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7,還有什么值得聊的?

前不久理想L7上市,網(wǎng)上有人發(fā)了張圖:特斯拉研究自動駕駛;比亞迪研究刀片電池;蔚來研究換電技術(shù);小鵬研究超級快充;奔馳研究油改電;奧迪研究大眾換殼;理想研究中國人。

然后就有人艾特我,說我的口頭禪就是:別人研究車,而我研究你,所以理想最應該充值的節(jié)目應該是我的百車全說。然后我就回復他說,理想別說充值我了,不拉黑我就不錯了。
早期我十分不看好理想汽車,這個態(tài)度是非常明確的。那時候,我覺得理想汽車用增程式這種過時的技術(shù)來忽悠消費者,理想ONE這款車就是李想SEV項目失敗后,臨時轉(zhuǎn)型的產(chǎn)品。沒想到,幾年后理想ONE熱銷,現(xiàn)如今的理想L9/L8也賣的很好。
網(wǎng)友直呼我被打臉。說實話,理想這幾年在轉(zhuǎn)型,我的想法也在轉(zhuǎn)變。打我臉的不是理想汽車,而是中國消費者。我站在消費者角度換位思考,我發(fā)現(xiàn)在新能源大趨勢下,一臺能讓客戶用的開心、沒有焦慮、有幸福感的車,就是好車。

今天咱們聊理想L7,這車上周三正式上市,剛上市的時候,不管是網(wǎng)上還是線下門店反響都很一般。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在周中的時候大家都很忙,孩子該上學的上學,而且剛開學不久,說不定還會有期初考試。大人該上班的上班,所以沒有什么反響很正常。
但是到了上周末,線下的門店就突然火了起來,來看L7的客戶逐漸多了,有的店里甚至出現(xiàn)了人滿為患的場面,甚至不少銷售都說客流量比L9和L8上市的時候還要更多。這周一我們跟銷售溝通,店里大定增加了約15個,小訂增加了約70個,這個數(shù)據(jù)放在任何一個新能源品牌,老總晚上睡覺都能笑醒了。就連理想汽車的CEO李想都說,必須保證2.5萬輛/月的交付保底。等Air開始交付后,有3萬輛/月交付保底。

當然,口號肯定得喊的響響的,能否完成就另當別論了。但是不管怎么說,理想現(xiàn)在的三款車L7/L8/L9算是打出去了,一時半會兒也不會再上什么新車,在這個新產(chǎn)品序列里,你更喜歡哪款呢?是不是選購起來很糾結(jié)呢?L7\L8\L9該怎么選?MAX\PRO\AIR該怎么選?什么人適合買?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點。今天這期節(jié)目我們就展開來好好聊聊。

理想L7有哪些亮點?和L8、L9有什么區(qū)別?
現(xiàn)如今,家族風格的設計已經(jīng)成為各大品牌的特征之一。比如寶馬是雙腎+天使眼,奔馳是三角眼+三叉星,奧迪是六邊形中網(wǎng)+4個圈。包括現(xiàn)在的新能源車也是一樣,比如特斯拉的鯰魚前臉等,可以說套娃設計已經(jīng)見怪不怪。但是要說現(xiàn)如今誰能把套娃玩到爐火純青,外觀做到基本沒區(qū)別,我敢說理想的L789系列要是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了。

你一進理想的展廳,甚至會懷疑展廳里放了三臺一樣的車。就比如才上市的理想L7,從車頭上看,和L8、L9有任何區(qū)別嗎?別說看圖片了,就算現(xiàn)實中把三臺車停在一起,只看車頭,我也敢打賭,你都認不出來誰是L7、L8、L9。
三款車只有很細微的差別,比如L7用上了星環(huán)燈。之所以會用上這個配置,也是為了滿足2024年即將在歐洲和中國推行的,更為嚴苛的行人碰撞法規(guī),這種更平緩的車燈角度可在碰撞發(fā)生時,引擎蓋更容易彎曲潰縮,從而減輕對行人的傷害。不過L8和L9在后期,肯定也會用上這款星環(huán)燈。

所以在外觀上,既然車頭一模一樣,那側(cè)面和尾部有區(qū)別嗎?側(cè)面三款車的區(qū)別在于車長,主要集中在C柱和D主之間。L7的CD柱距離最短,L8中等,L9最長,就這么點區(qū)別,而且得對比才能看出來。到了尾部,這三款車才有比較明顯的區(qū)別。理想L9的牌照框在后尾門上,而L7和L8的牌照框在后保險杠上。額…外觀方面就這么多。

當然,也有媒體找了一些細節(jié)優(yōu)化的地方。比如,理想L7的車尾不如L8那么平直,還有一絲絲小溜背的感覺,而L8卻直上直下,車頂和D柱之間基本就是90度的夾角。此外,L7因為車頂和D柱的角度比較平緩,所以L7的后窗面積明顯比L8要小很多,而且L7的后尾窗上面的尾翼也要比L8的更大。

同時,L7的高位剎車燈是兩段式,而L8和L9的高位剎車燈是一條直線。所以只要看到牌照框在上面的就是老大哥L9,高位剎車燈是兩段式的是L7,牌照在下面+一體式高位剎車燈是L8。是不是奇怪的冷知識又增加了?以后再街上不會認錯了吧。或者看到紅色和白色的車漆,那一定是L7。有人說,這車沒有尾標嗎?嗯,有的。但是看尾標顯得不專業(yè)。

除了外觀,相應的,L789三款車的尺寸肯定也不一樣,但是差別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其中L7和L8的尺寸是非常接近的,L8比L7僅僅長了3厘米,高度高了5厘米,但是它倆的寬度和軸距一模一樣,都是寬1995毫米,軸距3005毫米。

而老大哥L9就要比它們大不少,長度比L8長了138毫米,寬了3毫米,高度一樣都是1800毫米。軸距比L8長了100毫米,所以大哥還是大哥,畢竟L7和L8定位中大型SUV,L9定位大型SUV。但即使是三者中最小的L7,車長也超過5米,軸距超過3米,寬度接近2米,空間表現(xiàn)肯定不差。

除了尺寸,在座椅的布局上三款車也有區(qū)別。L8和L9都是6座布局,L7是大五座。雖然L7的第二排是三座布局,但是相比其他品牌的第二排,L7的后排還是有它的特點。比如官方稱右后的老板座為“皇后座”,因為它的第二排座椅支持靠背調(diào)節(jié),最大可調(diào)節(jié)40度左右。

同時座椅采用了3D舒適性的海綿作為填充材料,而且后排座椅的設計據(jù)說就是為國人量身打造的,坐進去有陷入感。再加上副駕駛座椅面還配備了可電動折疊的腳托,舒適性相比傳統(tǒng)的第二排肯定是要強不少。但是對比自家的大哥L8和L9上的獨立座椅,我覺得終究還是會差點意思。
而且還會少了冰箱和小桌板,所以豪華和舒適配置也一定隨著座位數(shù)的減少從而減少。不過座椅的乘坐感受千人千面,咱們編輯兔子去店里體驗回來,一直吐槽后排座椅不舒服,皇后座功能多此一舉,中間位置坐著更難受,妥妥地四座車。

內(nèi)飾上,理想L7和大哥L8、L9就一模一樣了,中控由兩塊15.7英寸的大屏幕+13.35英寸彩色HUD和Mini LED安全駕駛交互屏組成,功能和大哥們比也是一應俱全。關(guān)于屏幕,L7和L8用的是LED屏,但是L9用的是OLED。
在豪華配置上,L7的PRO和MAX還有可以高低調(diào)節(jié)的空氣懸掛系統(tǒng),魔毯空氣懸架系統(tǒng)和激光雷達。但是L7 AIR有CDC連續(xù)可變阻尼減振器。當然,還要一處小細節(jié),就是L7的中央扶手下方?jīng)]有儲物格了,而L8和L9這塊是掏空的。原因是L8和L9是三排座,可以把鼓風機和空調(diào)等空調(diào)結(jié)構(gòu)放在車輛后部,而L7是五座車,只能放在中央扶手下方,犧牲掉這部分儲物空間。

在動力總成上,依舊是那套1.5T四缸發(fā)動機的增程系統(tǒng),前電機的最大功率130千瓦,后電機最大功率200千瓦,百公里加速5.3秒。電池為42.8度的三元鋰電池,這里也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PRO和MAX都是寧德時代的電池包,但是L7入門AIR版用的是蜂巢能源,L9入門AIR版用的是欣旺達的電池包。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54馬力(113千瓦)。WLTC工況續(xù)航里程1100公里,WLTC工況純電續(xù)航里程175公里。
在智能駕駛輔助上,理想L7 Air和理想L7 Pro搭載理想AD Pro版系統(tǒng)和智能空間Pro版系統(tǒng),芯片總算力為128TOPS。理想L7 Max則采用了全自研的智能駕駛理想AD Max版系統(tǒng)和智能空間Max版系統(tǒng),并搭載了雙英偉達Orin-X算力芯片,基于地平線征途5的視覺方案,總算力達到508TOPS??梢詫崟r高效地處理高清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超聲波傳感器的融合信號。

對于一般的高速領(lǐng)航來說,硬件標準肯定是足足夠用了,具體算法體驗還得由各位親身體驗。畢竟每個人對于輔助駕駛的介入程度,跟車的距離,反應的速度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所以總的來說,L7和L8/L9最大的區(qū)別就是車身尺寸和座位數(shù),在外觀內(nèi)飾方面的變化真的不大。買這三款車的人,無非是根據(jù)空間,配置,座位數(shù)來決定如何下手??偨Y(jié)來說,L7像110平的兩居室,L8像130平的三居室,而L9就像180平的三居室。


L7和L8、L9該怎么選?適合什么人買?
目前理想L7一共推出了三款車型,分別是31.98萬的AIR、35.98萬的PRO和37.98萬的MAX。其中PRO比AIR多了一套高低調(diào)節(jié)的魔毯空氣懸掛,電池供應商一個是蜂巢能源,一個是寧德時代,總價差了兩萬。

而MAX比PRO多了雙8155芯片、后排15.7英寸娛樂屏+多媒體系統(tǒng)、雙英偉達ORIN-X輔助駕駛芯片、揚聲器多了兩個、以及1個激光雷達等。如果你之前對比過L8的配置表,會發(fā)現(xiàn)L8也有AIR、PRO、MAX這三款配置,并且PRO也比AIR只多了一套高低調(diào)節(jié)的魔毯空氣懸掛,MAX比PRO多的東西也和L7一模一樣,所以這么說來L7和L8該怎么選就非常清晰了。
理想L7說白了,就是理想L8的五座版。L7和L8同配置對比,也就是31.98萬對比33.98萬,33.98萬對比35.98萬,37.98萬對比39.98萬。差價2萬,多個座位,你怎么選?

很多人關(guān)心了新增的AIR版配置值不值得選?其實,當從配置上看,貴2萬的PRO版,也就是多了個空氣懸架,好像沒什么性價比。但是電池包供應商的差異也不可以忽略,欣旺達和蜂巢能源隨意也是一線供應商,但是比起寧德時代的名氣,還是差了不止一星半點。
如果說欣旺達與蜂巢能源的電池包與寧德時代沒有差異,只是采購成本上便宜很多,因此才能降低入門AIR版的定價,那這當然是最好的結(jié)果,那AIR版值得推薦。但是,如果實際使用效果并沒有寧德時代好,那這2萬的差價完全不值得選擇AIR版,應該直接買PRO版本。

至于MAX版,那真的錢有余力的客戶考慮的配置了,畢竟跟入門31.98萬比,要貴出6萬,這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換來的無非是后排液晶屏,雙8155芯片,激光雷達,21個喇叭。性價比肯定是不高的,但預算充足,想一步到位的人可定還是會直奔頂配,畢竟男人都會愿意為硬件買單。
你會發(fā)現(xiàn)買這車,感覺不像是在買車,更像是在買電腦。錢都花在芯片,顯卡,液晶屏上了,而這些東西只要搭上“車載”兩個字,身價都會翻好幾倍。值不值,只能自己掂量掂量自己的錢包了。

當然,五座和六座并不是多一個沙發(fā)那么簡單,整個車內(nèi)乘坐體驗完全不一樣,畢竟第二排是獨立座椅,坐起來肯定要比普通五座的L7舒服。所以六座車平時要是四個人出行,完全可以把它當做一個大四座來開,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立座椅,而當一家人出行的時候,可以隨時用上第三排兩個座椅。
據(jù)門店的一線銷售反饋,雖然來看理想L7的客戶非常多,但是不少看完L7的客戶還是轉(zhuǎn)頭去訂了L8,因為比起空氣懸掛,多加兩萬,他們還是愿意多一排座椅,這可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用得上的配置啊。至于L9,它更像是個高高在上的大哥,用更大的空間,更高的價格去撐起理想汽車的門面,除非你真的不差錢或者每天出門都是五六個人一起,那可以無腦選擇L9,不然的話真的沒有必要。

其實不管是L7、L8還是L9,好像看來看去,在同等價位里基本沒有直接的競爭對手,要么動力系統(tǒng)不一樣,要么尺寸不一樣。雖然理想用的是增程系統(tǒng),虧電狀態(tài)下油耗也不低,跑高速的油耗也不低。但是作為消費者自己來說,就算我當個燃油車來開,8-10個油的油耗我也能接受,畢竟它這么大的尺寸在這里。而平時還有100多公里純電續(xù)航,只要我車位可以安裝充電樁,那平時就是純電駕駛,別提多省錢了。的確,部分地區(qū)還可以綠牌不限牌不限行,別提說爽了。

理想汽車吸引人的點,就是產(chǎn)品包裝的高大上,技術(shù)不一定要多黑科技,但是能給你一點新意,即使是最低配的L7 AIR,該有的配置也是一應俱全,比如大屏、車聯(lián)網(wǎng)、L2級駕駛輔助、電吸門、懸架軟硬調(diào)節(jié)、遠程啟動、對外放電、方向盤電動調(diào)節(jié)+記憶+加熱、真皮座椅、前后排座椅電動調(diào)節(jié)+通風+加熱+按摩(L8還有第三排加熱)、256色氛圍燈等等。

所以很多消費者,手捧30多萬,看看理想L7和L8,都覺得性價比不錯。因為他去看合資車,也就是漢蘭達和冠道這類車,他去看豪華品牌,只能看Q5、X3這個級別。而理想拿自己的車對標的都是X5\GLE,產(chǎn)品發(fā)布會現(xiàn)場李想那種堅定的眼神,甚至讓你有種BBAL才是真正的德系四強。
其實理想產(chǎn)品的成功,我覺得用個公式就能解釋。當別人研究1+1為什么等于2的時候,理想汽車已經(jīng)開始研究1+1=2到底可以用來做什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