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生|藝無止境-中國當代名家書畫藝術大展


【個人簡介】
李安生,畢業(yè)于河北師大美術教育專業(yè),多年從事美術教育工作,中學高級教師。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特約藝術家。李安生多年潛心于寫意人物畫創(chuàng)作,在水墨藝術實踐中,尋求以線構形的人物結構與筆墨意趣的完美契合,對傳統與現代,國畫與西畫,寫實與寫意融會貫通。作品追求既有嚴謹的寫實精神,又有文人畫的散逸旨趣。注重思想品位和文化內涵,代表性作品有《大風歌》、《煮酒論英雄》和《泣血雄魂》等。作品題材多取自歷史故事、古典文學和古人詩意。他曾多年從事水粉、水彩等西畫工作,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有《仰望星空》,這是一幅以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融匯中、西美術史每個重要時代的代表性美術作品,并以象征手法寄托了畫家對美術的摯愛、夢想與追求。作品以國畫材料,歷時一年,于1990年制作完成。另外還參與了許多大型壁畫、浮雕組畫的設計與制作。如為天津火車站設計浮雕組圖(48幅)《天津建衛(wèi)600周年》;大型壁畫《八方來客集津門》;人民大會堂天津廳壁畫設計《歷史天津金融街》;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史館設計大型浮雕組圖(9幅)《鐵翼雄師》等。
1982年 國畫作品《行軍路上》參加《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55周年河北省美術作品展覽》獲優(yōu)秀作品獎(河北美協)。
1990年國畫作品《聽聲》入選《中國首屆風俗畫大獎賽》。
1990年國畫作品《江河水》參加《中國現代書畫大賽》獲優(yōu)秀獎(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美術雜志社)。
1994年 國畫作品《唐山記憶》入選《慶祝建國45周年河北省美術作品展覽》(河北美協)。
1998年 國畫作品《司馬遷》入選《中亨杯全國書畫大展》(中國美協)。
1999年 國畫作品《滄海橫流》參加《河北省廉政清風書畫攝影展覽》獲得二等獎(河北美協)。
1999年 作品《悲壯的樂章》入選《慶祝建國50周年河北省美術作品精品展》(河北美協)。
1999年 作品《孔子游晉》入選《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美協等)。
1999年 作品《母親,我要歸來》參加《慶祝建國50周年暨澳門回歸全國詩書畫大展獲優(yōu)秀獎《中國美協等》。
2002年 作品<厚土>入選《2002年迎奧運全國中國畫大展》(中國美協)。
2002年 作品《厚土情深》參加《秦皇島之夏 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中國文聯)。
2004年 作品《使命》入選《2004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
2005年 作品《鐵血雄魂》參加《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大型書畫藝術作品展》(中國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等)。
2005年 作品《磐石》入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大型書畫展》(人民日報社等)。
2005年 作品《一別瑤池向蓬萊》參加《八仙過海杯全國書畫大展》獲二等獎。
2007年 作品《朱德總司令》應邀參加《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書畫作品展》(人民日報社)。
2008年 《天津建衛(wèi)600周年》大型浮雕組圖設計(48幅)(現陳列于天津火車站前廣場)。
2008年 大型壁畫設計《八方來客集津門》(天津城市景觀所)。
2008年 大型壁畫設計《迎客松》(黃楊木雕,天津國賓館)。
.2008年 設計大型浮雕組圖《鐵翼雄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史館,清華美院工程、天津美院雕塑系制作,聘請李安生主創(chuàng)設計)。
2009年 為天津設計《歷史天津金融街》(人民大會堂天津廳)。
.2009年 浮雕壁畫設計《地中海風光》(廣州地中海國際酒店)。
2009年 壁畫組圖設計《二十四節(jié)氣組圖》(山西旅游景區(qū)訂制)。
2012年 國畫作品《叼羊》入選《美麗家園 魅力新疆---第七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作品展》(中國美協)。
2017年 國畫作品《赤壁懷古》參加《香港全球水墨大展》。
2018年 國畫作品《寒梅氣節(jié)醒獅精神》入選《'香凝如故'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畫,油畫)》(中國美協)。
【作品鑒賞】

《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李安生人物畫的筆墨語言,選擇“小寫意”水墨風格進行創(chuàng)作,這種兼工帶寫的畫法,既不象大寫意語體那樣因簡筆容易產生的粗率與空乏,也不似工筆語體那樣精謹工整,也避免流于匠氣的風險,而是以筆墨豐富性,形象表現的鮮活性和色彩的潤澤明麗見長,筆力雄勁,墨氣氤氳,不僅構圖,畫法也“窮變化于筆端”。

《圣潔》
讀他的人物畫,有“滿紙飛動”之勢。這是中國畫的最高原則,即以“氣韻生動”為第一。畫中人物動起來就有了生命,山水動起來就有了情韻,花鳥動起來就有了生機,這是李安生人物畫的核心旨趣。也是他的人物畫風有別于常人的卓犖之處。他以富有動感的“五筆七墨”,去抒寫人物的生動造型、夸張的身姿手勢、迎風飄舉的衣紋,并置于開闊的空間,不乏有起伏的山巒、迅疾的行云、花木的婆娑、樹影的搖曳及光影的變幻的背景相襯,抑或與坐騎共征程,都力求給人以搖山蕩谷、風馳電摯之動。

《東坡吟唔嘯圖》
讀他的人物畫,有“出舊嬗新”之變。細加推究,李安生人物畫得之傳統很多,這是他的立身之本,而得之于“他山之石”也很多,致使他的人物畫在保持中國畫寫意精神的同時,獲得更強的表現力而具現代感。他把西方的寫實手段引進他的人物畫,以造型帶動筆墨的新變。李安生絲毫不忽視中國畫筆墨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并有著相當強的筆墨功夫。他努力在寫意的筆墨與寫實的造型之間深化造型意識,力矯新老文人畫重筆筆輕象,重神輕形的弊端,并根據描繪對象的豐富和感悟的新穎,相應地發(fā)展前人所無的筆墨,使“筆墨當隨時代”。他把西方的平面構成引進他的人物畫,使構圖不再是傳統的舊有程式,而是讓背景站立起來,成為一種豐富境象的展示,讓人們正看主體,俯瞰襯景,形成視覺可以自由轉換的多種圖式,實現主體人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音容笑貌。在他的人物畫中,又把西方色彩與傳統色彩、感情色彩與自然色彩交融于一,讓色彩與墨相和,起到以色托墨的作用。

《烏江雄魂》
同時在以毛筆借助水墨的用色技巧中,除去平涂、渲染外,還運用了潑墨潑彩、撞水撞粉法,造成了有控制的漬痕與滲化效果,使之與獨特的意境相化合,加強了色彩的感染力。中西畫法、技法及審美、視覺方式的融會,為李安生人物畫的發(fā)展開了新生面。

《老子出關》
讀他的人物畫,有“古意系今情”之想。所謂“古意”,即古人之情。在傳統人物畫中多為文人士大夫一己性情和個人悲歡的宣泄,而李安生筆下的古意人物雖取材于歷史故事、古典名著、古人詩意,但絕非是古人那種消極和孤寂的情調。他的畫“發(fā)古人之幽情,接今人之思緒”,是以現代人的心態(tài)和情感關照傳統,既有濃郁的古意,又有時代的新鮮感受。他憑借花鳥、山水、人物兼擅的優(yōu)勢,毫不牽強地把山水、花鳥融入他的人物畫中,使畫面富有活力和現代感。就整體而言,他的作品無一不灌注了催人奮發(fā)而又令人深省的立意,充滿了氣貫長虹的陽剛之美。李安生的人物畫畫出了智慧、才藝與生趣,畫出了人情、人性與人格,畫出了自家面貌。(作者:賈德江,著名出版人、美術評論家、畫家)

《喜從天降》
李安生人物畫以傳統文化精神為前提,繼承民族審美理念與筆墨傳統。對東西方繪畫全面觀照,對傳統與現代,寫實與寫意有了更深刻的認知與反思之后,尋求以線構面的人物結構與筆墨意趣的完美契合,作品追求既有嚴謹的寫實精神又有散逸的文人畫旨趣,在他的畫中,”情“與”境“相互映襯,呈現一種跌宕錯落、蒼茫與悲情的大美氣象,其畫作的藝術性與觀賞性來自于觀者與畫中人物和畫家創(chuàng)意所產生共鳴。

《松風高隱》
李安生執(zhí)著于歷史人物畫創(chuàng)作幾十年,這種擇善固執(zhí),完全源自于他對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由衷執(zhí)念。他創(chuàng)作的一批批歷史題材人物畫卷,讓你重溫歷史,體悟千古風流人物的高風亮節(jié),讓你走進傳統,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他畫《大風歌》展現帝王氣象;他畫《竹林七賢》抒寫魏晉風流;他畫《司馬遷》、《滿江紅》昭示正道忠魂;他畫《李白吟嘯圖》、《赤壁懷古》吟唱文人風骨;他畫《泣血雄魂》,悼念抗日戰(zhàn)爭為國捐軀的軍事將領,也體現了畫家的家國情懷、歷史責任和使命擔當。

《才女魚玄機》
他的畫室懸掛一幅《定風波詞意圖》,畫出了蘇軾因烏臺詩案,連遭貶折之后,又三月道中遇雨,不為仕途兇險和環(huán)境艱辛所困,吟誦“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氣度。暗喻畫家自己,不慕榮利,甘守寂寞,在藝術創(chuàng)作之路砥礪前行。我想,這正是藝術家的定意。我們對其作品的解讀,不僅在筆墨本身,還在于畫作之中承載的人生哲理,以及畫作所接通的歷史與當下的聯系。(作者呂立新為著名文化學者,藝術品投資與鑒賞專家,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

《陸放翁詩意圖》

《觀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