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界在逃植物學家:文筆像村上,書里有春光

自2020年科普作家天冬開始做B站賬號“天冬ASP”,科普界就有了一位“相聲選手”。
他滿嘴京片子,語速驚人,在視頻里插科打諢,為植物編快板、順口溜,幽默又不失學術涵養(yǎng),滿足了25萬B站粉絲的好奇心,被調(diào)侃成“在B站上唯一不用開倍速的up主”。
他是一位身份多棲的網(wǎng)紅植物學家,真名叫王辰。除了B站簽約up主外,他還是《博物》雜志編輯、植物學碩士、自然攝影師、科普作家,文筆被博主“無窮小亮”夸像村上春樹......
?

2004年,還是研究生的天冬開始給《博物》雜志供稿。畢業(yè)后,他順理成章地成為《博物》的編輯,自此開啟了植物學科普作家之路。他的作品不止有嚴肅的植物圖鑒,也有關于植物的散文、隨筆、小說。按照天冬的說法,他所做的事情就是將隱藏在尋常植物背后的自然人文背景展現(xiàn)出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
今天我們來賞析一下他的作品《七十二番花信風》和《花與鴨嘴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雅昌印制),聊聊“無用”的植物學知識,也聊聊天冬“眼睛里的光”。
《七十二番花信風》
花花草草中的傳統(tǒng)文化

將熱愛變成事業(yè)很難。尤其在小眾而冷門的博物學領域,大多數(shù)人在成為法布爾之前,早早放棄了夢想。
網(wǎng)紅博主張辰亮剛在《博物》雜志做編輯時,曾對職業(yè)發(fā)展感到迷惘。他向當時在圈內(nèi)小有名氣的前輩天冬請教這個問題。天冬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張辰亮:“選擇一個感興趣的領域,持續(xù)不斷地記錄,盡可能多地搜集素材。幾年之后,你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
《七十二番花信風》便是這樣一部頗有專研心的作品。
?

它是天冬和妻子林飛雨合著的第一本書,構思來源于古人的“花信風”。古人認為花開花落遵循自然規(guī)律,便把風比作播報花期的使者。天冬延續(xù)了這種說法,依著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物候,講述了七十二朵與之對應的物候花。比如春季驚蟄中一候為玉蘭,二候為棣棠,三候為木瓜。
?

在民間流傳頗廣的花信風是一首花令。而整本書深入淺出,先從生活隨筆說起,接著開始慢慢深入花的歷史典故、人文寓意,延展了“花信風”的內(nèi)容維度。
難能可貴的是,天冬還在傳統(tǒng)花信風的基礎上,審視、挖掘、考證,并修改古人植物物候的記載。談起望春木蘭花時,他引經(jīng)據(jù)典,從王世懋的《讀史訂疑》、李商隱的《木蘭》、元稹的《辛夷花》、張翊的《花經(jīng)》,探討一朵望春木蘭花的方方面面,展現(xiàn)出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yǎng)。
?

天冬對這本書傾注了很多心血。他的做事風格正如張辰亮所描述的,圍繞植物“全身心投入進去,經(jīng)年累月地累積素材,細膩地觀察每一個細節(jié),精雕細刻出每一部作品”。
?

為了貼近作者的寫作風格,《七十二番花信風》書籍溫潤典雅,通過素雅的紙張及書籍裝幀形式,為讀者營造一種安靜的閱讀氛圍。
全書樸素雅致,沒有多余的裝飾,甚至沒有腰封。書的封面略微做舊,意在于營造一種自然而然的氛圍感。內(nèi)頁選用輕薄啞光的“嵩高櫻花”紙,握在手中特別舒適,翻閱之間似乎可以感受到春風拂花過指尖的細膩質(zhì)感。如果能讀完這本書,你大概會像小雅君一樣順利“解鎖”幾套辨認花草的方法。
?

《花與鴨嘴獸》為植物寫小說的”村上春樹“

《花與鴨嘴獸》
作者:天冬 林雨飛
出版:商務印書館
印刷:北京雅昌藝術印刷有限公司
《花與鴨嘴獸》是天冬署名出版的第二十五本圖書,也是他和妻子合作的第二本書,誕生于2022年年底。這是一本關于植物的生活隨筆,分為?“花與異鄉(xiāng)人”“花與園藝家”“花與旅途”三部分,介紹了作者在世界各地的旅途趣事,也有花園生活的體驗。
這本書的書名也許會讓讀者感到迷惑,它來源于天冬在大學時期聽到的笑話:“小豬哭著找豬媽媽,抱怨別人笑話它長得丑。而豬媽媽轉(zhuǎn)而指向鴨嘴獸說,你看它,它不是也活得好好的嗎?”
?

在本書的最后一篇文章《花與鴨嘴獸》中,天冬進一步解釋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在澳洲旅行的時候,天冬看到真實的鴨嘴獸,聯(lián)想到了同樣因其貌不揚而被人忽視的珍稀植物臺灣水韭。
花與鴨嘴獸,其實毫無關系。天冬卻靠天馬行空的聯(lián)想力找到其中的共性。聯(lián)想也正是貫穿在《花與鴨嘴獸》的內(nèi)容邏輯線。旅行中的某個場景、某種味道、某個行為都能讓作者聯(lián)想到某種植物。正因如此,這本書比起科普型作品,顯得“更主觀,更感性”。
在《合歡山上的出乎意料》一文中,天冬從覆盆子發(fā)芽的故事,聯(lián)想到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磨礪:
“一如年輕人, 總有那么幾年,經(jīng)歷過叛逆與青春期,冒險一般的旅行也去過了, 深情過頭的戀愛也談過了,險些陷入絕境的危難也熬過來了,繼而步入穩(wěn)定期,變?yōu)槌赡耆说哪印!?br>?

敏銳的觀察、細膩的情感、靈動的思想......整本書既有趣味又不乏知識性,也讓人讀起來特別親切,充滿了治愈感。難怪,《博物》雜志副主編張辰亮在推薦這本書的時候?qū)懙溃?strong>”天冬有著如村上春樹一般的文筆“。
?

這本書在疫情期間完成。當時天冬像大部分人一樣,因為不能外出,感覺特別壓抑。他說這些文字就成了某種稻草:“抓住它們,我會少一些窒息感。我會回到某個場景……”
來自天冬真誠的文字,再配合妻子林雨飛的手繪,給人旅行在別處的美好想象。雅昌充滿匠心的印刷工藝,讓旅途中的所見所聞變得觸手可得,為本書增色不少。
?


整本書小而精美,在細節(jié)處也讓人心動,像被小貓撓在了肚皮上。內(nèi)文用紙也是“嵩高櫻花”,色調(diào)柔和,觸感溫潤,讓書中的插圖呈現(xiàn)出更好的印制效果。圓脊精裝,典雅耐翻,合適放在枕邊案頭,在臨睡前品讀幾句,在夢里開啟一場關于植物的“云旅行”。
?

在B站上,天冬戲謔自己的作品是“無用”的。也許,“看上去無用”正是博物學的魅力所在??鬃釉f:“教人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者,乃所以廣大其心,導達甚仁,詩教本于性情,不徒務于多識也。”這句話放在天冬身上,也許可以這么理解:對自然的認識是一條秘密小徑。它通向了對自然萬物的同情和博大的愛。在這個三月暖陽天里,讓我們關掉電腦,帶上書,穿越過城市的密林,往春天里去。
作者:井四編輯:tutu
?


在這里也可以找到我們喲!
微博@雅昌
小紅書&bilibili@雅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