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的反坦克導彈發(fā)射車(屏障S)
前身為蘇聯生產的風暴-S
服役時間:1979年
整套系統(tǒng)編號:9P149
使用底盤:MTLB
使用彈藥:9M114
發(fā)射彈藥角度:+15至-5
制導方式:SACLOS,無線電
備彈:12發(fā)

1991年蘇聯解體,獨立出來的烏克蘭繼承前者很大一部分軍事物資,其中就包括400輛風暴S反坦克導彈發(fā)射車。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烏克蘭軍隊部分9M114導彈已經達到了服役年限只能退役,這也導致部分發(fā)射車出現了無彈可用的境地,但隨著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以及東烏內戰(zhàn)爭的爆發(fā)。
使得烏克蘭軍隊看到了自身的軍事力量和武器裝備的不足,因此他們打算那些老式裝備進行二次升級以讓他們達到一定的戰(zhàn)斗能力。

屏障-S是烏克蘭基輔盧格設計局和國家阿爾塔姆股份有限公司開發(fā)。
根據UDR雜志的說法該武器只擁有對4千米內目標有精確打擊能力而不是6千米,同時該雜志提到因為風暴-S沒有安裝夜視間作戰(zhàn)瞄準設備,因此在夜間時幾乎沒作戰(zhàn),而且9M114采用的還是單級戰(zhàn)斗部,在面對安裝了反應裝甲的坦克時其威力會被大幅度的削減。
而根據烏克蘭人自己的說法屏障-S和風暴-S除了底盤相同的其他所有設備幾乎完全不同。
首先是導彈從9M114變?yōu)榱薘K-2P,該導彈是屏障ATGM的衍生品,其射程達到了7公里而且在面對敵人干擾時,該彈的抗干擾能力要優(yōu)于前文提到的9M114,而因為彈體相比9M114較大整車的裝填系統(tǒng)需要進行重新設計,但整車備彈量并沒有變化仍然是12發(fā)。

為了發(fā)揮出新導彈的射程優(yōu)勢,盧格設計局還將OPSN-1光學瞄準鏡安裝在屏障-s上,同時該瞄準鏡還集成了熱成像,激光測距儀,電視,等設備集成在了一起,最高可以支持20倍的方法模式,可以發(fā)現11公里外的目標。
就算是在行駛期間導彈操控員仍然可以通過OPSN-1進行觀察,這主要是因為其安裝了雙軸陀螺穩(wěn)定器。
屏障-S還安裝了自動跟蹤目標功能,只要將準星瞄準移動中的敵人后啟動該功能后,火控系統(tǒng)就會一直跟隨敵人直到導彈擊中敵人。
車內還安裝了激光告警裝置,在接受到告警信號后可以發(fā)射煙霧彈或者是進行機動規(guī)避,整體提高裝甲車在戰(zhàn)場生存能力,而且他也和很多烏克蘭坦克一樣安裝上了現代化的GPS定位系統(tǒng),數字加密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