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走后門的紙條,忘記燒毀…最后賣了4600000元

北宋宰相 富弼《兒子帖》
釋文:兒子賦性魯鈍,加之絕不更事。京師老夫絕少相知者,頻令請見,凡百望一一指教,幸甚幸甚。此亦乞丙去。弼再上。
翻譯:我兒子本性愚笨遲鈍,加上他很少經歷社會磨練。在京師我很少知心朋友,所以讓他常常去拜見您,希望諸事對他多加指教,感激不盡。這信也請閱后燒掉。
這幅《兒子帖》,說直白一點其實就是“走后門”便條。
富弼是希望某官員能對其兒子加以照顧與提攜的,因為這個畢竟不是什么光彩之事,所以雖然只是僅僅四十余字的便條,富弼還是專門寫上“這信也請閱后燒掉。”富弼雖為官清廉,但畢竟還是舐犢情深。

北宋宰相 富弼《兒子帖》局部
這張富弼希望看后燒掉的條子,最終沒有燒掉。不知該官員是出于對富弼書法的仰慕還是其他原因,總之富弼的這個“走后門”的條子被該官員保留了下來。
2005年6月19日,北京翰海2005春季拍賣會上,有五件北宋名人書札以2227.5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令人矚目。這五件北宋書札中就包括有富弼的《兒子帖》,其成交價高達462萬元。

北宋宰相 富弼《兒子帖》局部
這件《兒子帖》和其他四件北宋書札原為著名書畫鑒定家張珩藏品,后售與張文魁。張文魁在50年代移居南美,書札亦隨之漂流海外。1996年國內藏家在美國紐約佳士得拍賣行以50萬美元購回,使墨寶榮歸故里。1997年,這五件北宋名人墨寶出現在北京翰海1997春季拍賣會上,以總價682萬人民幣拍賣成交,得主為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宋宰相 富弼《兒子帖》局部
五件北宋書札
這五件北宋名人墨寶分別是富弼的《兒子帖》(成交價462萬)、呂嘉問的《與元翰札》(成交價346.5萬元)、左膚的《與通判承議札》(成交價484萬元)、何栗的《屏居帖》(成交價385萬元)和石介的《與長官執(zhí)事札》(成交價550萬元)。
呂嘉問的《與元翰札》

呂嘉問,北宋壽州(今安徽鳳臺)人,字望之。呂公弼從孫。因助王安石變法,呂氏稱為“家賊”。熙寧間提舉京城市易務,禁兼并之家法外取利,連續(xù)兩年收入增加。王安石再度罷相,他黜知淮陽軍。紹圣間,歷任江淮發(fā)運使工、戶部侍郎、知開封府,黨附章諄,蔡卞?;兆跁r,一度安置郢州,旋復職知成都府。卒年七十七歲。
左膚的《與通判承議札》

左膚行書《與通判承議札》,冊頁,33.6×54cm?!杜c通判承議札》為當今傳世孤本,彌足珍貴。
釋文:膚頓首:違春高義,俯仰閱歲。茲緣假道,遂獲望履,深以為幸。謹先啟承動靜。不宣。膚頓首再拜。通判承議尊兄座前。謹空。
何栗的《屏居帖》

何栗行草書《屏居帖》冊頁,紙本,30.5×45厘米。
何栗,北宋仙井監(jiān)(今四川仁壽)人,字文縝。政和五年進士第一。累遷中書舍人兼侍講。任御史中丞時,論王黼奸邪專橫罪狀,奏章七上,卒罷王黼及其黨羽,他亦出知泰州。欽宗即位,為翰林學士,進尚書右丞、中書侍郎,反對割棄三鎮(zhèn)與金。未幾,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奏請任康王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從欽宗赴金營,遂留不返,絕食死。
石介的《與長官執(zhí)事札》

釋文:徂徠石介謹內謁,以書自道于長官執(zhí)事。介多見今之士人中無所存外,不能自高以媚勝倨。出入公卿大夫之門,與奴隸俱視其而。則喜若得志者,而未嘗有愧。愚雖不肖,乃中有所存者,視今之公卿大夫揣己之所自所,未嘗一自枉見。非特但異于人也,亦有可見者而后見之焉耳。伏自執(zhí)事居喪時,介與公子游,每得窺覘公之為人,至今三年間始卒若一。伏惟執(zhí)事之孝之廉,固當世之所不有,古人之所未易過也。然則小子得不就見耶。不宣。介再拜。
石介行楷書《與長官執(zhí)事札》冊,紙本,30.5×40cm。是迄今發(fā)現唯一的石介存世墨跡,業(yè)內專家認為:“《與長官執(zhí)事札》是石介對當時社會世風日下的描述,有著極其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是當今存世的孤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