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保衛(wèi)戰(zhàn)同人】第四百二十一章 歐蒂爾鎮(zhèn)戰(zhàn)役(下)
奪橋戰(zhàn)斗中沒有占到便宜的歐蒂爾伯爵原本已經在心中說服了自己,想要忍痛放棄家族在周邊的農田和人民,只將軍隊撤回到有高墻防護的城鎮(zhèn)和堡壘里堅壁清野。 畢竟搖錢樹再重要,也沒有自己的小命重要。 但他的幕僚和手下們卻在這個時候集體站出來反對。 除了同樣舍不得財產以外,他們這么做還有另一個理由:那就是沒人能確信撤回城鎮(zhèn)里是否就是更好的選擇,尤其是那些邊緣地區(qū)的小城堡。它們遠離歐蒂爾鎮(zhèn)的核心,很容易遭到復仇軍的圍攻和劫掠,甚至是威懾性的屠殺。 將軍隊撤回歐蒂爾鎮(zhèn)之內,也就意味著歐蒂爾伯爵打算放棄這些邊遠的城堡,只保護自己的核心領地和自家財產。 這在那些“被拋棄”的領主們眼中,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事實上賽多爾準將和他的部隊已經在這么做了,為了給歐蒂爾鎮(zhèn)的領主們施加壓力,他們分出了若干連隊沿著白水河尋找脆弱的農莊和城堡,并掠奪其家畜和糧倉以示恐嚇。 盡管復仇軍克制地沒有傷人,只是將幾個代理村長和留守管家吊在村寨的門口示眾。 但對于這些陪著歐蒂爾伯爵冒著殺頭之罪掩護走私商路的貴族們來說,同富貴容易,想共患難可就難嘍。 誰知道如果復仇軍還想現(xiàn)在這般空閑,下一次他們造訪時會不會又換了一副模樣。 所以盡管與歐蒂爾伯爵本人的意見相左,他的幕僚出于職責和對賄金的尊重,依舊必須要提醒他這么做可能帶來的危害。 最終,歐蒂爾伯爵不得不向眾人妥協(xié)。他決定再次集結部隊,在歐蒂爾鎮(zhèn)外的開闊地上,再與復仇軍戰(zhàn)斗一次。 利尼維亞的領主們將押上強大的矮人火炮,裝備精良的重騎兵,以及法力高強的魔法師,并利用絕對的優(yōu)勢兵力試圖攔住復仇軍前進的腳步。 若是這次依然沒能占到便宜,無論如何歐蒂爾伯爵都要回城里堅守。 于是歐蒂爾鎮(zhèn)的守軍們便趁著復仇軍被殿后部隊拖延的時間,在提前選定好的戰(zhàn)場集結他們所能動員的一切力量。 另外,在前來集合的武裝自由農和有產者中間,歐蒂爾伯爵還看到了一面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旗幟。 如果是在幾個禮拜前,他見到那面三叉戟旗就頭疼,但現(xiàn)在,他想直接沖上去抱住那面旗子下跟著的家伙。 詹金斯表哥還是來了,不過不是為了救他親愛的表弟,而是因為他家的羊全部一伙復仇軍給糟踐了。 那群畜生!光是偷羊還不算,竟然還敢當著他的面,把他們骯臟的小弟往羊屁股里塞! 詹金斯發(fā)誓要讓每個這么做的復仇軍都付出代價,并且永久剝奪他們作案的能力! (好吧,其實詹金斯家的損失在受襲的村落之中實在算小的,但喬·詹金斯是誰,哪個不長眼的敢在他的鋼叉面前讓他吃這種虧?) ...... 驅散了歐蒂爾伯爵留下的殿后部隊之后,賽多爾準將帶領主力部隊繼續(xù)沿白水河西岸南下。 行進了幾日后,復仇軍的斥候在歐蒂爾鎮(zhèn)東北側的**郊原發(fā)現(xiàn)了歐蒂爾伯爵的利尼維亞軍。 晨光中,賽多爾將軍看到了遠處依稀可辨的“老塔”——那是歐蒂爾鎮(zhèn)內一座矗立在聳立丘陵上的高聳巨塔,也是整個歐蒂爾鎮(zhèn)最古老的建筑,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當初的豺狼人帝國時期。 他騎在戰(zhàn)馬上向自己的士兵們鼓舞道,“那座塔見證了過去數(shù)千年的壓迫,如今我們要在它的注視下反抗過去的不公!”[1] 賽多爾準將是個很聰明的矮人,他在接手這支部隊前,便認真了解過獸人對于利尼維亞人的厭惡和憎恨,以及被排擠到瓦拉杜勒的利尼維亞窮人們過去所遭遇的欺凌。 盡管這聲話語來自一個矮人之口,但卻同樣能引發(fā)士兵們的共鳴。 復仇軍們吶喊高呼,渴望著他們期待已久的復仇。 不過對于賽多爾準將來說,調動起士兵們高昂的士氣僅僅只是第一步。 戰(zhàn)斗不光是靠著士氣取勝的。 賽多爾知道歐蒂爾伯爵將戰(zhàn)場選在這里的原因,開闊的地勢有利于利尼維亞人最引以為傲的重騎兵的沖鋒,并且還有從矮人王國購買的火炮用于驅散能夠扼制騎兵的步兵方陣。 所以賽多爾準將需要謹慎地選擇他的應對策略。 首先,復仇軍的騎兵匱乏且質量不占優(yōu)是天然的劣勢,這一點賽多爾準將也無能為力。 但復仇軍訓練有素,且經歷過新式改革的步兵集群卻截然不同。在過去兵團—中隊的指揮體系之下,復仇軍又新引入了一種名為“營”的過渡序列,使復仇軍的步兵能夠排列出更加靈活的作戰(zhàn)隊形。 賽多爾準將便把這一思路首次應用于實踐中,他的兵團中共有三個營,他按照每個營組成一個單獨的小型方陣,以此來遏止利尼維亞騎兵的進犯,同時分散敵軍炮兵的殺傷。 方陣四角是各個營下屬的暗影弓手、哥布林投標手,作為方陣單獨的中遠程打擊力量;其內部則包裹著復仇軍的炮兵、煉獄法師和僅有的騎兵部隊,作為整個兵團的協(xié)同支援力量。 復仇軍還有的另一個優(yōu)勢就是,歐蒂爾伯爵從矮人王國購買的多數(shù)都是大口徑的城防炮。 它們笨重的體型本就不是為了野戰(zhàn)設計的,而且利尼維亞人還缺乏有效的牽引車輛,這導致它們部署困難,轉移起來相當緩慢。 完全無法像復仇軍的火炮那樣,可以在自行飛車和專業(yè)的騾馬牽引車的牽引下實現(xiàn)快速轉移部署。 利尼維亞人的大口徑火炮只能提前預判好復仇軍的行進路線,然后將炮彈落點調整到覆蓋這些路線上。一旦復仇軍大幅改變路線,這些火炮就很難發(fā)揮它們應有的威力。 盡管歐蒂爾的火炮比復仇軍多,但只要復仇軍的路線選擇得當,他們所承接的傷害就將遠小于利尼維亞人。 ...... 歐蒂爾鎮(zhèn)的領主們也看到了排成三個方陣向他們走來的復仇軍。 詹金斯對于復仇軍的方陣完全不以為意,盡管這幾十年來,利尼維亞的對外征討中重甲騎士們的表現(xiàn)越來越不盡如人意。 但許多場失利都是緣于戰(zhàn)場地形的惡劣,不是土地泥濘就是山地起伏,要么就是敵人數(shù)量太多或者干脆是些不死怪物。 那些失敗都不能說明什么問題,況且即使騎士們沒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也極大地損耗了敵人的有生力量。 如今他們又是平坦又干燥的開闊平原上戰(zhàn)斗,所以沒有道理面對復仇軍的步兵隊列也要畏懼。 況且對面的復仇軍方陣外面,似乎也沒有足夠數(shù)量的披甲戰(zhàn)士來抵御騎兵沖擊。 假若復仇軍是打算靠著分散的步兵方陣,通過犧牲掉部分方陣拖住利尼維亞的騎兵,想讓剩下的部隊沿著炮火的間隙抵近利尼維亞軍軍營的話。 只怕復仇軍的將士們要好好品嘗一番,利尼維亞騎士們騎槍的厲害了。 作為歐蒂爾伯爵手下經驗最豐富的騎兵將領,詹金斯爵士主動請戰(zhàn),帶領歐蒂爾鎮(zhèn)的近千名騎兵向復仇軍猛烈的沖擊。 他將披甲的騎兵、自由騎手和雇傭騎兵置于前列,用于擾亂敵軍陣型;最精銳的重甲騎士位于中央,只待敵軍隊列稍有松動便發(fā)動全力沖擊。 一旦突破一個方陣的防御隊列,剩下的復仇軍殘兵便可以交給那些騎馬的自由農和輕騎兵來處理。 而利尼維亞軍的矛頭,就將調轉奔向下一個復仇軍的方陣。 詹金斯將這一過程稱作“開罐頭”:拿復仇軍士兵的人頭換到的功績和獎賞,便是這份大罐頭里令人垂涎的內容物。 利尼維亞人首先向復仇軍右翼的方陣發(fā)動攻擊,但在利尼維亞的騎兵靠近后,其他為遭遇襲擊的方陣并未像利尼維亞預期的那樣選擇無視這個方陣繼續(xù)前進。 他們放慢了速度,其中的火炮和煉獄法師向著前進中的利尼維亞騎兵投射出致命的彈丸和火球。 遭遇襲擊的方陣也停住下來,將方陣的正面對準騎兵來襲的方向。 方陣四角的暗影弓手和哥布林投標手迅速向兩側聚集,但卻遲遲沒有開始放出箭雨進行反擊。 他們按捺著緊張的心情,繃緊手臂的肌肉,直到指揮方陣的少校吹響口哨,回旋鏢和箭矢才一同發(fā)出,密集地落向利尼維亞人的騎兵隊列。 沖在最前方的利尼維亞騎兵并不是全身被鐵皮包裹的罐頭,他們大部分人只有棉甲、鎖子甲或者半身甲這樣不完整的甲胄。尤其是他們的戰(zhàn)馬,絕大部分的戰(zhàn)馬都只有一層馬衣蔽體,少數(shù)比較富裕的自由騎手才能給馬匹戴上塊胸甲或者護頸。 在復仇軍高密度的箭雨之中,最前方的騎兵損失慘重。許多馬匹的腿被回旋鏢擊中而摔倒,連帶著它們背上的騎手也一同失去平衡摔倒在地。 前排的損失阻礙了后方騎兵的繼續(xù)沖擊。 詹金斯爵士不得不組織騎兵散開,向復仇軍方陣的兩翼沖去,順便解決掉那些被遺漏在方陣之外的散兵。 然而復仇軍方陣配合的默契程度卻再一次震驚了利尼維亞人,幾乎就在騎兵們裂開隊列的同時,復仇軍的方陣間便突然裂開缺口將散落在周邊的散兵們收容了進去。 等到利尼維亞騎兵組織好,朝方陣兩翼沖過去的時候,等待他們就又成了步行的黑暗騎士們豎起的長矛和盾牌。 另外還有來自方陣內部和其他友鄰方陣的箭雨和火球支援。 雖然詹金斯爵士指揮的騎兵通過投矛和簧輪槍對復仇軍造成了些許殺傷,但前排倒下的士兵很快就被身旁的同伴弄到后面,同時后排的士兵也迅速地靠上來填補他們的缺口。 此時,盡管利尼維亞的騎兵已經完全包圍了復仇軍的右翼方陣。但出乎他們的是,眼前的復仇軍步兵沒有絲毫動搖,甚至還在方陣內部和友方的火力支援下,對利尼維亞人造成了不小的殺傷。 歐蒂爾伯爵見狀,可舍不得他珍貴的騎兵全都葬送在這里,于是趕忙派出步兵上前支援。 這些步兵里除了歐蒂爾伯爵直屬的,從歐蒂爾鎮(zhèn)的平民里征募并訓練出來的正規(guī)步兵以外,還有許多是有產騎士們麾下的武裝民兵。 他們?yōu)蹉鬄蹉蟮厝绯彼阆驈统疖娪咳?,但卻因彼此缺乏配合,無法在進攻中形成有效的合力,而難以對復仇軍構成什么實質性的威脅。 歐蒂爾伯爵麾下雖然有著數(shù)量可觀的戰(zhàn)士,但他的帳下卻找不到幾個能夠輔佐他很好地統(tǒng)御這些士兵的將領。 除了他本人和表哥詹金斯爵士外,大部分幕僚都是些光會耍嘴放屁,卻不敢獨自下決斷的慫貨。 眼見友軍靠不住,詹金斯爵士打算祭出最后的殺手锏。他想要憑借個人的勇武,率少數(shù)精銳直取復仇軍頭目,進而瓦解整個復仇軍戰(zhàn)線。 他們繞過右翼方陣,轉而直接撲向復仇軍的中央方陣。頂著炮火和火球,用戰(zhàn)馬生生撞開步行黑騎士們組成的盾墻然后下馬突入方陣內部。 但賽多爾準將毫不慌亂,將戰(zhàn)線指揮權交給中央方陣的那位中校后,親自帶領他的近衛(wèi)小隊迎敵。 那些黑騎士裝備了神秘工坊的新式科技單兵鏈鋸——一種能夠無視任何鎧甲,直接將肉體混著鋼鐵一起攪爛的恐怖殺人利器。 驅動鏈鋸的轉機后方有一個接口,可以連接在動力鍋爐上為其儲備巨量的勢能,然后使用時只需要打開開關就能讓儲存在彈簧和齒輪中的能量變成驅動鏈鋸的動能。 這東西唯一的缺點是充能倆鐘頭,快樂五分鐘。而且成本高昂,又不便維護,只適合裝備小規(guī)模精銳部隊而不適合大范圍列裝。 賽多爾準將也親自體驗了一把鏈鋸劍的快樂,不過那些被體驗的利尼維亞人顯然可能不那么快樂。 當然,可能以某種不那么正常的視角來看他們也挺“快樂”,畢竟他們腦袋上的裂口就像“笑裂得嘴角”。 在解決完突入的利尼維亞精銳后,賽多爾準將重新掌管戰(zhàn)線指揮權,并從左翼一直空閑的方陣里抽調了兩個連隊向前挺進,在利尼維亞人身旁重組成一支擺出進攻隊形的戰(zhàn)陣,準備包抄圍攻右翼方陣的利尼維亞騎兵。 歐蒂爾伯爵看到這一幕,以為是能夠突破復仇軍左翼的戰(zhàn)機,于是押上了他身邊最后的親衛(wèi)騎兵,想要快速擊破復仇軍薄弱的左翼。 但向前挺進的兩個連隊在面對騎兵來襲之時,又各自迅速聚集成兩個緊湊的方隊來抵御進攻。 雖然在開闊地上硬抗利尼維亞的騎兵沖擊造成了沉重的損失,但他們依然保持著陣線,為賽多爾準將爭取了寶貴的反應時間。 賽多爾準將下令,原本留在左翼保持方陣的最后兩個連隊也變成進攻隊形,先迂回到歐蒂爾伯爵押上的親衛(wèi)騎兵身后對他們完成包圍,再繼續(xù)向西增援右翼。 至此,歐蒂爾伯爵已經看出自己大勢已去,遂下令全軍撤退。而他自己,則顧不得大軍趕來,便著急帶著剩下的殘兵倉皇逃回歐蒂爾鎮(zhèn)的城堡里躲避。 可復仇軍還保留著體力充沛的騎兵部隊,他們雖然無法在正面戰(zhàn)場上擊敗利尼維亞的騎兵,但收拾一下殘局,追擊歐蒂爾伯爵還是綽綽有余的。 最終,他們在一間農舍里活捉了化裝成侍從的歐蒂爾伯爵。說實話,如果歐蒂爾伯爵化裝成豬的話,被識別出來的概率可能要更小一點,畢竟可沒有哪個侍從能成天胡吃海喝地把自己的體重撐破兩百磅。 [1]此處致敬拿皇。 [2]利尼維亞章節(jié)的兵種大幅變化了。前面給歐蒂爾農莊抬得太高了,要是這么大個地方,只靠著些看門狗、獵鷹和新兵啥的,實在太沒排面了。所以,整個利尼維亞都大加強一波吧,也不枉它作為最終大boss的逼格。而且后面黑魔王還有坦克、機甲、熱氣球這些跨時代武器沒出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