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譯】阿爾弗雷德·霍頓英式軍刀(禮儀動作篇)

阿爾弗雷德·霍頓(Alfred Hutton)(1839-1910),是維多利亞時代國王騎兵衛(wèi)隊(the King’s Dragoon Guards)的軍官,著名的作家,古文物研究學(xué)者,以及著名劍客。他創(chuàng)始了英國第一次對歷史武術(shù)(Historical fencing)的復(fù)興。
?
1889年,霍頓發(fā)表了他最富有影響力的書籍《Cold Steel: A Practical Treatise on the Sabre》,提出了一種高效的軍刀訓(xùn)練方式。
?
在本文中,舌尖將會講述阿爾弗雷德·霍頓在書中記述的關(guān)于比賽時“敬禮”、“開始交戰(zhàn)的禮儀”“示意被有效擊中”等禮儀動作。
?
一、敬禮(The Salute)
在付錢來觀看的觀眾面前以及你的對手面前,于出場時做有禮貌的亮相,這個動作被稱作敬禮。
首先站成第一姿勢(1st Position)【注1】,將你的劍擺到“收劍式”(Recover Swords)【注2】的狀態(tài),隨后將你髖關(guān)節(jié)以上的身體旋轉(zhuǎn)到右的方向,再落劍使得你的劍尖指向你的右前方的地面,同時完全伸直你的手臂使得劍與地面成傾斜的角度,此時你的指甲應(yīng)該朝著地面。
回到“收劍式”。
然后再對著左方的人群敬禮,其方法與要點與之前類似,只不過這一次你的指甲應(yīng)該朝著上方。【注3】
回到“收劍式”。
最后向著你的正面敬禮——即向你的對手敬禮。方法與要點與之前類似,你的手指甲應(yīng)該朝著上方。
?
——【注1】:第一姿勢(1st position)在霍頓的書中并沒有詳細(xì)介紹。但是這個姿勢在霍頓之前的大師安吉洛(Angelo)在1845年的著作中進(jìn)行了詳細(xì)的描述,并且成為了當(dāng)時英國軍刀習(xí)練者的共識,所以霍頓并沒有詳細(xì)介紹這個動作。
下方是亨利安吉洛書中關(guān)于第一姿勢的原文以及我的翻譯:
原文:
First Position in Three Motions
One---Move the hands smartly to the rear ,the left grasping the right arm just above the elbow ,and the right supporting the left arm under the elbow.
Two---Half face the left ,turning on the heels ,so that the back of the left touches the inside of the right heel ,the head retaining its position to the front.
Three---Bring the right heel before the left ,the feet at right angles ,the right foot pointing to the front ,and the weight of the body resting on the left leg.
譯文:
三步動作進(jìn)入第一姿勢
一:將雙手輕輕放在身后,左手抓住右臂肘部上方一點的位置,右手在左臂手肘的下方支撐著。
二:半轉(zhuǎn)頭部面朝左前方,轉(zhuǎn)動腳跟使得左腳腳跟最后方的部分貼著右腳腳跟的內(nèi)側(cè),頭部保持朝向,視線注視你的前方。
三:挪動右腳的腳跟來到左腳之前,保持腳掌分開的角度正確:右腳腳尖朝前。然后將身體的重心放在左腿上。
?
由此可見,第一姿勢是一個雙腿并攏的直立站姿。
?
——【注2】:收劍式(Recover Swords)在霍頓的書中并沒有詳細(xì)介紹。這也是1845年安吉洛的著作中提到的內(nèi)容,安吉洛書中原文與我的譯文在下方:
原文:
Take hold of the scabbard of the sword with the left hand just below the hilt, which should be raused as high as the hip; the bring the right hand smartly across the body, grasping the hilt and turning it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rear; raise the hand the height of the elbow, the arm being close to the body.By a second motion, draw the sword form the scabbard with an extended arm, the edge being to the rear, and lower the hand until the hilt is just below the chin, the blade perpendicular, the edge to tge left, with the thumb extended on the side of the handle, and elbow close to the body, which forms the position of “Recover Swords.”
?
譯文:
首先用左手抓住劍鞘最靠近把手的那一端,此時把手應(yīng)該和你的髖關(guān)節(jié)同高;隨后優(yōu)雅地將你的右手從身前放到把手處,同時轉(zhuǎn)動整個刀使得刀此時的刃朝向你的后上方(即旋轉(zhuǎn)了180°);之后將握著把手的右手抬到與右肘相同的高度,同時手臂盡量貼緊身體。
隨后的動作,便是伸直你的右手臂,使得刀從鞘中拔出,拔出過程中保持刀刃朝向后上方的狀態(tài)。
拔出之后讓劍身垂直向上,將右手向下放直到護(hù)手略微低于下巴的位置。此時刀刃應(yīng)該朝向左方,同時大拇指伸直地貼在把手的一側(cè)上(即thumb grip拇指握法),右手肘盡可能貼緊身體。這樣形成的姿勢被稱為“收劍式”。
?
由此可見,收劍式是上文中拔刀過程的最后狀態(tài)。
?
——【注3】:指甲應(yīng)該朝著上方:與向右方敬禮不同,向左方敬禮時,刀尖應(yīng)該斜指向左前方的地面,同理向前方敬禮時,刀尖應(yīng)斜指向前方地面。這么做的時候,指甲自然而然地就朝向了天上。
二、開始交戰(zhàn)時的禮儀(To Engage)
在做完敬禮動作之后,雙方要讓劍相交,隨后優(yōu)雅地讓劍互相拍打劍身兩次,隨后向后撤回左腳,一步一步來到作戰(zhàn)距離之外,隨后進(jìn)入一個架勢。
?
三、示意被有效擊中的禮儀(To Acknowledge a Hit)
對于劍客來說,有很多可行的方式去示意這個事情。
不過我覺得,最為合適的、最為完整的,且最為優(yōu)雅有禮貌的方式莫過于以前安吉洛在他著名的劍術(shù)學(xué)校里推行的那個方式,下方是這個動作的描述:
當(dāng)你感到被有效地?fù)糁兄?,腿部收回到第一姿勢?st position),并把右手中的劍遞到自己的左手之中,以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握住刀刃距離護(hù)手大約6英寸(約15厘米)的位置【注1】,此時刀的配重頭應(yīng)朝著前方。同時,把右臂直直伸向天空,右手手掌打開,令手掌心抵達(dá)最高的位置。
?
——【注1】:此時左臂應(yīng)該是自然地放松,垂于身側(cè)。
?
霍頓書中關(guān)于“敬禮”,“開始交戰(zhàn)前的禮儀”和“示意被有效擊中的禮儀”動作就是這些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尤其是在與其他愛好者交流劍術(shù)的時候。
舌尖