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歷史,不忘初心,緬懷先烈,振奮中華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地處九州腹地,被歷史的風沙洗禮,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永不放棄的信念,在歷史戰(zhàn)爭之中,無數(shù)烈士,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洛陽的大地上壯烈著犧牲了。為了牢記歷史使命,緬懷先烈,體會紅色精神,本次的社會實踐我和我的朋友一起來到了洛陽市烈士陵園讓我們循著先輩的足跡前進吧!

(洛陽市烈士陵園)
洛陽市烈士陵園始建于1955年,地處機場路和狀元紅路交叉處東北側,園內安葬了四個不同革命時期的烈士。
進入陵園,首先便看到了洛陽烈士陵園的碑記,上面記載了烈士籍貫等主要問題的說明。抬頭望去上面赫然寫著八個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而其左右分別寫著“不忘初心”和“牢記使命”赤紅紅的,這不但是先烈們當時的責任吧,時過境遷,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甚至未來無數(shù)中國人的責任。

(烈士碑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走進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看見墻壁上一張張慘烈的照片,每張照片下都書寫著一段簡單的語言,平凡但卻偉大,那時候,我的心里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句話“歷史書上的一言兩語卻是無數(shù)人的一生”。
最為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石城攻堅的故事,在1948年3月8日,8縱突襲偃師,鞏義,9縱和太岳第5軍分區(qū)突襲新安,澠池。9日,3縱,4縱強渡伊河洛河,圍殲外圍據(jù)點,包圍洛陽城。11日9時,攻城開始,按照部署,3縱攻北門,東門,4縱攻西門,南門。12日0時40分,3縱8師23團1營東門突擊營營長張明在火力支援下,率隊連續(xù)突擊,攻破東門。緊接著,4縱11旅攻下南門。13時,4縱10旅攻破西門。15時,四門皆破。解放軍攻進城后,對敵實施分割包圍。受敵五千余人退守城西北角的核心陣地。14日16時30分,解放軍集中所有火炮猛烈沖擊,終于攻下敵人的核心陣地,至此,洛陽戰(zhàn)役勝利結束。
3月15日,國民黨援軍再次向洛陽逼近,在中央部署之下,解放軍決定有序撤離洛陽,我軍于4月4日,由陳謝兵團一個旅再攻洛陽,5日洛陽永遠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石城攻堅歷史紀念墻)

(在洛陽戰(zhàn)役中使用過的子彈和迫擊炮彈)
解放洛陽戰(zhàn)役的勝利是有重大的意義的,洛陽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主要發(fā)源地,自古就有“天下之中”之譽,當時,洛陽古城更是戰(zhàn)略要地,1947年6月,劉鄭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zhàn)略反攻,經(jīng)過7天7夜的激戰(zhàn),人民解放軍一舉攻克了被國民黨自稱為“金城湯池”的古都洛陽,改變了豫西地區(qū)的局面,對人民解放軍是巨大的激勵,對國民黨反動派而言更是不小的打擊,加速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消亡和解放中國的歷程。
毛澤東主席更是親自為解放洛陽寫賀電,反復修改賀電,高度贊譽在前線為了人民利益不斷戰(zhàn)斗的勇士們。

(毛澤東主席親筆修改解放洛陽賀電的手稿)
我從小的時候便聽過無數(shù)英雄們的故事,我自認為自己再也不會有所觸動,但是,只有親身來過之后,在紅色氛圍的包裹下,在一張張模糊的照片下,歷史的痕跡,英雄的身影反而在我的腦海之中愈發(fā)的清晰。只有感受過,才能體會到先烈們的偉大。沒有它們,也就沒有現(xiàn)在的我們。
回首望去,來時的路是一片平坦,但歷史的路上總是不隨人愿,充滿了曲折,正如魯迅先生而言“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路了”,而他們便是先走的人,為我們如今的平坦,用他們的一個一個腳印踩了出來。
來的時候,有些許烏云,出館的時候,竟然,陽光明媚。

(結束語)
旅行終究會結束的,但是旅行的意義是回憶的存在。先烈們雖然長眠于地下,但是他們并沒有逝去,因為他們存在于每個人的記憶之中,讓我們的這一代,下一代,每一代都記憶猶新。正是因為先烈們的犧牲,我們才得以生于紅旗之下,處于沒有炮火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