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朋友?90%的人都搞不明白。

靠利交換來維系的人只能叫伙伴。
只要你成功了,身邊自然會有很多的伙伴。
成功者身邊確實會聚集很多的人,但這些人大都只是伙伴,他們的動機無非是趨利,你就是她們的功利性社交。
這種社交本質(zhì)都不是在交朋友,而是在找合作伙伴。
人性永遠是自私的,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紐帶,如果僅僅是利益,就注定會產(chǎn)生分歧,無法長久。
事實上,你越成功,你的伙伴確實會越多,但朋友反而會越來越少。
強者不是愛獨行,而是知音難覓,只能獨行。就像古代的君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是他們真的沒有朋友,所以自稱寡人。
有人說朋友就是情感慰藉,只有一起經(jīng)歷過很多事才算朋友。其實靠情感慰藉來維系的人,只能是人體的細胞,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完成一次徹底更換。所以嚴格來說,曾經(jīng)那個跟你在深夜對酒當(dāng)歌的人已經(jīng)徹底消失了。
魯迅的故鄉(xiāng)里有一段話完美的詮釋了什么是補雕。我小時候跟潤土親密無間,過了幾十年再見的時候,我仍然愛著這個心中的美好的少年親切地說道,潤土哥你來了,他就動著嘴唇?jīng)]有作聲,然后態(tài)度終于恭敬起來,叫道,老爺小時候出圖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觸,直到前一陣再次看到,才被文中那種巨大的悲涼感所震撼。
其實無論是學(xué)生時代的同學(xué),還是出入社會時的同事,你們只是恰巧在某一個時空節(jié)點發(fā)生過交集,被動產(chǎn)生了交流,而朋友一定是需要自己主動去挑選的。
真正的友情比愛情還要稀缺。它既不是利益交換,也不是情感慰藉,而是思想的共鳴、靈魂的共振。而且要長期維系一段友情,還需要跨越一個巨大的坎,就是人性、親情有血緣來維系愛情,有繁衍的本能來觸發(fā),有婚姻來兜底。
所以你會真心希望自己的親人越來越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也越來越好,但唯獨不會希望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好,甚至是比自己還要好。
因為人重振自己的方法只有兩種,一種是看著比自己卑微的東西聊以滋味,一種是看著比自己偉大的東西,然后狠狠地提醒自己。
而大多數(shù)人都熱衷于第一種,面對第二種,他們先是找各種理由拒絕,相信到了實在無法欺騙自己的時候,就會把頭埋進土里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