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要的從來不是救贖而是自我和解

注意內(nèi)容興許包含劇透,我只是看完劇有感而發(fā)一些個人意見。
最近看完了《招惹》和《虛顏》,兩部劇都給了我不同的感受,特別是第二個劇,我覺得很值得讓人深思。來自某度:虛顏?2022年曾慶杰執(zhí)導(dǎo)的?《虛顏》是由曾慶杰執(zhí)導(dǎo), 趙林擔(dān)任編劇, 柯穎?、 丞磊 、 王澤軒 、 宋昭藝等主演的網(wǎng)劇。故事講述了擁有傾城之姿的相國府大小姐沈沁不愿成為父親維穩(wěn)政局的工具,出嫁前夕用畫師十七姐姐的下落哄騙十七強行進行換臉,換取一個全新的身份。十七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了沈沁的臉,而她要替嫁的人正是自己多年前一見鐘情的救命恩人蕭寒聲。而變成十七容貌的沈沁以全新的身份留在了自己心愛的寧王身邊,而十七卻以沈沁的面容嫁進了將軍府。
全劇只有18集,是每集大概12分鐘的小短劇,很適合下飯。
比起男女主,我覺得女二和男二/反派人設(shè)更加鮮明,哪怕光看簡介也許有些俗套與狗血(畢竟電視劇嘛)。女二和反派的淵源從成為瘦馬,隨之跟相府小姐換了臉成為沈沁后被相府二公子捉弄炸傷眼睛時,因為反派拯救了女二開始讓她對反派產(chǎn)生了依戀。也許是英雄救美的那一剎那的心動,或者是因為常年在黑暗中遇到的那么一束光,我個人覺得這兩種原因都有一些,也許在南丁格爾效應(yīng)中摻雜了一些復(fù)雜的感情。
南丁格爾效應(yīng)(Florence Nightingale effect)即護理的人和被護理的病人之間產(chǎn)生愛情。
從克里米亞戰(zhàn)爭(1853-1856年俄國與英國、法國、土耳其、撒丁王國之間的戰(zhàn)爭)中,住院的傷兵親吻照顧他們的護士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的影子而來。
即被照顧的人對照顧自己的人容易產(chǎn)生愛情,相反也可以用于照顧人的一方在照顧別人的過程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進而產(chǎn)生愛情。--- 來自某度The Florence Nightingale Effect (also referred to as Nightingale Syndrome) is a pop-culture reference to the real nurse, Florence Nightingale, who treated her patients with care and compassion. Some people mistakenly believe that the term refers to a nurse falling in love with her patient, or vice versa, but it is meant to connote a kindhearted and empathetic relationship, not a romantic one. --- AMRI
在女二視反派為救贖的光時,反派也是不自覺地把她也當(dāng)成了救贖,習(xí)慣了女二的陪伴。從一開始的青春萌動,到后來在成年后爭奪高位時多了更多考量與顧慮,這段模糊的關(guān)系變得撲簌迷離。兩個人都視對方為救贖,他們卻因為了解彼此,同時知道給不了對方想要的一切。他們其實都很清晰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女二想要被診視,反派想要被肯定。只是兩人直到故事的最后才和自己和解。也正因為和自己和解了,反派“喜歡”上女主這種離譜的改編也更加合理,畢竟他要的一直都是救贖,而不是女主的愛情本身,證據(jù)就是反派下線前對女主說的話:你根本不理解我。女二在目擊到反派已去的情況下說的那一句:我說過,我永遠陪著你。他們在追求救贖的道路上成功和自己和解,所以他們才覺得無悔呀,因為終于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