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野夜《夜晚的怪物》一晚看完同時反思自己的過去

看到評論說國版的翻譯有問題,我是不是該慶幸自己買的是臺版。臺版的翻譯我還是不太喜歡,而且這買的袖珍特典版印刷挺怪的,封面這種紙質印刷出來的封面好難看。不過只有這個版才有新封面,所以也就這樣了。

直接說書吧。這部講的是校園欺凌,剛開始看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是主講故事的,最后故事應該會以某事件爆發(fā)從而happy end。在讀到了故事末尾才知道,原來這部主講的是情感,虧我還在那糾結之前的人物設定伏筆,結果那些伏筆直接攤開了。果然住野夜的書還是挺值得讀兩遍的,知道了故事的全境之后再回看總是會有留有新的發(fā)現(xiàn)。(為什么住野夜的男主都顯得笨笨的)
日本對校園欺凌的作品非常多,有像是《三月的獅子》那樣,痛苦而又無奈的;也有像是高分少女作者的《三角草的春天》那樣從校園欺凌到殺人事件的。大多校園欺凌作品都是主講故事,而這部則是主講主角作為中間人自身的情感。作品名還是叫《在夜晚的怪物》更契合主題吧。男主為了“融入班級”從而穿上了怪物的外殼來保護真正的自己。在教室中自己不得不為了迎合教室的氣氛從而被動去欺凌他人,自己就像是怪物一樣,晚上都睡不著覺。類似這樣的情感,才讓男主變成了怪物。每當在接觸到女主的時候,內心的波動都無法停息,到了夜晚化為怪物身姿時反而才能變成真正的自己。大概就是講這樣的內容?我個人來說還是覺得故事結尾太草草了事了,有點寫不下去了的感覺。整體篇幅把握也不是很好,整個故事看下來亂七八糟的,這也就是我不給這部高評分的最大原因。除此之外這本對校園欺凌的描寫才是真的讓我感到動容,描寫的非常真實而又難過,我也通過此回想到了自己的過去。

我在小學的時候才是離校園欺凌最近的時候,那時我甚至也參演過被欺凌的對象,但也只不過是小團體被班級中更為強勢的團體所欺負的正?,F(xiàn)象。小學是私辦學校,學費較貴。三年級的時候班級里有兩個被普遍厭惡的女同學,原因很簡單就是長得丑,被班級里強勢的同學定了氛圍標準。其中一個女同學不僅長得丑也很笨,做事很不機靈,小學考試只有40分不到。一次在排隊中我看到她弄出來了個鼻涕泡泡,還是綠色的,特別惡心。當然那并不是她故意而為,只是單純身體狀況所帶來,而小學生沒有解決事情的能力,往往只能應付和忍耐??傊鞣N原因都使得她在小學中被全班無視,并且厭惡。她所碰到的東西,都很惡心。她在四年級的時候就退學了。我有過一次見到了他的父親,她父親好像是比較貧窮的農(nóng)民工,而我那小學是學費不菲的“貴族學院”(其實只是價格比較高的私辦)。所以一部分是因為學費,更多的還是因為她在學校所受到的傷害吧。雖然在學校里她表現(xiàn)的是無動于衷,但回到家里的時候應該非常痛苦吧。正因如此她父親在得知了她所受到的傷害后,才會來到學校找班主任吧,最后還是選擇了退學。想到這里,就為小學的我感到羞愧。雖然小學的我無法改變什么,但是為當時對此沒有進行任何延伸思考的我感到羞愧。還曾以她作為反面教材,小學就考試不到40分的人確實存在。但她變成那樣,我們必然是脫不開的因素。
這部作品的主題還是在講述校園欺凌的班級,以及對校園欺凌無動于衷甚至被動參與的主角內心的自責吧。還算是挺有意思的故事。關于書中的內容我也就不再多說了,字數(shù)也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