唯一慘烈的現(xiàn)實——“大他者不存在”,那是空虛的,無聊的,絕望的?!凹傺b”認同這點的人,不過是成為了另一個大他者的附庸,獲得了新的對象a,名為精神分析話語權以及“洞悉欲望法則的那個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