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日常管理
飲食管理
遵照醫(yī)生或營養(yǎng)師制定的飲食治療計劃規(guī)律進食,定時定量。
多吃蔬菜,每日蔬菜攝入量500g左右,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在兩餐之間適量選擇水果,以低升糖指數(shù)水果為宜,如蘋果、櫻桃、梨等。
常吃魚肉、雞肉等,適量吃牛肉、羊肉等,減少肥肉攝入,少吃煙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類制品。
注意進餐順序,按照蔬菜-肉類-主食的順序進餐。
烹調注意少油少鹽,每日烹調油使用量控制在30g以內,每日的食鹽攝入量不應超過6克。
不推薦飲酒。
運動管理
運動方式
有氧運動為主,如快走、騎自行車、做廣播操、練太極拳、打乒乓球等。
最佳運動時間是餐后1小時(以進食開始計時)。
如無禁忌證,每周最好進行2次抗阻運動。
若有心、腦血管疾病或嚴重微血管病變者,應按具體情況選擇運動方式。
運動強度
合適的運動強度為活動時患者的心率達到個體60%的最大耗氧量(心率=170-年齡)。
活動時間為每周至少150分鐘,每次30~40分鐘,包括運動前準備活動和運動結束整理運動時間,可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逐漸延長。
肥胖患者可適當增加活動次數(shù)。
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者最好每天定時活動。
注意事項
運動中需注意補充水分。
運動要循序漸進,選擇合適的運動,并長期堅持。
如果在進行劇烈的體力活動時血糖>16.7mmol/L,則應謹慎,確保運動過程中補充充足的水分。
患有嚴重低血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急性代謝并發(fā)癥、合并急性感染、增殖性視網(wǎng)膜病變、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等情況下不宜運動,病情控制穩(wěn)定后方可逐步恢復運動。
在運動中若出現(xiàn)胸悶、胸痛、視物模糊等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及時處理。
運動后應做好運動日記,以便觀察療效和不良反應。
運動前后要加強血糖監(jiān)測。
運動不宜在空腹時進行,防止低血糖發(fā)生。
雙足護理
有糖尿病足需要關注雙足情況。
檢查雙足
每天檢查雙足1次,了解足部有無感覺減退、麻木、刺痛感。
觀察足部皮膚有無顏色、溫度改變及足部動脈搏動情況。
注意檢查趾甲、趾間、足底部皮膚有無胼胝、雞眼、甲溝炎、甲癬,是否發(fā)生紅腫、青紫、水皰、潰瘍、壞死等。
定期做足部保護性感覺的測試,及時了解足部感覺功能。
足部護理
勤換鞋襪。
每天清洗足部1次,不超過10分鐘,水溫在37~40℃,可用手肘或請家人代試水溫,洗完后用柔軟的淺色毛巾擦干,尤其是腳趾間。
皮膚干燥者必要時可涂油膏類護膚品。
預防外傷
不要赤腳走路,外出時不可穿拖鞋。
應選擇輕巧柔軟、透氣性好、前端寬大、圓頭、有帶或鞋袢的鞋子,鞋底要平、厚。
穿鞋前應檢查鞋子,清除異物和保持里襯的平整。
襪子選擇以淺色、彈性好、吸汗、透氣及散熱性好的棉毛質地為佳,大小適中,不粗糙、無破洞,不穿過緊、有毛邊的襪子或高過膝蓋的襪子。
修剪趾甲,趾甲修剪與腳趾平齊,并銼圓邊緣尖銳部分。
避免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學制劑進行處理,應及時尋求專業(yè)人員幫助。
冬天不要使用熱水袋、電熱毯或烤燈保暖,謹防燙傷,同時應注意預防凍傷。
夏天注意避免蚊蟲叮咬。
促進肢體血液循環(huán)
采用多種方法促進肢體血液循環(huán),如步行和腿部屈伸運動。
應避免盤腿坐或蹺二郎腿。
病情監(jiān)測
血糖監(jiān)測方案
血糖控制差需要按醫(yī)生指導每天監(jiān)測血糖,直至血糖得到控制。
采用飲食、運動干預,需要有目的地測血糖以調整飲食和運動。
口服藥應定期監(jiān)測空腹和餐后血糖。
使用胰島素者,要根據(jù)運動、飲食情況進行相應血糖監(jiān)測。
自我監(jiān)測血糖時間點
餐前監(jiān)測:適用于注射基礎、餐時胰島素的人。
餐后2小時監(jiān)測:適用于空腹和餐前血糖控制好,但糖化血紅蛋白不達標者,了解餐后有無高血糖。
睡前監(jiān)測:適用于注射胰島素的人。
夜間監(jiān)測:了解有無夜間低血糖。
及時監(jiān)測: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或懷疑低血糖時。
運動前后監(jiān)測:劇烈運動前后要監(jiān)測血糖。
隨診復查
遵醫(yī)囑定期前往醫(yī)院復查。
定期檢測血壓、血脂、眼底、視力等,以及了解心、腎、神經(jīng)、眼底等情況。
預防
合理膳食,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避免暴飲暴食。
經(jīng)常運動,防止肥胖。
戒煙、不過量飲酒。
積極治療原發(fā)疾病,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應定期體檢。
控制血壓、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