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魂記》懸疑元素和恐怖元素分析 ——并非只有血腥才能驚魂!

摘要:作為電影大師希區(qū)柯克的代表作品之一,《驚魂記》以雙重人格為切入點,營造了扣人心懸的恐怖氛圍。影片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設(shè)置,充滿動感的鏡頭語言,讓看似簡單的故事,隨著劇情的推進不斷的深入復(fù)雜,讓觀眾無時無刻不在提心吊膽,真正做到了恐由心生!
關(guān)鍵詞:《驚魂記》;驚悚電影;希區(qū)柯克;懸疑;恐怖
一.影片開頭的偷窺視角:
影片的開頭以偷窺的視角,將觀眾帶入了一個半開半掩的窗戶內(nèi),女主角瑪麗安和她的情人山姆正在私會。這種窺探的視角一開場便渲染了一種神秘、不詳?shù)臍夥?,恰好設(shè)置了懸念。???
二.瑪麗安逃跑過程中豐富跳躍的鏡頭:
在瑪麗安開車出逃過程中,導演使用俯視特寫還有中景鏡頭對女主角進行拍攝,強烈的塑造了瑪麗安攜款潛逃后的驚恐不安,穿插著對巨款的重復(fù)特寫,讓觀眾沉浸在濃重的懸疑氛圍中。
影片中疑神疑鬼的警察也加重了電影的懸疑氛圍,瑪麗安為了躲避警察的盤查,換了一輛不同汽車,但她卻驚奇地看到同一個警察倚在警車旁,緊緊盯著她。
?
當在瑪麗安躲開了警察再次開車逃跑時,她從頭到尾沒有說一句話,而是展現(xiàn)出濃重的緊張、不安還有竊喜等多種多樣的表情,而畫外音則是瑪麗安逃跑后她的老板、姐姐、男友及警察等人的對話還有瑪麗安自己內(nèi)心獨白,各種各樣嘈雜的聲音配上女主驚恐不安的表情,極大的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將影片推向一個高潮!
三.抵達旅館的撲朔迷離的氛圍:
當瑪麗安在狂風暴雨中到達旅館時,畫面充斥著橫的旅館和豎的房屋,瑪麗安從旅館的窗戶往外望去,對面神秘的房屋在夜色中高高聳立,彌漫著濃重的陰森、壓抑之感。
之后旅館主人諾曼出現(xiàn),為瑪麗安安排房間,邀請她吃飯。而諾曼說話的方式與常人稍有不同,他的神情拘束、緊張,也埋下了濃重的懸疑因素!
而旅館的管理室則掛滿了用陰森森的貓頭鷹標本,在寂靜的夜里,給瑪麗安帶來巨大的壓抑感。導演這些元素在暗示觀眾:諾曼看似善良,但其實十可疑和危險。
四.經(jīng)典的浴室殺人場景:
在這個片段中,瑪麗安先是很正常地享受淋浴,但是鏡頭一轉(zhuǎn),可以看到瑪麗安的背后有一個黑影逐漸靠近(隔著簾子細看可以發(fā)現(xiàn),這個黑影穿著女式衣服)。突然簾子被拉開,黑影高高舉起手中的刀,然后往下瑪麗安刺去。
?
在這里沒有采用任何特效或者特技,而是通過蒙太奇的拼接手法來營造了殺人的效果。78秒的畫面,導演用了78個鏡頭將其天衣無縫地拼接而成。觀眾沒有看到兇手殺人的血腥鏡頭,只看到浴室噴灑著無盡的水花,女主角的血流隨著水流無盡的流淌……
浴室殺人的結(jié)束鏡頭也十分巧妙:當血與水順著水槽盤旋而下時,攝像機以同樣的尺寸截取了一個特寫鏡頭:瑪麗蓮一動也不動的眼珠,讓人觸目驚心、深感兇手之殘忍……
然后諾曼驚詫的跑進浴室,他發(fā)現(xiàn)瑪麗安已經(jīng)死去,這給觀眾帶來疑惑:瑪麗安是不是被母親殺害的呢?
當諾曼冷靜的將現(xiàn)場的殺人痕跡處理的天衣無縫,并熟稔的把尸體沉入了沼澤中,又讓人不得不懷疑諾曼是不是殺人兇手!
五.私人偵探的調(diào)查和被殺:
私家偵探蓋茨是一個過渡性的人物。亞博蓋茨走進旅館,詢問諾曼瑪麗安的蹤跡,蓋茨顯得機警老練,而諾曼故作輕松卻又局促不安,讓觀眾以為在蓋茨的調(diào)查下,真相即將大白!因此蓋茨的死,讓觀眾十分吃驚!
蓋茨走上陰森恐怖的樓梯,這時秘密的屋子里打開了一條縫,一個看不清面孔的婦人手持利刃,突然沖了出來,影片沒有具體展現(xiàn)殺人鏡頭,重點表現(xiàn)了蓋茨被殺時慘狀,鮮血的涌出,使整部影片彌漫著恐怖氣息!
六.真相大白的時刻:
在偵探死后,米婭和山姆不斷的探求真相。接近真相的那一刻,米婭緩慢的腳步和壓抑的配樂,讓觀眾提心吊膽,當米婭逃進地下室,發(fā)現(xiàn)“母親”的真面目,此時諾曼正拿著利刃沖向米婭,山姆及時出現(xiàn)制止了精神失常的諾曼,至此,緊張感才告一段落。
影片結(jié)尾,導演還要讓膽顫心驚的觀眾再次直面諾曼。牢房中的諾曼,腦海中運行著代表母親人格的內(nèi)心獨白,表情則由不安慢慢轉(zhuǎn)換為竊喜,直到浮現(xiàn)出一個詭異的微笑。與此同時,諾曼的笑臉和他母親的頭骨疊加在一起。從而為彌漫著恐怖氣息的整個影片畫下圓滿的句號。
總結(jié):
《驚魂記》可以算是驚悚片教科書式的案例,影片一波三折、懸念叢生、節(jié)奏緊湊,尤其是人物個性轉(zhuǎn)變的塑造令人印象深刻。雙重人格的心理細節(jié)對比令人印象深刻,尤其片尾的反轉(zhuǎn)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導演對影片聲畫的巧妙把控,成功塑造了影片的懸疑和恐怖元素,在有限時空里創(chuàng)造出驚悚懸疑的巔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