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受傳醫(yī)案——脾腎兩虧


陳某,男,1天。
【初診日期】 1992年10月21日。
【主訴】?早產(chǎn)、體弱1天。
【現(xiàn)病史】 其母妊娠38周產(chǎn)下該兒。出生時形體瘦弱,多寐少動,啼哭無力,吮乳力弱量少,時吐乳液。
【查體】 體重2. 45kg,身長49cm。目珠遲滯,發(fā)細黃,毫毛多,耳郭軟,甲軟短,四肢欠溫,舌苔薄。
【診斷】 低出生體重兒(中醫(yī):胎怯)。
【辨證】 稟賦未充,脾腎兩虧。
【治則】 健脾補腎。
【處方】?鹿角片20g,肉蓯蓉20g,紫河車30g,人參5g,麥芽30g,砂仁5g。上藥濃煎為45ml,冷藏。每服1.5ml,3/d,溫服。
二診:上藥連復(fù)1個月,服藥期間患兒未見并發(fā)癥,精神、活動漸轉(zhuǎn)佳,食欲增進,形體漸豐。12月1日測體重3. 8kg,身長50cm。此后停藥觀察,患兒精神佳,食欲好,二便調(diào)。至1 993年2月4日,體重7. 5kg,已達正常同齡兒童中上水平,諸癥消失,一切正常。
【按語】 胎怯總因先天未充而患,病理機制為五臟皆虛,稟賦不足。汪師認為胎怯固有五臟不足之分,但其虛怯之關(guān)鍵,則在脾腎。經(jīng)日:植木者必培其根,腎者五臟之根本,脾者后天之本,充其不足,才能使氣血化生有源,騰怯兒長養(yǎng)有望。汪師臨證,以補脾氣、溫脾陽、填腎精為治法,以人參大補元氣,健脾益氣,固后天之本;鹿角膠溫補腎陽,鼓命門之火;紫河車填精益髓;肉放掌溫陽壯氣;麥芽、砂仁運脾開胃,可兼制藥物滋膩之性。
標簽: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