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廁專用停車位,多了人情味

【作者?郭元鵬】
???開車遇上內(nèi)急,好不容易找到公廁,卻沒有停車位,實在讓人崩潰。為解決司機如廁“最后一米”的停車煩惱,讓“方便”更方便,近期,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在市區(qū)臨路公廁附近設(shè)置27處共54個路側(cè)限時停車位。記者15日了解到,目前,54個停車位已投入使用,限時停車15分鐘。
目前,南通市的27個點位的如廁專用停車位陸續(xù)完成標(biāo)線施畫、指示牌安裝,投入使用,如廁司機可在停車位上免費停車。停車位旁的指示牌上,除了印有醒目的停車標(biāo)志外,還有停車時限提醒,停車位限時停車15分鐘。
沒有秩序的城市是可怕的,沒有約束的城市是混亂的。為了讓城市秩序井然,嚴管出行工具,不讓其亂停亂放,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需要。井然有序的城市,是所有人的期盼。也因此,各地城市都在加大交通工具的管理,尤其是對汽車的亂停亂放實現(xiàn)了零容忍。這原本是一件好事情。
然而,有的時候好事情由于執(zhí)法的教條,也就變成了壞事情。就像“停車上廁所”這件事情,給機動車駕駛員帶來的困惑是不小的。俗話說人有三急,人有三急很難受到意志約束,即便意志能夠約束行為,帶來的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最起碼存在健康危害,正所謂“活人不能讓尿憋死”。但是,由于很多路段都設(shè)置了“禁止停車區(qū)域”,“禁止停車時間”,也就導(dǎo)致了上廁所的尷尬。
駕駛員需要上廁所了,明明路段上存在公廁,可是按照有關(guān)道路管理規(guī)定,這個地方是“禁止停放機動車”的,或者是“這個時間段禁止停放機動車”。駕駛員是該“任性上廁所”還是“為了不被處罰放棄上廁所”?當(dāng)然,一些駕駛員會選擇“忍耐一下”,找到一個“適合停車的地方”再去尋找公廁。而也會遇到尷尬:“適合停車的地方”沒有公廁,“不適合停車的地方”卻有公廁。造成了“方便之處不方便”。有的駕駛員在人有三急的時候,顧不了那么多了,不再考慮被處罰的后果,就“違章停放”了。問題是,這樣的“違停處罰”是不是必須的?如此處罰能夠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嗎?
“如廁專用停車位”就是為民服務(wù)的本位回歸。值得一說的是,“如廁專用停車位”各地都開始嘗試。濟南首、西安、廣州、蘭州等地也設(shè)置了“如廁臨時停車位”,不過都有時間限制,一般在10分鐘到15分鐘左右。雖然名字不同,但是,其出發(fā)點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要讓駕駛員上廁所更加方便,要讓方便之處真正實現(xiàn)方便。
人性化的城市需要把“便民”放在首位。當(dāng)然,更需要思考的是停車位的設(shè)置問題,公廁的附近應(yīng)該設(shè)置更多“合法停車的地方”。南通的“如廁專用停車位”和一些城市的“如廁臨停不處罰”是一項人性化的便民措施,這是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xiàn)?!叭鐜鷮S猛\囄弧?,讓交通規(guī)章多了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