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第一款4-6-4輪式的煤水車式蒸汽機車——法國北方鐵路3.1101號和3.1102號機車

本文作者:西瓜昌真濕基(嗶哩嗶哩和百度昵稱:寧柳跨越)
提示
“波羅的?!雹呕颉肮律雹普?,蒸汽機車輪式也,其為兩導輪軸四導輪、三動輪軸六動輪,以及兩從輪軸四從輪而成。在法國,4-6-4輪式被昵稱為“波羅的?!?;而在北美則被昵稱為“哈德森”。
法國北方鐵路公司在本文簡稱“Nord”⑶,法國東方鐵路公司簡稱“Est”⑷,法國南方鐵路公司簡稱“Midi”⑸,巴黎-奧爾良鐵路公司簡稱“PO”⑹,巴黎-里昂-地中海鐵路公司簡稱“PLM”⑺,法國國家鐵路公司簡稱“SNCF”⑻。
本文屬于正經科普文章,資料及圖片來源于相關技術資料,不作為商業(yè)使用,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之。
請大家理性討論,不要在評論區(qū)干些不該干的事!
由于筆者精力和能力限制,在整理資料時恐有錯漏,也請諸位讀者糾正指教,謝謝合作!
概述
3.1101號和3.1102號蒸汽機車是Nord于1911年在位于巴黎十八區(qū)的拉夏貝爾機務段制造的兩臺煤水車式蒸汽機車。這兩臺機車同時也是第一款采用“波羅的?!陛喪降拿核囀秸羝麢C車。

背景
1900年,Nord從阿爾薩斯機械制造公司訂購了2臺采用“大西洋”4-4-2輪式的煤水車式蒸汽機車——2.641號和2.642號機車。鑒于其出色的性能,決定訂購另外33臺機車——2.643號~2.675號機車。

然而隨著旅客列車編組的增加,這些未來的SNCF 2-221 A型蒸汽機車已難以應對。Nord設計師加斯頓·杜·布斯凱奉命設計新型蒸汽機車——3.1101號和3.1102號。
制造及運用
按照加斯頓·杜·布斯凱設計,新型蒸汽機車為煤水車式機車,且走行部采用“波羅的?!陛喪?。兩臺機車的外觀有所不同——3.1101號機車采用傳統(tǒng)的火管鍋爐,在火箱燃燒產生的熱量通過大小煙管,將水加熱并最終產生蒸汽;而3.1102號機車則采用水管鍋爐,煤在火箱燃燒,將水管中的水加熱產生蒸汽,而水和蒸汽在管內流動。

盡管加斯頓·杜·布斯凱在1910年機車研制期間因病去世,但拉夏貝爾機務段于1911年制造了這兩臺機車。兩臺機車制造完成后配屬于拉夏貝爾機務段,但對這些機車的改進就此中止。1913年,3.1102號機車的水管鍋爐被傳統(tǒng)的火管鍋爐取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兩臺機車被改造為燃油機車,但仍然很少運用。
1936年11月,3.1102號機車退役,此后機車的鍋爐被剖開,在1937年巴黎現代藝術與技術博覽會上展出。公眾可以欣賞到機車內部的真實尺寸以及各部件如何布置,并了解它們的價值。

1938年后的命運
1937年8月31日,法國政府與Nord、Est、PO、Midi、PLM達成了關于成立SNCF的協(xié)議。1938年1月1日,SNCF正式成立,并接收上述私營鐵路公司所經營的鐵路。當是時也,SNCF是以混合經濟公司的形式成立,期限為45年,其中法國政府擁有51%的股份,其余49%的股份屬于上述私營鐵路公司的財務繼承人⑼。

在這樣的情況下,3.1101號機車被SNCF接收,但未被正式定型⑽⑾⑿,后于1939年在加來機務段退役,并于同年12月報廢。
至于那臺鍋爐被剖開的3.1102號機車,則于1972年根據SNCF指示,由圖阿爾機務段花費12000 h的時間修復一新,送至當時名為法國鐵路博物館的米盧斯火車城博物館靜態(tài)展示?;疖嚦遣┪镳^把發(fā)光纖維裝在鍋爐內部的不同部分,一如在1937年巴黎現代藝術與技術博覽會展出時那樣。

設計
總體
3.1101號和3.1102號機車是第一種采用“波羅的海”輪式、適用于1435 mm軌距的煤水車式蒸汽機車。機車的黏著重量為54 t,空重為92 t,整備時重量為102 t。走行部動輪直徑為2040 mm,導輪、從輪以及煤水車車輪的直徑為1040 mm,全長為15380 mm。

鍋爐
在鍋爐方面,火箱面積為4.28 ㎡,總加熱面積為315.74 ㎡(3.1101號機車)⒀,壓力為16 kgf/cm2;氣缸為復合式四氣缸設計——兩個高壓氣缸的直徑為440 mm,最大行程為640 mm;兩個低壓氣缸的直徑為620 mm,最大行程為730 mm。機車最高運行速度為120 km/h,輸出功率為2160 hp。

煤水車
3.1101號和3.1102號蒸汽機車采用26 R型煤水車。其水箱容量為26 m3,燃料箱可裝7 t煤。煤水車的總長度為9265 mm,空重為23.5 t,整備時重量為56.5 t。
后記
盡管Nord對3.1101號和3.1102號蒸汽機車的后續(xù)改進,由于加斯頓·杜·布斯凱的去世被迫中止,但這兩臺機車的誕生,也標志著“波羅的?!陛喪降谝淮螒糜诿核囀秸羝麢C車。而SNCF在1938年成立后推出的232 P型、232 Q型、232 R型、232 S型以及232 U型等型蒸汽機車,亦是根據Nord遺留下來的設計圖紙研制而成的“波羅的?!陛喪綑C車。
注釋
⑴英語:Baltic。
⑵英語:Hudson。
⑶法語:Compagnie des chemins de fer du Nord。
⑷法語:Compagnie des chemins de fer de l'Est。
⑸法語:Compagnie des chemins de fer du Midi et du Canal latéral à la Garonne。
⑹法語:Compagnie du chemin de fer de Paris à Orléans。
⑺法語:Compagnie des chemins de fer de Paris à Lyon et à la Méditerranée。
⑻法語:Société Nationale des Chemins de fer Fran?ais?!?/p>
⑼1983年1月1日,SNCF的法律地位由混合經濟公司改為公立工商業(yè)機構。而從2020年1月1日起,SNCF的法律地位由公立工商業(yè)機構改為股份有限公司。
⑽按SNCF的蒸汽機車定型規(guī)則,字母“A”表示最舊的車型,并且按照字母的升序排列,機車車型的歷史則越來越短。但應當注意的是,字母“I”、“O””、“V”和“W”從未被SNCF用于對蒸汽機車的定型,而“T”用于定型水柜式蒸汽機車,“P”、“Q”、“R””、“S”和“U”則用于定型SNCF成立后購置的蒸汽機車,“X”、“Y”和“Z”用于定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制造的蒸汽機車。
⑾根據SNCF成立后陸續(xù)推出的232 P型、232 Q型、232 R型、232 S型以及232 U型蒸汽機車事實,可以推導出3.1101號和3.1102號機車可定型為232 A型機車。
⑿除了原Nord 3.1101號機車外,原Est購置的“六輪”輪式水柜式0.203號機車被SNCF接收后,原計劃編為1-030 TB 203號機車,但未正式執(zhí)行。
⒀3.1102號機車的總加熱面積則為362.29 ㎡。
參考
《Le plan du mois : 232 n° 3.1101 et 3.1102》,J·吉洛特 著,《Loco-Revue》1975年12月第367期
《Le dep?t de Paris la Chapelle..un peu de son histoire.. - Page 3 - Des histoires de trains... - Le Web des Cheminots》:https://www.cheminots.net/forum/topic/34735-le-dep%C3%B4t-de-paris-la-chapelleun-peu-de-son-histoire/page/3/
《Untitled Document》:http://www.thouars.fr/vah/decouverte/mercredisdelhistoire/depotdelagare2.htm
《LES QUAIS DE L'HISTOIRE | Cité du Train - Patrimoine SNCF》:https://www.citedutrain.com/quais-de-l-histoire
《The French National Railway Museum, Mulhouse》:
http://www.martynbane.co.uk/2003Trips/Brienzetc/museum3a.htm
《Locomotives et trains du Nord - CPArama.com》:https://www.cparama.com/forum/viewtopic.php?f=113&t=21238&sid=0962896d4cac18a3b9697e331b690b28
《Nord vapeur 232 3.1102 - Patrimoine Ferroviaire Fran?ais》:http://www.tvnp.fr/?p=9719
《La locomotive Baltic Nord, conquête de la vitesse, trains de légende.》:http://www.antiqbrocdelatour.com/les-anciens-trains-de-legende/conquete-de-la-vitesse-locomotive-Baltic-Nord-1911.php
《Gallerie - Locomotives du Bousquet》:http://thierry.stora.free.fr/pgalgdub_f.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