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利除弊,做仁人志士
墨子說:“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边@啟示我們,立身處世,要為天下人謀福利、為天下人除公害。在當下這個時代存在躺平、驕奢、自私的問題,我們要力行奮斗、勤儉、為公的原則,努力拼搏,為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興奮斗之利,除躺平之害。一位先哲曾經(jīng)說過,一切邪惡都是從不勞動開始的。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也說:“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庇缮鲜雒钥梢钥闯?,躺平、不作為有非常大的危害,輕則身敗名裂,重則國破家亡?,F(xiàn)在的一些人,對躺平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甚至還為此找了許多冠冕堂皇的借口。究其原因,是他們沒有或失去了奮斗目標而變得迷茫。試問有奮斗目標的人怎么可能會放著自己的目標不執(zhí)行,反而去躺平呢?這樣沒有目標的人,在現(xiàn)在是躺平,在將來就是民族復興道路上的負擔。由此觀之,拒絕躺平,堅持奮斗。 興勤儉之利,除驕奢之害。勤儉節(jié)約是一個人安身的根本,也是一個國家立國的根基。勤儉節(jié)約能夠創(chuàng)造財富,而驕奢淫逸卻恰恰相反。歷史上因驕奢淫逸而亡國的君王不在少數(shù),其不僅失去了財富,更失去了帝業(yè)和人心。秦始皇嬴政在吞并六國、一統(tǒng)天下之后,并沒有使百姓安居樂業(yè),而是“獨夫之心,日益驕固”,先修驪山陵,再修阿房宮,又修萬里長城,短短十年時間里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使天下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最終,盛極一時的秦王朝二世而亡。直到漢朝初年,漢文帝和漢景帝采取“輕徭薄賦、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才拯救國家和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F(xiàn)在一部分人過著驕奢生活,在社會上引起攀比之風,一雙鞋動輒幾千,一支筆都要幾十塊,試問人們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能有志嗎?由此觀之,拒絕驕奢,堅持勤儉。 興為公之利,除自私之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堅持踐行公德心不僅有利于個人的發(fā)展與進步,更能造福國家、恩澤江山社稷。而自私不僅會使別人失去對自己的信任,還會對我們一生的性格與行為造成深遠的惡劣影響。西周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周幽王,為了博得妃子褒姒一笑,滿足自己的私心,不惜烽火戲諸侯,假戲真做,最終失去了諸侯的信任。等到犬戎真的來進攻時,周幽王再次點燃烽火,卻沒有諸侯出兵救援,西周王朝就此覆滅。如今的社會中自私自利的事也不鮮見,沒多少人主動去勞動,自己賺到錢了,根本不會帶動其他人……自私造成冷漠。由此觀之,拒絕自私,堅持為公。 成功者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尊重,是因為他們有一顆為國為民的心。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要用奮斗書寫人生之贊歌,為早日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而踔厲奮發(fā)、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