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小小的讀后感
避難趨易,急于求成大概是人的天性吧。從小到大,我們無數(shù)遍聽到,我們要自律,我們要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要按照最好的方式去走,哪怕那對于現(xiàn)在來說,是痛苦的。無數(shù)人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告訴我們,往這條路走下去,會有什么好處。但是沒有人告訴我們,為什么,我們會頹廢,為什么我們會選擇當(dāng)下有酒當(dāng)下醉的生活,為什么我們寧愿選擇忍受痛苦,也不愿意為未來提前考慮。
人,雖然是一種高智能的動物,但是骨子里,還是一種動物。是動物,就會傾向于目光短淺、即時滿足。這是刻在骨子里的。因為如果將現(xiàn)在對于人類的要求,帶入到遠古的祖先身上,那他們將死的很慘。
我們的祖先,必須借助本能和情緒,對食物即時享受,對自己不了解的東西迅速退縮躲避,才不至于被吃掉,被餓死。同時,為了生存,必須減少能量,像思考、鍛煉這種耗能高的行為都會被排斥,而不需要思考的行為,則深受人們的喜愛。畢竟,在原始社會中,如果不能節(jié)省能量,說不定哪天就被吃掉了。而這種想法,哪怕是進入了現(xiàn)代社會,哪怕是已經(jīng)是一種缺點了,也還是深深的刻在我們的骨子里。就像我們喜歡躺著刷抖音,也不愿起來看一本書,哪怕知道,看書是更好的。
究其原因,要從我們的腦子開始講起。
我們從海洋里的細胞,到現(xiàn)在的人類,大腦總共經(jīng)歷了三次變化。為了適應(yīng)陸地的生活,我們進化出了本能腦。管理一切本能反應(yīng)。他是強大的,但是盲目的。打個比方就像建造金字塔的無數(shù)工人。他們是人類活動的落實者。沒有他們一切都是空談。而到了哺乳動物時期,進化出了情緒腦,他是建造金字塔的各個指揮,負責(zé)指揮本能腦進行工作。但是他是混亂的,獨立的,他很強大,能深深的影響人的行為。但是他的選擇,不一定正確,也意識不到自己是否正確。歷史的轉(zhuǎn)折在人類誕生的那一刻,我們進化出了理智腦,打個簡單的比方,我們的金字塔迎來了那個設(shè)計者,領(lǐng)袖。在理智腦之前,情緒腦各行其事,沒辦法做到一個完整的內(nèi)容,都是零零碎碎的,而理智腦的作用,就是把情緒腦集合起來,一起向著一個方向努力,動用全部的力量。由此,才有了我們無與倫比的智慧。
然而,理智腦是弱小的,他只是一個力量有限的首領(lǐng),而且年齡很小,遠遠沒有情緒腦來的強壯。所以,我們雖然有了這個領(lǐng)袖,但是對于情緒腦的控制能力并不一定強大。從骨子里來說,我們還是那個原始人。喜歡及時行樂,目光短淺,不喜歡長久以后的益處,容易收到情緒的控制。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別想要,但就是得不到。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認為自己在思考,其實就是對自身的行為和欲望進行合理化。就像,我們總是想著,今天先干嘛干嘛,明天再開始努力吧。類似于這種
我們需要鍛煉的,其實是我們的理智腦。讓他真正的對行為有充分的掌控能力。
現(xiàn)在教你一個小小的辦法吧,想象你的前額頭,有一塊理智腦,每當(dāng)你想干什么事的時候,感受一下你的前額頭,想想,這是你的理智腦在辦事,還是你的理智腦被裹挾了。記住,理智腦才是真正用來發(fā)號施令的,不要被強大的情緒腦控制了,做事之前想一想,不用盡力去約束,做事之前想一想,這是誰發(fā)出的指令,這指令是為自己開脫呢,還是真的要去做什么事。慢慢來,不急不急,一點點的改變,有改變就很棒了。哪怕感受到了自己的想法有點不好,及時壓制住他,但也不用憂傷,這非常正常,不用急躁,就說一句,哎呀,我的野蠻人人格又出來了。笑著過去,事情就會發(fā)生改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