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億跌落:蘋果衰退之后,下一個是亞馬遜嗎?

文/陳徐毅
眾所周知,亞馬遜是去年緊隨蘋果之后第二個榮登萬億市值的科技巨頭公司,整個業(yè)界唯此兩家。同樣的是,這兩家科技公司都于去年10月開始的美科技企業(yè)市值集體退潮中遭遇了重大挫折,市值嚴重縮水。蘋果現(xiàn)在退居第四,亞馬遜也一度退居第四和第三,不過后來回穩(wěn),目前暫居第一,8294億的市值稍微超過微軟。
新年之際我們曾發(fā)文《業(yè)界第一的蘋果走下神壇:被萬億市值蒙蔽了雙眼 》,認為蘋果市值虛高、主營單一是危機爆發(fā)的關鍵風險,而結合去年的一篇《萬億美元之后的追趕者:亞馬遜真的比蘋果高明嗎?》對比兩家那時最高市值的科技公司營收結構,我們認為亞馬遜同樣存在市值虛高的問題,且亞馬遜未來所面臨的挑戰(zhàn)絕不比蘋果要面對的當下困境簡單。
去年9月的時候,科博網站Venturebeat發(fā)表某市場調研人士觀點文《亞馬遜和蘋果:估值相同,但相差一萬億英里》一度引起業(yè)界關注。文中對兩家萬億市值規(guī)模的科技公司不同理念進行比較,指出二者采用截然不同的方式來解決客戶問題。文中認為蘋果的成功在于定義了科技產品的“時尚與美“,而亞馬遜的崛起則有賴于個性化與效率,以及對未來的遠見。但是細讀全文之后就能發(fā)現(xiàn),文中觀點有失偏頗,且對亞馬遜頗具夸張溢美之辭,這與一些片面追求高估值的市場投資者的觀點十分相似。
亞馬遜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它主動創(chuàng)造了主營之外的價值去捕捉機會。有人總結,蘋果花了將近38年時間來實現(xiàn)萬億市值里程碑,而亞馬遜只用了21年。誕生于1995年的亞馬遜作為一家原本專注電商與新零售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它與蘋果、微軟這類老牌科技公司相比尚且“年輕”。而且在推出AWS云、Echo音響、Alexa助手之前,業(yè)界還很難將其定義為科技公司。

但是亞馬遜改變了自身結構組成,它跳出了“電商”、“零售”、“互聯(lián)網”三個局限,為自己注入了大量“科技”成分,成為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
1、AWS公有云是個重大轉折,在云計算市場的先入為主比Microsoft Azure早了足足四年。
2、智能家居Echo揚聲器雖然AI方面比不上谷歌的訓練速度,但是Alexa與電商零售網的結合給客戶帶來了效率,這讓亞馬遜智能硬件的應景性更具價值。
3、切中新零售風的無人超市或許是亞馬遜關于未來的另一個方向。亞馬遜正積極推進Amazon Go商店的擴張,但是步伐穩(wěn)妥且慢,目前除了總部西雅圖的兩個店之外,芝加哥的是才是第三個。
以上可見,亞馬遜確實有著許多值得稱道之處,其商業(yè)觸角蔓布之廣,以及貝佐斯口中的“飛輪效應”令人印象深刻。但是,這真的足夠支撐起亞馬遜向往的“萬億市值”之重嗎?我們認為,也正是亞馬遜所謂的“飛輪效應”為其泡沫高筑不斷累加著風險。

從近幾年亞馬遜財報數據來看,AWS云已成為其當之無愧的龍頭業(yè)務,擁有全球最大云計算市場占有率。但是側面反映出的結構問題是,AWS收入僅占亞馬遜總營收的10%左右,卻貢獻了超過總利潤50%的單項利潤。而亞馬遜的主營電商零售營收占了大頭,但是其利潤卻遠不及次主營業(yè)務的云計算服務??梢夾WS云已成為亞馬遜不可或缺的重要增長極。
那么亞馬遜如此依賴的云業(yè)務其市場狀況如何呢?根據市場調研機構KeyBanc分析師報告,2018年亞馬遜AWS市場份額為62%,低于去年同期的68%;微軟Azure的份額從16%躍升至20%,谷歌的份額也從10%上升至12%。可見亞馬遜AWS云市場份額遭遇了外圍競爭者的蠶食,面臨的挑戰(zhàn)頗為嚴峻,且主要對手是微軟。
這些年,納德拉主導的微軟戰(zhàn)略轉型其主營向Azure云傾斜。正如亞馬遜的AWS,Azure也成了微軟新的業(yè)務增長極。在云計算領域,微軟的策略與亞馬遜有所不同,如果說亞馬遜AWS贏在先入為主、操作簡便、提供服務多元的話,那么微軟云的優(yōu)勢則側重功能的廣度和深度,有強大的生產力與平臺后盾。
從Alexa支持的智能硬件布局來看,亞馬遜正打造由AWS云支撐的未來商業(yè)物聯(lián)網,這一計劃同樣與微軟的最新戰(zhàn)略“智能云、智能邊緣”存在激烈競爭。微軟的“智能邊緣”目的是強化邊緣計算能力,通過AI級算力的Azure云部署來實現(xiàn)未來物聯(lián)網工業(yè)領域的先入為主。

亞馬遜模式一直以來都是互聯(lián)網商業(yè)世界的好故事,許多人經常將其與馬斯克的事業(yè)關聯(lián)在一起。從一個主營開始,用營收來維系另一個事業(yè),以此聯(lián)想蔓延,直到最終目的揭開面紗,世界震驚了。就像做火箭的馬斯克為什么要做汽車,汽車只是階梯,航天才是最終目的。
實際證明,這種“蛙跳戰(zhàn)術”過多得帶來商業(yè)上暫時、淺表的浮華,卻不能給科技公司提供實際過硬的核心競爭價值。市值泡沫就是“蛙跳”帶來的表象。
下一波科技公司業(yè)務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從了云計算之外,人工智能也是不可忽視的技術價值,而且二者密切相關。盡管亞馬遜echo設備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和良好的市場表現(xiàn),但是其仍然有著不得不與主要競爭者微軟合作的理由。
亞馬遜與微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從去年8月開始,雙方都將自家的AI語音助手Alexa和Cortana互相植入對方硬件產品與軟件平臺中,互用Alexa電商訂購的效率與Cortana生產力辦公的優(yōu)勢,實現(xiàn)更多功能與更大用戶群覆蓋。這是二者首次在自身AI領域薄弱的地方實現(xiàn)互補,以防御來自谷歌成番增長的TPU算力以及架構優(yōu)勢的攻勢。明顯的是,當前AI領域技術落地以及應用的一個關鍵趨勢體現(xiàn)在深度學習訓練市場以及算力的競逐上,而這方面的核心競爭價值掌握在谷歌和英偉達手上。

可見,亞馬遜在主營零售電商低增長的情況下,其明星業(yè)務AWS雖增幅較大,但外圍競爭仍然激烈;智能硬件與AI雖有產品落地但競爭優(yōu)勢并不明顯,物聯(lián)網和無人超市是未來的一個方向,但目前仍在起步階段??偟膩碚f,亞馬遜仍需創(chuàng)造更多核心競爭價值,這是萬億賽道之后的挑戰(zhàn);而眼下之際,亞馬遜須為重返萬億市值做好戰(zhàn)略調整的準備。
文/陳徐毅 高級工程師,科技專欄作者,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搜狐科技2017年度十大作者,網易科技、鈦媒體2018年度作者。主流期刊《通信世界》、《微型計算機》、《創(chuàng)意世界》、《中關村》等特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