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的版本,桂枝換成紫菀,芍藥換成款冬花,紫菀和款冬花等一下再講,就是用
《金匱要略》的版本,桂枝換成紫菀,芍藥換成款冬花,紫菀和款冬花等一下再講,就是用這樣的結(jié)構(gòu)來做。所以這個藥就比較入氣分,比較會到我們的肺比較高的地方,然后把喉管這邊消炎,讓喉管不要分泌那么多痰,然后另外這些鎮(zhèn)咳的藥半夏、五味子都還在。而且細辛還是有,因為射干麻黃湯它的這個湯證,常常是遇到冷的時候,比較容易發(fā)作的,所以基本上我們是把射干麻黃湯看作是一種寒咳,而不是熱咳,因為它不是熱咳,所以里面也沒有加石膏,然后里面用的藥物還是辛溫的藥,所以細辛還是要放。所以從放細辛這件事就看得出來,它的藥物還是以溫藥為主,所以它是遇寒而發(fā)作的咳嗽,用射干麻黃湯。如果我們不提款冬花跟紫菀,單看這個桂林古本的射干麻黃湯,其實藥效就蠻不錯的了,款冬花跟紫菀到底是藥性非常溫和微弱的藥,有或沒有對這個方劑的主結(jié)構(gòu)影響不大。 射干麻黃湯它使用的機會,就是當你聽到他咳嗽的聲音,有那種呼嚕呼嚕的痰在喉嚨的時候,你就可以使用。不過這個辯證的點,有的時候會跟另外一個湯證的辯證點有混淆,就是后面的麥門冬湯。麥門冬湯是“咳而上氣,咽喉不利,脈數(shù)者”,那麥門冬湯的“咽喉不利”跟射干麻黃湯的“喉中做水雞聲”,癥狀也是有一點靠近。麥門冬湯的“咽喉不利”,主觀的感覺會比較像是有一口痰,我想把它吐出來,然后就很用力這樣“咳咳咳……”可它就是吐不出來,那個時候是比較偏到麥門冬湯。當然麥門冬湯還有一個別的辯證點,就是它是個熱證,射干麻黃湯是個寒證,所以在臨床的時候還要分一下。一般歷代的醫(yī)生抓射干麻黃湯的主癥的時候,多半還是聽咳嗽的聲音,如果剛剛好能夠從他的喉嚨聽到這樣的聲音的話,這個藥就比較不容易開錯。因為如果他這個咳嗽的問題,不是寒冷的痰凝聚在喉嚨這邊的話,那你用射干麻黃湯就好象沒有辦法打得很精確,因為射干麻黃湯它的藥物已經(jīng)弄到很精了,剛好作用在這一段。別的地方造成的咳嗽,藥物也是不能濫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