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山-祖母的堅持
之前有說到過祖父姓覃,祖父全名為覃茂,有一個弟弟,有一個妹妹。祖母全名為歐陽珍,有三個弟弟,兩個妹妹。祖父祖母都是老大,在那個年代,老大除了要照顧家里弟弟妹妹之外,還要出去干活獲得公分糧票。古人說長兄如父,應(yīng)該也是表明長子的付出很多吧,尤其窮困人家的長子。 無獨有偶,祖母也是長女,而且下面的弟弟妹妹更多。白天幫父母做家務(wù)的同時,還要照顧弟弟妹妹,同時有時候還要出去干活。本來祖母嫁到祖父覃家,之前也提到由于太窮而且生活環(huán)境惡劣,祖母舉家搬遷到了祖母父母居住的村子 皮家村。但是到了皮家村什么都沒有,關(guān)鍵是自己的父母也有些看不起女婿也就是祖父。 在祖父那一代,重男輕女的思想依然非常嚴(yán)重,首先認(rèn)為男丁是和自己姓,是自己家的人。另外男孩子體力比較好,會成為家里干活糧票的主力。祖母嫁出去的閨女,而且又自己跑回來到父母的村子,這讓祖母的父母都對祖母一家人有反感,印象不好,特別對祖父。 即便如此,祖父母還是靠著自己的努力,開辟荒地,自己用田里的泥土做瓦。很多農(nóng)村人可能知道當(dāng)時有的人會燒窯,然后就是用泥土燒制瓦片,然后做房子。但是種玉米水稻的地是祖母父母給出來的,他們要求祖父第一個孩子姓張,而不是覃。 祖父當(dāng)然是絕對不同意,自己的兒子不可能改姓。祖母當(dāng)然也是非常為難。一方面自己搬家過來確實依靠了娘家人,一方面祖父確實什么也沒有。據(jù)祖父的描述,祖母和祖父商量了一夜,決定堅持孩子還是要姓覃,哪怕關(guān)系惡化,后面都全部靠自己。 而祖母的父母看到祖母堅決反對,也不好逼迫,但是內(nèi)心十分不開心,這便是產(chǎn)生隔閡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